斯托珀-薩繆爾森定理

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S-S——(開展國際貿易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
  • 外文名: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 提出者:斯托爾珀、薩繆爾森
  • 提出時間:1941
  • 套用學科:國際貿易
基本簡介,論點內容,

基本簡介

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概述
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在《保護主義與實際工資》(1941)一文中,提出關於關稅對國內生產要素價格或國內收入分配影響的一種西方經濟學理論,被稱之為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該定理證明了實行保護主義會提高一國相對稀缺要素的實際報酬。

論點內容

斯托珀-薩繆爾森定理的論點:某一商品相對價格的上升,將導致該商品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實際價格或報酬提高,而另一種生產要素的實際價格或報酬則下降。
假設一國只生產兩種商品,一種商品的相對價格的提高會增加該商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那種要素的收入,同時減少 ( 按兩種商品情況 ) ,另一產生產要素的收入。例如,布 ( 勞動密集的商品 ) 的相對價格的上升會增加工資率 ( 按布和鋼兩種商品情況 ) ,同時降低資本的利潤率。同理,在存在關稅的情況下,關稅將增加受到保護的商品中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人。如果英國對進口的美國鋼徵收關稅,就會提高英國的資本的收入。
“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概括了這種情形,即:開展貿易後,會使出口行業(價格上升行業)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報酬提高,而使進口競爭行業(價格下跌行業)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報酬降低。如果貿易引起分配格局的變化變得十分不合理或不公正,就會涉及社會的安定,影響經濟的平衡增長。這樣,政府就必須採取適當的收入分配調節政策和措施,比如利用稅收、補貼等等辦法,使任何個人或階層都不因對外開放而蒙受收入水平絕對下降的痛苦。進一步分析,如果出口收入的國內分配有利於對國產品具有較高消費傾向的集團,其結果就會有效地提高對國產品的需求,從而帶動本國的生產和就業。當出口收入的增加集中到儲蓄傾向較高的居民手中,則出口的擴大又會給其他部門的增長提供資金,提高投資水平。反之,如果有較高進口傾向的集團或對進口品消費傾向較高的居民更多地得到了出口收入,則出口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力量就受到了削弱。當然,收入分配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大都是間接的,但貿易引起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則是可以肯定的。
若生產函式Q=F(K,L) 規模收益不變 則有:(1/L)F(K,L)=F(K/L,1) 令 f(k) = F(K/L,1) F(K,L) = Lf(k) MPPL=F(K,L)/ L=(Lf(k))/ L =f(k)+Lf/(k)(-K/ )=f(k)-kf/(k) MPPK=F(K,L)/ K=(Lf(k))/ K =Lf/(k)(1/L) = f/(k)因此,在規模收益不變的條件下,邊際生產力取決於兩要素投入的相對比例(資本-勞動的比率),與要素投入的絕對量無關。由於資本變得相對越來越昂貴,勞動變得相對越來越便宜,所以每個部門的廠商都會調整其要素使用比例,增加勞動僱傭來替代部分資本,進而降低資本-勞動比率。在產量增加的同時,資本-勞動比率卻下降,則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提高,資本的實際報酬上升;勞動的邊際生產力降低,勞動的實際報酬下降。
結 論
一種產品的相對價格上升,將導致該產品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實際報酬或實際價格提高,而另一種生產要素的實際報酬或實際價格下降。
這一結論表明,國際貿易雖然能提高整個國家的福利水平,但是並不對每一個人有利,一部分人在收入增加的同時,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卻減少了。由於在已開發國家(美國、德國、日本、法國、義大利、加拿大和英國等),資本是相對充裕的要素,國際貿易將會降低這些國家勞動的真實收入,提高資本所有者的真實收入,因此已開發國家的公會通常支持貿易保護。然而,在較不已開發國家(如印度、埃及、韓國和墨西哥等),勞動是相對充裕的要素,國際貿易會提高勞動者的真實收入,降低資本所有者的真實收入。國際貿易會對一國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這也恰恰是為什麼有人反對自由貿易的原因。
政策主張:
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對新古典貿易中只有自由貿易才能產生福利的觀點提出了置疑,認為在一國國內要素自由流動條件下,該國對其使用相對稀缺要素的生產部門進行關稅保護,可以明顯提高稀缺要素的收入。
斯托爾珀——薩繆爾森定理的基本思想是:關稅提高受保護產品的相對價格,將增加該受保護產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如果關稅保護的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則勞動要素的收入趨於增加;如果關稅保護的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則資本要素的收入趨於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