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和碑

斥和碑

斥和碑朝鮮語:척화비),又稱斥洋碑衛正斥邪碑,是指1871年(辛未洋擾期間)以來朝鮮各地豎立的一種石碑,碑文由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撰寫,其內容是“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以此告誡朝鮮人民不要對外國勢力屈服,號召堅決抵抗外國入侵。斥和碑可以說是大院君時代的象徵。該碑被樹立在朝鮮八道城鄉各地,1882年以後下令撤除,現在朝鮮半島不少地方還保留斥和碑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斥和碑
  • 外文名:척화비
  • 又稱:斥洋碑、衛正斥邪碑
  • 撰寫人李昰應
背景,立碑,撤除,

背景

19世紀末,朝鮮已面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威脅。1866年(丙寅年),法國入侵朝鮮,史稱“丙寅洋擾”;1871年(辛未年),美國入侵朝鮮,史稱“辛未洋擾”。朝鮮人民對於外國入侵原本十分恐懼。當時朝鮮的執政者是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是朝鮮王朝第26代國王高宗李熙的生父,他為了鼓舞全國軍民的士氣,便在1866年丙寅洋擾期間親筆寫下“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這12個漢字。當時的朝鮮大臣李裕元對此事記述道:“丙寅洋夷陷江都(江華府),朝夕犯京,上至朝廷,下至閭巷,舉有主和之論。石坡公(大院君)書揭壁上曰:‘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自是和議寢息,賊隨而退”。時人朴齊絅亦有類似記載:“……適變報至,上下驚惶,都民久不見兵火,至是扶老挈幼,避亂於諸州縣,搬運家具,道路填塞,市廛皆空,大院君問大臣之意,(大臣)盛言:‘外國之使來,初非與我開兵端者,宜善辭答以送之。’大院君乃大書於廳柱曰:‘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可見這十二字訣是大院君為了警告主和者而即興寫下的。
5年後又發生辛未洋擾美軍封鎖了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的漕運糧道,並與朝鮮在江華島一帶對峙,強迫朝鮮與之通商大院君為了表明自己誓死抵抗美國侵略的決心,同時也給百姓做榜樣,鼓勵全國人民抗敵到底、決不屈服求和,下令將他在1866年寫的十二字訣刻成石碑,豎立於漢城市中心的鐘路,這個石碑就被稱為斥和碑

立碑

鐘路的斥和碑用花崗岩製成,長46厘米,寬26厘米,高139厘米。由於鐘路斥和碑在戰爭期間豎立,因此它本身並非高大雄偉,而且也沒有任何的贔屓螭首裝飾,相當樸素精簡。但是碑文內容卻是鏗鏘有力,斥和碑的主文是:“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副文也就是左邊的兩行小字是:“戒我萬年子孫。丙寅作,辛未立”,均為正楷漢字。碑文言簡意賅,通過列舉出“洋夷侵犯”的兩種應對方式——“戰”與“和”,得出了“主和賣國”的結論,從而以不可置疑的口吻告誡官民必須與“洋夷”決一死戰,堵住了主和派的嘴。
美軍撤退後,大院君下令朝鮮八道遍立此碑,朝鮮政府對此的解釋是:“碑文即丙寅洋夷之猖獗也,大院位教是作出十二字,以為斥邪之文矣。既又趁時刻石,豎立於鐘路,榻出幾本,當頒示各處者,而奉承分付,茲以下送為去乎!此果斥邪衛正之嚴重命意也,孰敢不欽嘆萬萬乎?分付後揭付坊曲事。”
在樹立斥和碑的同時,大院君又命令朝鮮墨匠造墨,必印此十二字訣方能出售,稱之為衛正斥邪之墨,“使人人知斥和之義”。此外,大院君還在辛未洋擾後鑄印有“將軍殺賊記功之墨”字樣的墨,下發朝鮮軍隊各營,以鼓舞其抵抗洋人的士氣。

撤除

後來,興宣大院君倒台,以閔妃集團為首的朝鮮政府放棄了鎖國政策,向歐美日本資本主義列強妥協。1876年,朝鮮和日本簽訂《江華條約》,朝鮮的國門被打開;1882年朝鮮和美國簽訂《朝美修好通商條約》,朝鮮的門戶向世界全面開放。斥和碑的存在也顯得“不合時宜”了。1882年,朝鮮爆發壬午兵變大院君再次掌權,日本駐朝公使花房義質負責與朝鮮交涉,時任日本外務卿的井上馨就在對花房的訓令中有一條明確提到:“拆毀前年朝鮮八道各處建立的石碑,即刻‘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十二字之碑”。井上對此解釋道:“碑面‘洋夷’之文字,雖非直接指我國人,但全系向外國,違背交誼修好之宗旨,毀此無可非議。”
1882年8月20日,花房義質謁見大院君,當問及朝鮮的外交政策時,大院君說:“往年因西洋人的所為無道之極,所以當時曾經立碑(指斥和碑)作為外交的戒條,但今天的時勢已經大大不同了。”花房義質說:“立碑猶存,貴國今天採取的政策,能和原來的主義不相牴觸嗎?”大院君說:“與日本的國交應以心交,不應以形交,碑的存在和撤除又有何關係?”可見大院君仍不想撤除他的“傑作”——斥和碑。等到大院君被抓去中國、再次倒台以後,朝鮮和日本於1882年8月30日簽訂《濟物浦條約》,談判時日本代表花房義質就提出撤銷斥和碑,不僅如此,前來朝鮮的美國人英國人也要求撤銷斥和碑。於是,1882年9月14日,鐘路的斥和碑被拆除。同時,朝鮮高宗教旨稱:“既與西國修好,則京外所立斥洋碑刻,時措有異,故並行拔去。”隨著各地的斥和碑的陸續拆除,朝鮮全國一致抗擊外敵、取得勝利的歷史也就不復存在了。
1915年6月,朝鮮第一塊斥和碑——鐘路斥和碑在漢城景福宮勤政殿的地下被發現,後被保存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內。今天,朝鮮和韓國的一些地方都還保存著“戒我萬年子孫”的斥和碑,成為了那個風雨如晦的歲月的歷史見證和朝鮮人民愛國主義精神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