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異齒鮫

斑紋異齒鮫

斑紋異齒鮫,學名 Heterodontus zebra,鯊魚之一, 軟骨魚綱虎鯊目虎鯊科虎鯊屬下的一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紋異齒鮫
  • 拉丁學名:Heterodontus zebr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軟骨魚綱
  • :虎鯊目
  • :虎鯊科
  • :虎鯊屬
  • 分布區域: 西太平洋
基本信息,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漁業利用價值,保護級別,

基本信息

命名者 (Gray, 1831)
中文名 斑紋異齒鮫
科中文名 異齒鮫科
科號科名 006 Heterodontidae
模式種產地 Swatow, China 大陸名 狹紋虎鯊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 俗名 角鯊、虎沙
棲息深度 5 - 5 公尺 食用魚類 否
有毒魚類 否 觀賞魚類 是
最大體長 125 cm 經濟性 否
台灣分布 北部、澎湖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沉等, 1993)、中國動物志-圓口綱及軟骨魚綱(朱等, 2001)、FAO Species Catalogue, Vol.4 Sharks of the world
英文俗名 Striped cat shark, Zebra horn shark, Zebra bullhead shark, Zebra Port Jackson shark, Bullhead shark
中文名稱:斑紋異齒鮫
目: 虎鯊目 Heterodontiformes
外文名稱:zebra bullhead shark
科: 虎鯊科 Heterodontidae
別稱:角鯊、虎沙
屬: 虎鯊屬 Heterodontus
界: 動物界 Animalia
種: 狹紋虎鯊 H. zebr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拉丁學名:Heterodontus zebra
綱: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命名時間:Gray, 1831
亞綱:板鰓亞綱 Elasmobranchii

外形特徵

體延長,前部粗大,後部漸細小;背部輪廓稍圓凸,腹面平坦;頭圓錐狀而稍住上揚。吻短寬而鈍圓。眼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眶上隆棘較低。眼上方頭背部不明顯的往後下方傾斜。口裂位於眼前下方;上下頜齒同型,前部齒細小,具3-5尖頭,後部齒寬扁,臼齒狀,中央具隆棘。鰓裂5對。噴水孔小,位於眼下方。鼻孔緣無觸鬚,但具明顯之口鼻溝;前鼻瓣往後延伸達口裂。盾鱗粗厚,呈十字形。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起點於胸鰭基部後端;第二背鰭略小於第一背鰭,距尾鰭之距離遠於距臀鰭之距離;臀鰭略小於第二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下葉起點之距離大於臀鰭基底長之兩倍。體淡黃色,腹面白色,體背具黑褐色且寬窄相接之橫帶。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之近海中小型鯊魚。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及小魚為食。行動緩慢。卵生,卵大而具螺旋形卵殼,四角皆有短須狀突起。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台灣 、大陸、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澳洲北部。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亞熱帶介乎40°N至20°S的海域,水深50-200米處。

漁業利用價值

漁民以延繩釣捕獲,為較不常見之魚種,經濟價值性不高,大型水族館偶有展示。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無危 (IUCN 3.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