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節海龍

斑節海龍

斑節海龍分布於西部太平洋珊瑚礁海域,肉食性,可餵以動物性浮游生物餌料,適合於水溫26度,海水比重1.022。

2014年9月13日,台灣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成功繁殖“帶紋斑節海龍”,為全球首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斑節海龍
  • 外文名:Dunkerocampus
  • 類別:珊瑚礁魚類 
  • :海龍科
簡介,人工環境,人工繁殖,

簡介

斑節海龍
【詳細介紹】
量200公升以上的無脊椎水族箱,最大體長可達18公分。
海龍科 Syngnathidae
斑節海龍在海洋中它屬於弱者。斑節海龍大多分布在多海藻的淺海區,尾細長,能彎曲,有時斑節海龍會扇動背鰭,作直立游泳。雄斑節海龍的腹部有個孵卵囊,在繁殖時,雌斑節海龍將卵排入雄斑節海龍的孵卵囊里,受精卵在囊內發育,孵化出幼海馬。斑節海龍不會遊動,主要靠洋流來漂浮移動,兩小片胸鰭來掌握方向平衡,彎曲的尾部,可以卷勾住珊瑚的枝節上,使自己定泊不動。食性:在海洋中,由於它們嘴非常細小,所以只能吃蜉蝣生物。

人工環境

一個難養的品種,雖然有很多人喜歡並嘗試養好它,但卻並不成功。主要的原因是,極難為它供應上食物,由於它的食性以及行為特徵,使得在水族箱中,餵食成為最難的一關。你可以餵豐年蝦給它,但它不能象其它的魚類一樣主動去靠近食物,而是靠水流來獲得食物,但矛盾的是我們不會讓水質中營養過足,這樣就使它缺少足夠的營養食物,時間一長終會體衰而亡。但我們還是可以儘量養好它,主要的辦法有,餵食中減少水流,在軟體造景缸中放養,或停一會蛋白分離器。水質比重為1.022;水溫為26度。

人工繁殖

2014年9月13日,台灣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成功繁殖“帶紋斑節海龍”,為全球首例。
帶紋斑節海龍又稱“黑環海龍”,特徵是暗黃的底色,加上暗棕色或暗紅色的間隔條紋,活動範圍約在印度洋到太平洋海域5到56米深的珊瑚礁區洞穴和裂縫中。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表示,海龍雖未瀕臨絕種,但它是中藥材之一,名為“楊枝魚”,中醫指具補腎、壯陽效果,加上全球水族館積極珍藏而十分搶手,每年捕撈、交易數量超過3000萬隻,導致數量漸減。
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模擬帶紋斑節海龍的棲地環境,讓海龍順利孕卵,出生100天后,共培育出124尾體長約7厘米的幼魚,平均存活率約37%,第一批幼魚飼養11個月後,開始配對繁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