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政治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政治思想

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開創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個新時代。這個時期的傑出思想家N.馬基雅維利奠定了近代政治學的基礎,使政治學第一次從倫理學和中世紀神學中分離出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藝復興時期政治思想
  • 形成時期:14世紀末到16世紀資本主義
  • 類型:西歐主要流行的政治思想
  • 代表:宗教改革運動中的新教思想
相關信息,詳細內容,

相關信息

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開創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個新時代。這個時期的傑出思想家N.馬基雅維利奠定了近代政治學的基礎,使政治學第一次從倫理學和中世紀神學中分離出來。

詳細內容

14世紀末到16世紀資本主義形成時期,西歐主要流行的政治思想。其代表是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文藝復興運動中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中的新教思想。
14世紀末期,隨著中世紀城市政治、經濟的發展,產生了一個新的階級──資產階級。他們要求建立統一的王權,消滅封建割據勢力,結束動盪不定的政治局面,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形成統一的國家市場,以適應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在這種新的形勢下,西歐的政治思想有了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①思想家們開始用人的眼光,以理性觀察國家和法律,個人主義思想開始產生;②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君主製成為政治思想家探討的內容;③在教會內部關於教徒平等、宗教會議的平等理論也已建立起來。但當時資產階級尚處於形成時期,力量還不夠強大,還沒有提出天賦人權的主張,他們反對的不是封建專制,而是封建割據。他們反對教會,卻沒有徹底擺脫封建神學的束縛。
文藝復興運動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一次極為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後來資產階級的思想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它的主要形式是文化革命,始於義大利,後發展到法國乃至整個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於14世紀大學的出現,阿拉伯文化的傳入和傳播。古典文化中重視人、尊重人的思想與中世紀蔑視人,一切都依附於上帝的神學思想形成鮮明的對比。由於人們越來越不能忍受中世紀神學對人的束縛和禁錮,便出現了以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為形式,反映資產階級利益和要求的文藝復興運動。人文主義的核心思想是反對中世紀神學對人的束縛和踐踏,把人從教會的束縛下解放出來,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使人成為獨立的人。這些思想觀念為政治思想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文藝復興時期的政治思想開創了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一個新時代。這個時期的傑出思想家N.馬基雅維利奠定了近代政治學的基礎,使政治學第一次從倫理學和中世紀神學中分離出來。他從功利主義的觀點出發,把權力作為國家的核心和法律的基礎,他的代表作<君主論>對此作了深刻的闡述。繼其後,法國政治思想家J.博丹,首次系統地對主權問題作了研究,建立了近代的主權學說和國家形態與形式分類學說。與此同時,以 E.de La鮑埃西等為代表的反暴君思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儘管他們代表的利益不同,目的不一,但是,他們提出的人民可以反對暴君壓迫的主張和人民主權以及契約思想對近代政治思想,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反映下層平民和早期無產者要求的思想也產生了。英國的T.莫爾、義大利的T.康帕內拉等創立的早期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為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這個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還只是對未來社會的“空想的描寫”,家長制、君主制的主張在他們的政治觀點中占有明顯地位。
宗教改革運動是包括德國農民戰爭在內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一次廣泛的社會政治運動。在宗教改革運動中,改革家們以理性為武器,對封建教會的統治地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批判,制定了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教教義,並從理論上論證其合理性。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國的馬丁·路德和法國的J.加爾文。他們都主張:①因信釋義,把信仰看成是個人的事;②得救靠個人,不需要起中介作用的教會,否認教會在人們信仰上的權威作用;③建立廉價的民族教會。實現教會內部的平等與民主權利,反對教會的等級制度和繁文縟節,反對羅馬教廷對各國宗教、世俗事務的干涉。
宗教改革運動中的思想家們確立的個人主義原則和民主原則對於近代歐洲、特別是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民主思想的發展,對於北美殖民地的民主政治建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但是,路德和加爾文所創立的新教仍然是基督教的支派,他們並未取消基督教神學,其教義一方面把人從教會的權威統治下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又把宗教變成了人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打倒了對權威的信仰,同時樹立了信仰的權威。
宗教改革運動推動了下層平民、農民反對封建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統治的鬥爭。德國農民戰爭的爆發又把宗教改革運動推到頂點,這場戰爭沉重地打擊了封建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的統治。其領袖T.閔採爾在鬥爭中提出了建立沒有私有財產、沒有階級差別,人人平等的“千年王國”的空想社會主義的政治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