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齋百華詩箋譜

文美齋百華詩箋譜

《文美齋百華詩箋譜》是張兆祥編著,由文美齋南紙局於1911年發行出版。該書在天津乃至中國出版史上的重要地位。曾得到魯迅、鄭振鐸等大家的青睞,正是由其影響,魯、鄭於1933年合作刊印了著名的《北平箋譜》,成為中國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文美齋百華詩箋譜
  • 又名:百花詩箋譜
  • 作者:張兆祥
  • 出版社:文美齋南紙局
  • 出版時間:1911年
  • 裝幀:線裝
歷史情況,作者介紹,成書過程,

歷史情況

《文美齋百華詩箋譜》(又名《百華詩箋譜》),清張兆祥繪。清宣統三年(1911)文美齋刻彩色套印本,線裝。
文美齋百華詩箋譜
光緒十八年(1892年),文美齋主人焦書卿請津門名家張兆祥繪製箋譜。其所繪的《文美齋百華詩箋譜》中,花卉繪製的奼紫嫣紅,果實枝葉栩栩如生,線條粗細適度、木刻氣味濃重。走向與伸展富於變化。而在刷印時,版塊對準牢固,紙張濕度正好,色彩濃淡與先後次序適宜,箋作如同真跡。宣統三年(1911年),文美齋以加料宣紙,採用傳統水墨套色印製發行《百花詩箋譜》一函二冊(200頁),博得了南北名人雅士的一致讚許。箋譜秀美清妍,色彩動人,裝幀精美,且可作為畫譜臨習。與榮寶齋、西泠印社的箋紙相比,毫不遜色,被各界公認為繪、刻、印三者上乘之作。

作者介紹

張兆祥(1852—1908),字和庵,北京人。清晚期天津著名畫家。師從著名畫師孟毓梓(銹村),並私淑鄒小山、惲南田等大家,兼采郎世寧等宮廷畫師的西畫方法,將中國沒骨寫生畫法與西洋採光造型融為一體,奠定“津派國畫”的基石,被譽為清末“葉花卉之宗匠”。光緒壬辰(1892)年,天津最有名的紙局文美齋特延請張兆祥繪製《百花詩箋譜》畫稿,後刊布發行風靡全國,成為我國古箋譜的代表作之一。
張兆祥善畫花鳥,設色妍雅,備極工致,折枝花卉尤顯秀麗生動,光緒三十三年(1907)曾繪《牡丹圖》。

成書過程

該書的成書過程正如張祖翼在序中所說的那樣:“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以形求。故世之評畫者以神韻為上,跡象次之。然神韻、跡象缺一不可。古今工花卉者,不可勝數。至我朝,惲南田(即惲壽平)先生出以工筆寫生,花之精神與花之狀態,皆栩栩欲活,可謂極藝林之能事矣。自是而後,術如惲先生之生香活色,戛戛其難之。析津(即北京)張蘇庵先生精六法,尤工折枝花卉,海內賞鑒家莫不許為南田後身。文美齋主人以所畫花卉制為詩箋百幅,鑄版行世,侔色揣稱,盡態極妍,所謂‘趙昌畫花寫花形,徐熙畫花名花神’者邪?鏤既竣,為書數語以贈。時光緒丙午秋八月,桐城張祖翼書於京師。”
餖版”和拱花”印刷技術 ,“是明代“十竹齋主人”胡正言發明的。這兩種技法在印刷《十竹齋箋譜》中有充分的運用。文美齋主人在刻印《百華詩箋譜》時,也採用了“餖版”和“拱花”的技法,將張氏畫作淋漓盡致地展現在紙上。所謂“餖版”印刷技術,就是今天所說的“木版水印”。它是依據畫作原稿的設色情況,經過細緻的分版,將各自不同的顏色分別雕版,再按從淺到深,由淡至濃的原則,逐色套印,最後完成近似於原作的彩色印刷品。“拱花”印刷技術,就是在木板上雕刻出畫作的線條和輪廓,將紙附在版上,用手指或毛氈等反覆按壓,使畫作線條凸現在紙上,達到顯明突起的主體效果。“拱花”技術可分為無色壓凸和設色壓凸二種,文美齋在印刷《百華詩箋譜》的過程中,多處使用了設色壓凸的技法,這種方法比無色壓凸的方法更難,實際上是“拱花”技術與“餖版”技術的結合。它不僅要將所表現的畫作壓凸於紙上,而且還要把原作的顏色恰到好處的套印在相應的位置上。
《文美齋百華詩箋譜》有多個不同版本。我館收藏有三部,雖然每部書的封面題簽都是張祖翼所書“百華詩箋譜,光緒丙午中元,磊庵署”,但從內容上看,這三部《箋譜》卻不盡相同,可謂各有千秋。
《文美齋百華詩箋譜》是清末著名的箋譜之一,流傳很廣,深受大眾的喜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