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海洋史觀》是2020年八旗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 川勝平太,譯者: 鄭天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明的海洋史觀
- 作者:川勝平太
- 譯者:鄭天恩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15日
- 出版社:八旗文化
- 頁數:408 頁
- ISBN:9789865524142
- 原作品:文明の海洋史観
- 裝幀:平裝
- 售價:NTD480
《文明的海洋史觀》是2020年八旗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 川勝平太,譯者: 鄭天恩。
《文明的海洋史觀》是2014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川勝平太。內容簡介本書是日本學術界關於海洋學的重要作品,本書的學術觀點較新穎,當年在日本出版後在學術界引起一定反響。國內學界也有關注,有一定學術價值。圖書目錄...
《文明的海洋史觀》是2020年八旗文化出版的圖書,作者: 川勝平太,譯者: 鄭天恩。內容簡介 《文明的海洋史觀》的中心論題是:「近代文明始於亞洲海洋」。「海洋史觀」以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及梅棹忠夫的生態史觀為基礎,吸收了法國歷史學家布勞岱爾「連續性對外貿易帶來的產品變化會引起社會的變化」的歷史觀。 為了回應...
《全球史視野下的海洋文明與科技文明。第一輯》是2019年5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玖玖、邢鑫。內容簡介 全球史影響下的海洋史視海洋為互動區,研究視角由“陸地本位”轉為“海洋本位”,通過探討人類與海洋的互動,完善世界史認知體系;全球史觀下的科技史研究將科技置於全球互動網路之中,探尋...
第一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海洋文學 第二節唐代的海洋文學 參考文獻 序言 海洋文化是一門新興的交叉性、綜合性學科,它既包含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學科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學科,又包含了基礎理論學科與套用科學學科,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現實意義和發展潛力。海洋文化史體現了海洋文化的歷史視角,或是歷史研究的海洋史觀...
流波(劉博)從理論上系統地創建了完整的新文明文化史觀。流波對近代以來在“西方中心論”主導下的人類文明文化史觀進行最徹底的質疑和顛覆,結合人類學、民族學、語言文字學、史學、社會學等等多學科和考古、神話、傳說、宗教、民俗、天文、地理、曆法、數理、氣象、海洋等等諸領域從根本上、理論上全面系統地論證了“...
流波在“新文明文化史觀”中充分論證了“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中華人種是人類的祖種祖族”、“人類文明最早在長江流域發祥、發展並拓荒到全世界”、“以四大文明古國為代表的上中古人類文明都為中華民族所創造”、“中華先祖從2萬年前左右就開始了全球性文明開拓” ……而其中向全球傳播的兩個主要中轉站...
《中國南海海洋文化論》由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中華多元一體的格局中的海洋文化 第一節中華文化的三大色塊 第二節藍色的海洋文明 第二章中國海洋文化的三個區域 第一節黃海、東海與南海三大海域 第二節海洋商業文化,抑或海洋農業文化 第三節文化質態的差異 第三章南海海洋文化的特質 第一節...
其中,“文明的海洋史觀”是比較有影響力的社會思潮之一,這種帶有“新保守主義”色彩的思潮適應了冷戰後日本社會“總體保守化”的要求,能夠更好的解釋日本外交的新動向。 日本學者川勝平太於1997年出版了《文明的海洋史觀》一書,系統的展開了其“海洋文明論”的思想。與福澤諭吉的經典“脫亞論”相比,“海洋史觀...
第二節 歷史上第二次留日高潮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黃愛民 (1957年一),男,江蘇泰州人,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副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日語語言、文學、文化。出版專著《日語常用短語》、《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文版)、譯著《文明的海洋史觀》等,發表各類文章30餘篇。
東京大學海洋研究所石井輝秋(Teruaki Ishii)助理教授指出,這個海域所在的陸地露出地面的時間,至少是萬年前最後一次冰河期的事。我們不禁要問:是否真有繁榮先進的古代文明?海底遺蹟是一個特例嗎?匪夷所思的海底金字塔 除了與那國島南部之外,在與那國島最西端的西崎海域也有重大的發現。1990年潛水人員在西崎...
百慕達海底遺蹟,對大西洋中百慕達海底文明遺址的最新發現是在1989年,於1978年對海下巨型金字塔的發現了。這些海底遺蹟的建造者,似乎不僅有精巧的建築技術、工藝水平,也懂得運用文字及擁有建造金字塔式建築的能力。簡介 百慕達海底遺蹟,目前,對百慕達之謎的探索正在同對"大西國"遺址的尋找結合起來。"大西國"是公元...
就其主題思想來講,這部報告文學盡情謳歌了偉大的民族復興中國夢,振奮精神,鼓舞鬥志,同時呼喚國人提升海洋意識,把眼光引向世界性的海洋競爭,引向海洋的文明開發和利用。這在當前形勢下很有意義。該書立意高遠、眼光開闊,摒棄了就事論事寫法,引申到了海洋史觀、海洋文化層面,探究了人類生存與發展上的深度。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