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西疇縣境內,處於北回歸線附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3°53′~104°10′、104°41′~104°52′,北緯23°16′~23°25′、23°21′~23°24′。保護區總面積344406hm2,核心區總面積為10 304.62hm2,緩衝區面積7 793.48hm2,實驗區面積8768.90hm2

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華蓋木、長蕊木蘭等多種木蘭科植物,及其生態環境,季風常綠闊葉林和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位置:雲南省文山縣、西疇縣
  • 高度:1400-2991.2米
  • 總面積:344406hm2
  • 類型:森林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木蘭科植物
  • 級別:國家級
  • 批准時間:2003年6月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面積範圍,保護對象,護區管理,地位價值,

歷史沿革

1958年8月,經雲南省林業廳批准建立文山縣老君山和西疇縣坪寨兩個國營林場;
雲南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置圖雲南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置圖
1980年6月5日,文山州革命委員會批准合併建立州級保護區;
1986年3月,批建小橋溝省級保護區;
1997年,批建老君山省級保護區;
2000年7月,擴建合併為“雲南文山自然保護區”;
2003年6月,將原西疇縣小橋溝保護區和文山老君山保護區合併,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行政區隸屬於西疇縣文山縣

地理環境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置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縣西疇縣境內,處於北回歸線附近。 地理坐標:為東經103°53′~104°10′、104°41′~104°52′,北緯23°16′~23°25′、23°21′~23°24′。
文山自然保護區文山自然保護區
土壤
保護區內主要為黃壤、黃棕壤分布,PH值6-6.5,厚度60至120厘米,坡向3/4的為北向(陰坡),坡度15-25度之間。
地形
文山縣老君山片區在六詔山西南面,屬中山山原地貌,在古生代是一個活動地槽,經過三迭紀前後的往復海侵、陷落、升降,再經過諾利剋期和拉丁尼剋期的造山運動,隆起形成現今的陸地。從巨觀態勢看,老君山片區呈現山體大,地勢高,切割深,從西北向東南傾斜的特徵。保護區最高峰即滇東南最高峰簿竹山,海拔2991.2m,最低點為腰店的那么果河,海拔1500m,相對高差約1500m。
西疇縣小橋溝片區地勢沿山脊起伏變化不大,最高點為水晶石樑子,海拔1883m,最低點為陳家寨,海拔1200m,相對高差683m。從法斗後山的水晶石樑子到小橋溝的大尖山一帶,相對高差250—300m,山脊稍為平緩,呈波浪狀起伏。又從西部的小橋溝經法斗,到東部的南昌,以山脊線為界,地質構造分異十分明顯:北面為岩溶地貌,溶洞、漏斗、石芽、岩峰隨處可見;南面則屬山原地貌,大小山脊線明顯,全部為土山。
地貌
保護區地貌類型主要有中山山地、溶蝕丘陵地貌、斷陷溶蝕盆地、喀斯特各類微地貌侵蝕和溶蝕河谷。其中大部分地區為中山山地,溶蝕丘陵分布在保護區的東、南部及小橋溝等地,峽谷地貌主要分布在薄竹山花崗岩山體的四周,溶蝕寬谷主要分布在東部一帶,小橋溝附近也有分布。
氣候特徵
地處雲南省東南部低緯度高原,東南近北部灣,西南離孟加拉灣不遠,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隨海拔高低,兼有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南亞熱帶和溫帶氣候。
文山自然保護區文山自然保護區
老君山片區地處北回歸線南側,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因受地理位置、地形、海拔等影響,具有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4.5℃。山體下部與上部氣溫差異大,降雨量也有差別,老君山片年平均降水約1022.2mm,山下部年降雨量1000~1400mm,山上部年降雨量則大於1400mm。由於山上部雨水較多,霧重,濕度大,所以森林茂密,林木軀幹及枝條密被苔蘚。
小橋溝片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常年受太平洋東南季風控制,以暖濕氣流為主,年均降雨量1200mm,降雨80%集中在5~10月,3~5月為乾季。全年霜期不長。12月至翌年2月,降雨量不多,但常有迷漫的大霧,數日不散,能見度僅5~10m,致使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為常綠闊葉林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面積範圍

雲南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滇東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縣和西疇縣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03°53′~104°10′、104°41′~104°52′,北緯23°16′~23°25′、23°21′~23°24′,保護區總面積344406hm2,核心區總面積為10304.62hm2,緩衝區面積7 793.48hm2,實驗區面積8 768.90hm2

保護對象

雲南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以保護華蓋木、長蕊木蘭等多種木蘭科植物,及其生態環境,季風常綠闊葉林和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為目的。
長蕊木蘭長蕊木蘭
植物
保護區共有野生種子植物187科946屬3085種,分布區類型分為世界分布、熱帶分布、溫帶分布、特有分布等15種類型,其中,熱帶成分占優勢,有556屬,占總屬數的62.4%,其中又以熱帶亞洲及其變形最多特有屬僅29個,顯示與中國東亞植物區系關係疏遠。種子植物區系顯示了具有熱帶性、古老性、特有性、過渡性等特點。蕨類植物屬的地理成分可以劃分為世界分布、泛熱帶分布、舊大陸熱帶分布等11種類型,是一個亞熱帶性質的區系,熱帶屬和溫帶屬分別各占50%,且蕨類植物區系類群豐富;保護區內共有大型真菌139種和7個未知種,微型真菌30種。
動物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東南亞熱帶北緣與南亞熱帶的滇中高原南部和滇東喀斯特山地的銜接部位,在動物地理區劃上是華南區、西南區與華中區動物成分相互交匯的地帶,並與中南半島的熱帶、亞熱帶動物區系有著密切的聯繫,各區系成分在這一地區均有出現,從而形成了一個種類較豐富、成分較複雜的動物區系。動物區系組成中,東洋界成分占保護區動物總數的80%以上,其餘為廣布種和極少數古北成分,區系的組成以華南成分為主,多數是東南亞和舊大陸熱帶一亞熱帶分布型種類,屬舊大陸熱帶分布型的動物種類不多。但在兩棲爬行動物物種區系組成中,以西南區成分為主,其次為華南區成分,有少數物種屬熱帶向北擴散型。
文山自然保護區文山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已記錄野生脊椎動物共有31目103科459種,其中,獸類9目29科60屬86種,鳥類13目37科221種,兩棲爬行類5目22科56屬92種,魚類4目15科44屬60種(亞種)。其中以鳥類物種的多樣性尤為突出,與保護區鄰近的屏邊、河口縣的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相比較,該保護區的總面積僅為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365km2的23%,而所錄鳥類種和亞種數卻占大圍山自然保護區所錄鳥類種數285種和亞種的78%。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知昆蟲有11目75科222種。

護區管理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切實做好老君山自然保護區保護和管理工作,文山縣積極採取措施強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管護機構,成立了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老君山分局,對自然保護區進行管護。二是從1999年起,將每年的12月30日定為“老君山保護日”,加大對自然保護區的宣傳力度。三是認真組織實施《文山縣老君山自然保護區及周邊村社綜合治理規劃》,在保護區周邊的陳家寨、多依樹、東瓜林、格格沖、菖蒲塘等12個村436戶農戶中每戶聘請一名護林員參與巡山管護,每戶每月補助100元護林費。參與管護人員以村編組,由老君山管理分局下屬的管理站、瞭望台職工帶隊巡山護林,認真落實火源管控各項措施,減少火情發生。四是每年的森林防火期,聘請森林消防專業撲火隊進駐自然保護區重點區域,加強火險防範。五是通過實施保護區基礎設施一期項目建設(國家下達項目),加強森林防火通訊和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了薄竹山、石丫口瞭望台和菖蒲塘、腰店管理站以及老君山分局機關辦公用房,改善了保護區辦公和管護條件,充實了防火物資、器械。六是深入調研,認真做好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周邊村社綜合治理第二個十年規劃編制和老君山自然保護區立法工作,通過綜合治理和立法,以促進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發展。

地位價值

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複雜而穩定的地史條件,使此地區成為許多種子植物的避難所或保存地,是中國滇、黔、桂古老而特有中心最為重要的一部分,蘊藏著大量的古老物種資源,如華蓋木、啄核桃、伯樂樹等古老而孤立的類群,從而一直受到植物學家普遍重視。在保護區268.67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布著蕨類植物45科100屬262種,種子植物187科946屬3085種,分布密度達每平方公里有12.5種維管束植物,植物種樹超過英倫三島的一倍。還分布有野生動物42目178科681種。國家保護植物和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各有30種,列入國際貿易公約的植物有168種、動物有30種,保護區是華夏植物群系的核心部分,是種子植物演化的主戰場之一,古老和新生類類群在此同時發展,而形成一個植物演化的歷史博物館,在科學上有重要價值。
木蘭科-厚朴木蘭科-厚朴
保護區是木蘭科植物的分布中心,木蘭科植物要求較高的森林生境和較高的濕度條件。全球僅有保護區內殘遺分布著數珠華蓋木大樹,一直受到國際上的特別關注。保護區還是豐富的模式種類產地,在保護區3085種野生種子植物中,共有162種新植物的模式,是一個模式種類極為集中的地區,對植物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