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金庸

文學金庸

文學金庸》是當代武俠小說研究專家陳墨評論金庸的書系之一。該書大力推崇金庸小說的文學地位,肯定了金庸在提升武俠小說地位的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金庸
  • 作者:陳墨
  • ISBN:9787506032087
  • 類別:文學->文學理論->中國文學研究
  • 頁數:398
  • 出版社:東方
  • 出版時間:2008-07-01
  • 開本:32開
作者簡介,內容提要,內容目錄,書籍後記,

作者簡介

陳墨,原名陳必強。安徽省望江縣賽口鎮人,1960年8月生。198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現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出版的金學及武俠文學研究著作有《金庸小說賞析》、 《金庸小說之謎》、《金庸小說情愛論》、《金庸小說之“武學”》、《金庸小說人論》、《金庸小說藝術論》、《金庸小說與中國文化》、《孤獨之俠——金庸小說論》、《浪漫之旅——金庸小說神遊》、《眾生之相——金庸小說人物談》、《英華之咀——金庸小說回評》、《武俠文宗——金庸小傳)》以及《海外斬武俠小說論》、《新武使之趣》、《海外新武俠二十家》、《新武俠五大家導讀》等,並於台灣出版《陳墨金學作品集》,立論功力頗受金庸推崇。 另有文學、電影研究著作《劉心武論》、《張藝謀電影論》、《陳凱歌電影論》、《流鶯春夢——費穆電影論》、《浪漫與憂患——中國電影十導演》、《刀光俠影蒙太奇——中國武俠電影論》、《中國武俠電影史》、《影壇舊蹤》,《百年電影閃回》等十餘種。

內容提要

在金庸之前,武俠小說不但沒有受到學術界的青睞、評價,更別說把它當作一回事的進行研究了。至於文學界,自古以來,直到金庸的作品的出現為止,更沒有那一個自命文藝主流的文學家,膽敢“眼睛被蛤肉糊住”的公然讀武俠小說,更不敢“自毀前程”的談論武俠小說。而所謂的文藝評論家們,也始終把“武俠小說”排除在文藝思潮、文類研究的窄門之外。直到1970年代,金庸大師一出,才有所謂的專家發現形勢不對的搖頭晃腦的對金庸的作品高談闊論起來。如今,金庸的武俠小說不但已成為一門獨立的“金學”,也大大的提升了武小說的文學地位。而武俠小說的文學化,正是金庸嫻於文學的造詣的極致表現。
導語:
金庸,一位武俠小說作家,他的作品,不僅讀者極眾,且讀者的層次也極多;他的作品的流行不僅引起熱潮,而且能經久不衰;他的作品不僅極好看,而且還非常之耐看。 金庸的小說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中國文學史,從《詩經》“國風”到漢魏“樂府”,從唐傳奇到宋話本,從宋詞元曲到明清小說,從《水滸傳》到《紅樓夢》……無不是出自民間俗世,而後成為中國文學的經典,那么金庸的小說呢?

內容目錄

卷一 緒論卷
雅俗篇
武俠篇
一、武功的藝術化
二、武功的哲理化
三、武功的性格化
四、俠與非俠
五、金、梁、古筆下的武、俠比較
情孽篇
一、情海悲歌
二、仇怨與愛
三、所愛非人
四、愛的迷惘
五、愛的疑惑
六、愛與迷狂
七、愛與宿命
八、無愛無情
九、情是何物
史詩篇
一、總體設計:歷史的傳奇
二、書劍江山悲氣沉
三、危邦亂世悼英魂
四、英雄無奈“窩裡鬥”
五、誰是真正大英雄?
六、笑傲江湖淚滿襟
七、且看歷史哈哈鏡
寓言篇
一、奇而致真
二、字裡行間
三、謎底深意
四、整體象徵
五、破孽化痴
六、文化警示
七、寓言世界
卷二 人論卷
正邪篇
一、正中有那,邪中有正
二、正邪之間,大有文章
三、邪未必邪,正未必正
四、正氣漸消,邪氣漸漲
性情篇
一、類型化與個性化
二、非理性層次與個性
三、神魔一體與人性象徵
四、小結
人生篇
一、成長,成才,成功
二、儒之俠、道之俠、佛之俠
三、孤獨之俠,失戀之侶,茫然人生
禍福篇
一、禍福無常,人生百態
二、禍福相依,凶吉互藏
三、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四、人生禍福,關乎世運
卷三 文論卷
神思篇
一、虛實相生
二、神思妙悟
三、巧妙連環
言語篇
一、古樸通俗
二、準確傳神
三、生動優雅
四、詼諧幽默
境界篇
一、廣大境界
二、深邃悲沉
三、美妙意蘊
創新篇
一、男女主人公比較
二、小說主題的變化
三、敘事規範(模式)的革新
後記

書籍後記

這本書曾以《金庸小說之謎》和《文學金庸》之名,分別由大陸的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和台灣雲龍出版社[知書房]出版。
這是我評論金庸小說系列的第二本書,但卻是這次掃描、校對的最後一本。首先是因為掃描整理是隨機行事,本來就沒有按照順序來;再則是提供掃描的版本印刷質量不佳,字跡淺淡,從而給掃描和識別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我的內弟朱一多幫我掃描和識別,為這本書吃了不少苦頭。為這本書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超過了其他書的幾倍。為此,我非常抱歉,當然更非常感激。
這次掃描和校對,本來只是為新版提供一個電子文本,是一件簡單的工作,我通常也只是對書中的錯別字、有問題的標點符號以及有問題的表述方式進行語詞上的小小修訂。但這本書卻是一個例外。看過原來版本的讀者肯定會發現,這本書比原版要少很多篇幅。那是我對它進行了大量的“減肥”,即刪除了將近8萬字的篇幅內容。在一些需要連線的地方,當然也作了適量的增補。
之所以要進行大規模的刪減,主要原因是這本書中的許多例證與其他的書中例證有不少的重複,因而必須儘量避免。雖然此書在前,而其他書在後,按說要刪除也應該刪除後來者。問題是,這部書屬於綜合論述,而其他書則是專題評論,專題評論的例子不可少,而綜合論述則不然。還有一個原因,是這本書最後校對,重複的地方格外顯眼。所以,就不得不狠下殺手,剪除重複的枝蔓。
大規模刪減的另一個原因,是重讀者本書的過程中感覺到它的表述比較噦嗦,有些地方簡直是不必要地繞來繞去,不僅浪費筆墨,而且會讓讀者不知所云。對閱讀過此書原版的讀者,我真的非常抱歉!我這次大規模刪減修訂,也是為了表達這種歉意。至少,我總不能知錯而不改。二十年前,我的老師陳駿濤先生曾經批評我的文章中總有不少不必要的水分,這本書就是最好的證據。刪除8萬字左右,希望這部書中的水分稍稍少些。
這本書完成於1991年1月8日,那是我外公逝世9周年的忌日。所以,在本書初版的“後記”中,我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對外公的回憶和懷念,並且表示,要把這部書獻給我的外公。到如今,我外公逝世已過了25周年,我的這一份傷痛和懷念並未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少。在我的心中,外公的形象和恩情是不朽的。因此,我還是要固執地將這部書的新版獻給我的外公,獻給我人生的第一位真正的忘年之交。恰好,這部書修訂完成之際,又是清明節,按照傳統習慣,這是緬懷逝世親人的日子。在我的童年,都是外公給我講故事,該我給外公講故事了。我希望,我講的故事,外公能夠聽得清晰。
最後,我想藉此機會,感謝人民出版社的有關領導,感謝這部書的新的責任編輯孫興民先生和許運娜小姐為這個書系所付出的辛勞!
陳墨
2007年4月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