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斑馬線

文化斑馬線

一條體現了蘇州歷史底蘊、園林特色和現代文明的“文化斑馬線”出現在留園路上。 它設計成一個古代捲軸的模樣,以藍白為主色調相間,上面寫著:仁愛、義蘊、禮讓、智育和信悅十個字,出自蘇州歷史上五位著名的書法家之手。而仁義禮智信正是古代儒家思想的精髓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斑馬線
  • 外文名:Culture zebra
  • 所在地:蘇州
  • 意義:體現城市文化內涵
創新,設計意圖,市民反應,觀點,正方觀點,反方觀點,

創新

才子書法印章刻上斑馬線
正在維修的蘇州留園路還只有部分路段可以行車,在世界文化遺產地留園正門口,一條新型斑馬線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和行人觀看、拍照。
留園路東西走向,道路並不寬敞,留園對面是一排店鋪和公共廁所。新啟用的斑馬線並非位於“十”字路口或“T”字路口,周邊也無紅綠燈設施。該斑馬線一改傳統的黑白色調,採用藍白相間的主色調,而且整體看起來如同一條古典捲軸。“畫卷”上錯落有致地印有5組醒目的行楷黑字,每組字的下方還貼有大紅“印章”。斑馬線兩側兩米外,兩反向車道還分別印有長條花窗,似作停車線使用。
蘇州交警部門還組織了斑馬線交通安全宣傳活動,讓小朋友在現場體驗這一新型斑馬線的感覺,並進行安全警示教育。斑馬線上的五組書法都是名家所作,非同凡響。“仁愛”兩字為明代大書法家沈周所寫,“義蘊”為江南風流才子唐伯虎所寫,“禮讓”為明書法家祝枝山所寫,“智育”為明代大才子文徵明所寫,“信悅”為明才子徐禎卿所寫。“每組書法旁的印章都是各個書法家的印章,按照原樣刻印的。”

設計意圖

此次設計的斑馬線是“文化斑馬線”,與國內其他地方創意的愛心等斑馬線有所不同,該斑馬線圖案的白色部分是斑馬線,藍色部分代表文明、安全、和諧,藍白相間的色調是公安系統的主色調。加上名家書法,整條斑馬線看上去就像一幅打開的畫卷,體現中國儒家文化,暗喻過往行人、車輛需要有仁愛、禮讓的意識。
首選設在留園景區門口,一是因為留園為四大名園之一,在古樸的蘇州園林中具有代表性;二是留園路作為交通主要幹線,人流量很多,是中外賓客的聚集區。斑馬線,不僅它是一條安全線,還是蘇州的風景線、文明線。把古代文化與現代意識相結合,讓枯燥的斑馬線、停車線也有屬於自己城市的文化內涵。
文化斑馬線文化斑馬線

市民反應

路人駐足辨認印章內容
“哇,好漂亮啊!”一對情侶在留園門口剛下計程車,看到眼前的斑馬線頓時驚訝起來。該對情侶來自上海,小伙子朱先生說,他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斑馬線,覺得挺有新意。隨後,他拿起相機對準斑馬線不斷按動快門,並喊女友跑上斑馬線拍照留念。
一些行人對文化斑馬線投去了好奇的目光,甚至一些不過馬路的遊客,也專門跑到斑馬線上,仔細辨認每組書法是什麼字。
一位小伙子發現斑馬線上的紅“印章”有凸起感,是貼上上的,竟然好奇地蹲下去用手拽拽看。一輛轎車從其身後駛過,讓多位路人虛驚起來,“那地方能蹲人嗎?多危險啊!”斑馬線上的書法對有些人來說難認,那五枚篆體“印章”就更難辨認什麼意思了。小伙隨後他逐個看了10多分鐘,僅認出其中兩枚印章的字是什麼內容。
騎車的市民途經該斑馬線,都會減慢速度低頭看一番,許多市民騎車過了斑馬線還要扭頭再看看。駕車的司機也是同樣如此。其中,一位司機乾脆把車子停在斑馬線西側,探出頭看了看該斑馬線,惹來後面緊隨的車輛按響喇叭催促。

觀點

正方觀點

蘇州應有自己的斑馬線
對於“文化斑馬線”,蘇州交警部門有關人士稱,這是在全國首創,蘇州還將在城區陸續推出這樣的文化斑馬線。
文化斑馬線文化斑馬線
“現在不少地方都出現了愛心斑馬線,蘇州也應該有自己的斑馬線。”在現場,有不少市民圍著新型斑馬線觀看,表示對創意的支持,認為蘇州應該有符合自己城市特色的斑馬線。
前來留園遊玩的甘肅蘭州遊客丁先生說,看到這樣的斑馬線覺得很醒目,而且讓人感到很溫馨,“作為文化古城,有這樣的斑馬線,可體現出一種特有的文化底蘊,與景點相映成趣。”

反方觀點

斑馬線太花哨有安全隱患
蘇州一位學者說,在蘇州設定文化斑馬線之前,成都杭州就有了愛心斑馬線,洛陽出現牡丹斑馬線。台州市椒江區交警部門在市區椒江解放路推出立體感的彩色斑馬線。不過,有法律專家對這類創意斑馬線的合法性存在很大質疑。因為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斑馬線有國標,標準規定應為白色平行粗實線,長度、寬度、間距等都有一定要求,創意斑馬線顯然不符合這些標準。他認為,斑馬線的設定首先還應以安全為主,並不是所有的圖案都可以隨便畫在上面,否則,不但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反而易引發交通事故。
市民張先生說,他覺得文化斑馬線上的書法和印章完全是多餘的,“新型斑馬線太花哨,要是司機只顧低頭看字,出了事故,誰來承擔責任?”道路南側商鋪老闆陳先生則認為,如果選用可以一目了然的字型,就可以減少安全隱患。
對於文化斑馬線存在安全隱患外,還有另一種聲音——作為沈周、唐伯虎、文徵明等這樣的文化大家,他們的作品和印章被用在馬路上被人每天踩、車輪碾,是否是一種不尊重?一位書法家認為,畢竟斑馬線首要承載的是安全,而非文化,完全可以在斑馬線兩旁或者路牌上體現書法作品和文化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