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

為民族英雄文天祥所立的祠在華夏有多處,其中較有名的是北京文天祥祠

北京文天祥祠:又名文丞相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遭囚禁和就義的地方。1376年明洪武九年建祠,現存大門、前殿、後殿。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於浙江溫州江心嶼。祠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義200周年,占地面積821平方米。

信國公文天祥祠:位於深圳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蹟,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並規模最大的古建築。

南通文天祥祠:位於南通市東華塔陵園東側。2008年,崇文區政府恢復重建了文天祥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文天祥祠
  • 外文名稱:Memorial Temple of Wen Tianxiang
  • 開放時間:9:00-17:00,16:30停止售票。
  • 門票價格:5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市東城區
  • 建議遊玩時長:建議20-30分鐘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北京,祠堂概況,交通信息,實用信息,富田鎮,南通,溫州江心嶼,信國公,

北京

祠堂概況

北京文天祥祠坐落在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明清兩代為祭祀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 ,將當年文天祥被囚禁的土牢舊址擴大改建而成,至今仍保持明代的建築風格。1984年10月對外開放。2016年6月6日是文天祥誕辰780周年紀念日。
祠堂坐南,由大門、過廳、堂屋等三部分組成,面積近600平方米。堂屋內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珍貴文物。
如明《宋文丞相傳》石碑、清《重修碑記》石碑及《宋丞相信國文公像》碑等。“生平事 跡展覽”簡要介紹了文天祥青少年時期、入仕後十五年間、起兵抗元、九死一生、再舉戰旗、兵敗被俘、楚囚就義的英雄事跡。室內屏風正面為毛澤東手書“人 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背面為文天祥所著的《正氣歌》全文。
後院尚存一株棗樹,相傳為文天祥被囚禁期間親手所植,向南歪斜的樹身象徵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佇立堂前,憑弔英靈,我們更能深刻地 體味愛國主義精神的崇高和那種“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
文天祥祠"廟"小(僅600平方米)"神"大,20年來共接待中外遊客20餘萬人次。人們在這裡吟頌《正氣歌》和《過零丁洋》,感受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氣節和以身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修繕後的文天祥祠依照1930年的歷史照片資料,復原了後殿文天祥泥塑像、神龕、供桌及部分匾額楹聯;前殿更新了展板、展櫃,通過圖表、照片、繪畫、實物等,展現了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情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兩句詩千古傳誦,激勵著無數仁人志士,文天祥本人也以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
文天祥歷來是堅貞不屈、精忠報國的愛國英雄的典範,受到人民的愛戴,不少地方都建祠紀念。在文天祥的家鄉,有文氏祖族祠堂,堂內藏有文天祥畫像和歷代石刻多塊,是研究文天祥生平的珍貴歷史文物。
北京文天祥祠北京文天祥祠
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文天祥聽說元軍東下以後,在贛州組織了義軍開進臨安(今浙江杭州)守御,第二年出任右丞相,奉命到元軍營中談判,被元軍無理扣留。
後來他設法逃出元營,到浙江溫州北甌江江心的一個孤島上居住了一個多月。
他在這兒召集溫、台、處三地的志士仁人共商復國大計。這裡的人們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建造文信國公祠。現存祠廟為清代建築,肅穆清雅。
大殿里塑有文天祥像,神態自若,從容不迫。大殿四周有8幅壁畫,反映著文天祥的一生活動。
此外,還有《正氣歌》刻石和歷代文人學士詠贊文天祥的詩文碑刻多方,都是較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
文天祥的紀念性建築中,要數北京的文天祥祠最為著名了。文天祥從浙江到福建、廣東與張世傑陸秀夫等繼續抗元,於端宗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元軍俘獲,擄至大都(今北京),關在兵馬司土牢中。
在被囚的四年中,他與元朝統治者進行了不屈的鬥爭,《正氣歌》就是這段時間內寫成的。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在柴市(今北京東城區府學胡同西口)英勇就義。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按察副史劉崧主持在柴市順天府學右側建造了文丞相祠。
當時把柴市一帶也改為教忠坊,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教忠坊"石刻就嵌刻在祠堂正殿的西壁上。
朝廷把祭祀文天祥列入祀典,每年春秋兩次,由順天府官員主持祭祀儀式,同時重修了祠廟。到萬曆年間,祠堂由府學右側遷到了左側,規格進一步提高。此後,嘉慶道光和民國年間都不斷對祠堂加以修繕,保存至今日。
文丞相祠坐北朝南,自南向北由大門、過廳、享堂(正殿)三部分組成,現有面積600多平方米。穿過牌樓式大門就是過廳,正中為文丞相半身像。
在建祠的時候,文天祥塑像著儒服,後來才改為宋丞相的官服:頭戴高冠,手執笏板,面容安詳,雙目炯炯有神,直視南方,三綹黑須飄灑胸前,一派儒雅風範。
塑像反映出的是正統思想,似有千篇一律之嫌,不足以表現出文丞相的精神力量,不知建祠當初的儒服是什麼樣子,從中可以看到文天祥壯烈的一生。
雅室雖小,但卻洋溢著一種巨大的人格力量。
過廳的後面一座灰筒瓦懸山頂的建築便是享堂了,這裡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裡面保存了歷代石刻等珍貴文物,最著名的莫過於東壁上嵌刻的唐代大書法家李邕所寫的《雲麾將軍李秀碑》斷碑二礎石,藝術價值很高。北牆前有明代的《宋文丞相傳》石碑、清《重修碑記》及《宋丞相信國公像碑》,都是研究文天祥的寶貴實物資料。
樹,是祠廟中不可缺少的。文丞相祠內種的並不是鬱鬱蔥蔥的松柏,原有三棵樹齡達百年的古槐。祠內現存有棗樹一棵,位於享堂前東側,相傳是文天祥被囚於兵馬司時親手栽種的。這棵棗樹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儘管枝幹虬曲,但卻都自然傾斜向南,與地面成約45度角,似乎也在學著主人"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精神。
文天祥雖然遇難已經700多年了,但他那正氣凜然、堅貞不屈的氣概卻深為每一個華夏子孫所欽慕。面對著文天祥的塑像,耳旁仿佛又聽到他慷慨的吟喔: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謁文天祥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00多年前文天祥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過零丁洋》中的詩句,今天已為大多數中國人所熟諳。正是衝著這股浩然正氣,我要拜謁文天祥祠。按圖索驥,以北京旅遊交通圖作“導遊”,從北京後圓恩寺胡同13號茅盾故居東行。該胡同7號是蔣介石的行轅,順便拐進去一看,看門的服務員小姐說不讓參觀,其實有什麼稀罕,我是奔文天祥祠而去的。
文天祥祠
東城區府學胡同63號是文天祥祠,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此處為三進房屋,進得大門有文丞相塑像一尊,刻石上寫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自贊”(此引文中標點為筆者所加),這是文天祥臨刑前的絕筆,顯然反映了文天祥取義成仁的心愿。東側牆壁有明代
書畫家文徵明石刻文天祥的詩《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這首五言古詩,共六十句,是文天祥用生命譜寫的《正氣歌》,不僅是他理想美、人格美的體現,而且是其愛國思想的集中升華,是中華民族魂的一支火炬,永遠鼓舞著中國各族人民主持正義,團結奮進。二進為圖片史料。反映文天祥從起兵抗元到廣東海豐五坡嶺被俘,最後在這裡關押三年,忽必烈親自勸降,都被他堅決拒絕,後被殺害,時年47歲。三進的屋前有一古樹,相傳這棵棗樹為文天祥所植,其特異之處是南傾成45度角,人們臆想這是文天祥的心愿:“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這裡有楹聯一副,上面寫著:“雷潛九地聲元在,月掛千山魂再明。”文公不死,你曾與我的鹽城同鄉、左丞相陸秀夫並肩抗元於700年前;文公不死,700年後,我的鹽城同鄉、外交家喬冠華彌留之際,仍念著那撼天地、泣鬼神的“汗青”詩句而去;文公不死,還是700年後,我的鹽城同鄉、散文家卞毓方寫就了《文天祥千年祭》,該文提到了歷史,我不妨摘引一段精彩篇章:“啊啊,古今的無窮雄文寶典,在這兒都要黯然失色。這不是尋常詩文,這是中華民族的慷慨呼嘯。民族精魂在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常常要推出一些人來為社會立言。有時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艱’,有時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氣歌》。歌之臨空,則化為虹霓;歌之墜地,則凝作金石。五嶽千山因了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這支歌,而益顯其明;前朝仁人因人這支歌,而大放光彩;後代志士因了這支歌,而脊樑愈挺。”
英國人馬戛爾尼也在他的傳記中這樣寫道:那些反抗韃靼人野蠻統治的中國人,不僅僅是為了一朝一代的存亡拋灑熱血,他們更是人類文明的衛士,是人類反抗野蠻的鬥士!他們的行為,值得所有文明進步的人去懷念和敬仰。

交通信息

北京:乘2、104、108、113路車北兵馬司站下車,路東府學胡同內(或乘捷運4號線張自忠路站下車 北走一路口即為府學胡同)

實用信息

票 價:5元;學生2元
開放時間:9:00—17:00

富田鎮

富田文丞相祠是全國最早的一所祭祀文天祥的專祠。歷史上,文丞相祠歷經磨難,三建三毀,至今僅存遺址。自2013年開始,青原區回響海內外文氏宗親和社會各界的呼籲,將復原文丞相祠提上議事日程,聘請省文物保護中心的專家,按照富田文氏族譜記圖進行規劃設計。復原後的文丞相祠總占地面積2336平方米,兩井三進式結構,祠館結合,祭祀成列,專門聘請省文物保護中心專家對陳展布展進行設計,以力求突出廬陵文化、祠堂文化的地方特色,復原陳列了文天祥的翔實史料和系列珍貴文物,充分展示了文天祥輝煌的人生軌跡、故鄉情懷以及歷代名賢偉人對他的讚頌與紀念。它的正式對外開放,不僅為醇美青原再添勝景,更為傳承廬陵文化、弘揚浩然正氣和愛國主義精神增添了新的聖殿。.
富田文丞相祠富田文丞相祠

南通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這是中國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愛國詩人文天祥在南通期間以他忠心不二、百折不回的堅貞凝成的詩句,他在南通的遺蹟教育激勵了千千萬萬後人。為緬懷英雄遺蹟,弘揚愛國正氣,2008年,崇川區政府恢復重建了文天祥祠。
文天祥祠
恢復重建的文天祥祠位於南通市東華塔陵園東側,坐北朝南,由展廳、竹林山景、廊道石舫、義馬墓等組成。主展廳採用仿宋古建風格,陳列展示了文天祥忠貞報國、一身正氣、寧死不屈的英勇事跡和紀念篇章,是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擬題江蘇南通文天祥祠聯·文偉
丹心照汗青,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正氣貫天地,下為河嶽,上為日星。
文天祥祠

溫州江心嶼

江心寺文天祥祠位於浙江溫州江心嶼。文天祥於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樞密使,受命與元軍談判,被扣留,脫險後輾轉至溫州,在江心嶼留居一月,題壁《北歸宿中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紀念。今祠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三間二進,左右為廊屋。一進為門廳,硬山頂。二進正廳為懸山頂。正廳正中塑文天祥坐像,左右壁畫敘生平事跡。兩廊和正廳前檐廊陳列詩碑22方,收刻文天祥詩四篇,其餘18通刻後人題詞之作。文天祥祠係為紀念南宋右丞相、傑出的民族英雄、著名的愛國詩人文天祥(1236~1282)而建立的。1963年該祠列為浙江省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溫州江心嶼 文信國公祠溫州江心嶼 文信國公祠
南宋德祜二年(1276年),右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赴元營談判被拘,解押途中逃脫,輾轉鎮江、揚州、高郵一帶,於是年四月偕同杜滸(台州人)、徐臻(永嘉人)等七名戰將來溫,尋找宋室益、廣二王,但二王已往福建,文天祥留居江心嶼一個月左右,至高宗趙構到過的龍翔寺(在江心嶼革命烈士紀念館處,原名普寂禪院,南宋建炎四年宋高宗南渡駐蹕寺中,後賜改名龍翔寺)憑弔,作《北歸宿中川寺》詩,並召集溫、台、處,三州豪傑之士,在溫州招募義兵,以抗元復國。五月,被二王召至福安府(福州市),都督諸路軍馬,轉戰福建、江西、廣東等地,加封少保信國公。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潮州兵敗被俘,嚴詞拒降,堅貞不屈,1282年12月9日,在元大都(今北京)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壯語,於柴市慷慨就義。
祠建於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文天祥就義200周年,明、清以來幾經重修重建。1981年省文物管理部門撥款全面整修。該祠是一座土木結構的兩進迴廊式合?院,占地面積821平方米,碧瓦彤牆,銅鑰朱扉,頗見古樸。入門高懸“日星河嶽”金字匾額,炫耀光芒。兩壁分列文公生平簡介和大事年表,庭院蒼松翠柏,氣氛莊重肅穆。中堂立文公石刻像神,神采奕奕,威儀凜凜,令人肅然起敬;左右配以少卿杜滸、正將徐臻兩像。樑上鐫書“天地正氣”四個大字,顯示浩然之氣,通貫古今。左右兩牆繪製重彩仿古壁畫,集中反映文天祥生平激烈的戰鬥事跡。迴廊四壁鑲嵌著《正氣歌》、《北歸宿中川寺》、《江心寺》、《過零丁洋》及後人憑弔詩等22塊青石碑刻。祠有楹聯云:“孤嶼自中川,逝水難消亡國恨;崇祠足千古,英風猶挾怒濤鳴。”此聯繫清同治年間曾任樂清知縣、溫州知府的戴啟文撰,全國著名書畫家、鑑賞家謝雅柳書。沙孟海先生題“宋文信國公祠”大門橫額。遊人到此瞻仰,深受民族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信國公

信國公文天祥祠位於深圳南山區南頭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文天祥與現存深圳地區的文姓族人關係甚為密切,據《寶安縣文族譜》云:“元始祖壁,號文溪,字世安,與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歷官知廣東惠州府。……崖州璽失師潰,文山公被執,公潛往燕京與兄難,文山公有忠孝之別,囑弟養母撫後。公乃攜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潛至東莞三都六圖黃松崗鶴仔園,荒莆築室”。從文姓始祖文溪公繁衍至今,已有上萬之眾。因此深圳地區文族後裔稱文天祥為“太祖伯”。據稱東莞涌頭,松崗的布尾、山尾、潭頭,福水的嶺下,白石下,上步的崗夏,新界新田等地均有文姓族人。“信國公”是文天祥的封號,宋端宗景炎初拜文天祥為左丞相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南頭“信國公文氏祠”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蹟,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並規模最大的古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