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

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依託福建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清華大學、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福建省星雲大數據套用服務有限公司三家單位共建,於2017年10月由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
  • 外文名:Digital Fujian traffic big data research institute
  • 成立時間:2017年10月
  • 建設單位:福建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清華大學、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福建省星雲大數據套用服務有限公司
一、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平台概述
2018年4月舉行掛牌儀式暨首屆交通大數據前沿技術高峰論壇。研究所致力於交通行業的大數據創新套用及其生態環境與標準體系建設,同時肩負著交通行業大數據專業人才培養的使命。主要研究綜合交通大數據高效表示與組織機制、交通大數據驅動道路仿真與最佳化控制機制、交通大數據套用服務創新與數據開放生態和綜合交通大數據套用服務標準體系。
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現任主任為潘正祥教授,第一屆“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和“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理事會”的名譽會長由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擔任。福建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廖律超、福建省星雲大數據套用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斌及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總工程師陳光華任研究所副主任。研究所現有固定人員53人,其中高級職稱43名(正高10名),團隊成員獲得國務院政府津貼、原鐵道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福建省傑出青年等多項榮譽稱號。
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擁有四支科研團隊,分別是由潘正祥教授領導的主要研究綜合交通大數據高效表示與組織機制的團隊,吳建平教授領導的主要研究交通大數據驅動道路仿真與最佳化控制機制的團隊,丁斌高工領導的主要研究交通大數據套用服務創新與數據開放生態團隊,陳光華高工領導的主要研究綜合交通大數據套用服務標準體系的團隊。2018年,研究所購置200萬元科研設備,新增投資400萬元;培養在校生187人,為企業培訓350人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福建省科技計畫等項目19個,獲得資助經費總計100餘萬元;研究所已與省內外32家企業開展共建合作,研究工作進展得到業內專家領導的高度肯定。
二、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主任簡介
潘正祥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英國愛丁堡大學電機工程專業博士畢業,現任福建理工大學校長助理、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主要從事信息安全、雲計算、物聯網、多媒體信號處理與車載智慧型等方面的研究,已發表論文650餘篇,其中SCI期刊論文近250篇,文章被引用7500多次,H-index為41。編著學術專著40多本,其中大部分為英文專著。獲得發明專利30項,其中12項為第一發明人。創辦國際期刊Journal of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擔任Soft Computing、Information Sciences 等SCI/EI期刊客座主編。
主持863子課題“多源道路交通狀態數據分散式互動處理”、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基於核學習的大型複雜數據挖掘理論與方法研究”、國家發改委重大專項子課題“深圳市雲計算公服務平台”和深圳市科技創新項目“車載智慧型雲終端系統”等科研項目38項,獲國際三大發明獎美國匹茲堡發明展金獎2項與銀獎1項、瑞士日內瓦發明展金獎與銀獎各1項、德國紐倫堡發明展金獎與銀獎各1項。已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40餘名,其中兩位獲得“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全國百優)。
2017年8月,Guide2Research發布全球計算機領域頂級科學家最新排名,潘正祥教授位列中國第15名。
三、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及內容
1. 綜合交通大數據高效表示與組織機制
主要由福建理工大學科研團隊承擔,團隊學術帶頭人為潘正祥教授。
主要成員:蔣新華、張堂賢、鄒復民、廖律超、吳祖揚、薛醒思、胡蓉、賴宏圖、宋天文、方衛東、羅堪、朱銓、甘振華、劉垣、肖琳等。
重點探索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組織存儲與最佳化調度機制。分析綜合交通大數據的訪問頻度等相關特徵,設計相應的HDFS檔案系統以及鍵-值存儲和MapReduce計算框架的最佳化機制,進而構建基於核稀疏建模的綜合交通大數據存儲系統,並深入研究數據管理策略的傳遞、智慧型數據遷移、動態自適應許可權管理等最佳化調度機制,以最佳化資源利用,提升數據訪問的效率和質量;同時,研究交通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包括數據存儲安全策略、數據傳輸安全、數據訪問控制及數據可用性保障機制等。
2. 交通大數據驅動道路仿真與最佳化控制機制
主要由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研究團隊承擔,團隊學術帶頭人為吳建平教授。
主要成員:楊新苗、白征東、李萌、許明、楊森炎等。
重點研究基於綜合交通大數據資源,探索研究城市交通拓撲結構的自動發現機制,並實現對城市交通路網的巨觀描述與各個交通路口的微觀描述,進而深入研究城市交通拓撲結構上的各種動力學特性,實現對複雜交通網路的拓撲性質、內在機理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以挖掘發現交通網路擁堵等狀態變化的網路傳遞特性,揭示複雜交通網路的運行機理,並基於虛擬仿真技術,設計交通流預測及關鍵節點/路徑失效的控制策略,為城市交通網路的設計和管理提供新的視角和科學的決策依據。
3.交通大數據套用服務創新與數據開放生態
主要由福建省星雲大數據套用服務有限公司研究團隊承擔,團隊學術帶頭人為公司副總經理丁斌高工。
主要成員:胡建容、梁斌、張興、葉偉、賀培、林欣郁、顏阿南、王輝等。
重點圍繞公眾出行、行業套用及管理決策等套用需求,探索研究道路交通系統的服務機制與套用創新,以構建基於交通大數據的綜合交通大數據挖掘套用示範系統,實現研究院交通大數據創新套用的產業化推廣。同時,研究交通大數據開放生態,通過可用不可見的技術實現數據開放機制,數據通過特定的算法封裝成服務(即數據API),第三方開發者基於數據API進行二次開發,既保障數據不流失,也實現數據在生態系統內部使用,進而構建交通大數據創新套用生態環境。
4.綜合交通大數據套用服務標準體系
主要由福建省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團隊承擔,團隊學術帶頭人為研究院技術總監陳光華教授級高工。
主要成員:周順驥、王彬彬、陳麗輝、張熙物、林禕閩、楊林、李海晏、陳燦、徐航等。
重點研究建立綜合交通大數據採集融合與套用服務的標準體系,以重構數據環境,實現跨部門、跨系統、跨平台的快速數據融合處理。同時基於元數據管理,建立並不斷完善綜合交通大數據資源的目錄體系,根據數據自查分類管理辦法,並研究建立相應的地方標準體系,進行數據資產識別和安全屬性賦值,確定綜合交通大數據的等級級別與分類條目等內容。
四、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的成立提升了我省交通運輸學科建設水平,促進了交通行業大數據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研究所聯合交通產業龍頭企業參與研究所建設,建立了有效校企合作機制,促進了行業產學研合作研發。綜合交通大數據挖掘套用關鍵技術研發初見成效,引導帶動了交通行業的大數據套用創新。
2018年研究所主辦學術講座22場次,有國家級項目4個,省級項目12個,產學研項目6個,已申請發明專利近30件,發表SCI/EI論文22篇,出版1本英文專著《Advances in Smart Vehicular Technology,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s》。研發了3個可推廣套用項目:交通大數據智慧型挖掘關鍵算法、智慧交通動態仿真關鍵技術和大規模多源交通數據實時處理平台。
五、數字福建交通大數據研究所在研的主要項目
1. 交通大數據智慧型挖掘關鍵算法研究
圍繞交通時空大數據特性,研發高維大數據智慧型挖掘系統模型及其關鍵算法,探索構建交通環境的閉環智慧型強化學習機制,為城市智慧交通提供人工智慧核心技術支持。
2. 大規模多源交通數據實時處理平台
針對海量多源交通數據的快速處理需求,研究構建支持大規模實時數據快速處理的智慧城市交通實時數據處理平台,為行業套用提供大規模交通數據融合處理機制。
3. 智慧交通動態仿真關鍵技術
圍繞城市交通流管理最佳化問題,研究城市交通動態仿真關鍵技術,探索城市路口的交通流智慧型自組織管理機制,並以福州市為例,構建城市動態交通仿真平台,為城市交通最佳化管理與科學規劃提供決策支持。
4. 交通行業人工智慧技術套用平台
圍繞交通行業的主要套用服務,研究基於人工智慧的服務自最佳化機制,進而為行業管理及相關企業提供人工智慧服務技術。
5. 交通行業大數據融合套用標準化
圍繞交通行業大數據的組織管理難題,研究構建多源異構數據的表示方法,探索多源數據的動態快速融合及其創新套用機制,並研究編制交通大數據融合挖掘及其套用服務標準化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