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教育部對各級教育行政機構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意見,要求進一步提高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堅持育人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最佳化專業設定和結構,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加強教學保障條件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
  • 檔案號:教職成[2008]8號
  • 內容:八部分
  • 發布日期:二○○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 信息索引:360A07-06-2008-0654-1
  • 發文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信息類別: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單位概括,抉擇實施,思想決策,深化教育,更新模式,首位目標,人才培養,專業概念,增強創就業,完善教學,提高加強,

單位概括

教職成[2008]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畫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

抉擇實施

思想決策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提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推動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更好地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現對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深化教育

一、進一步提高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緊迫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1.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事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改革不斷深化,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新的形勢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廣大人民民眾渴望讓子女“上好學”,對職業教育的質量有了更高期盼。各地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規模擴大,一手抓質量提高,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實現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協調發展。
2.教育教學改革是職業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實現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環節。2000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從總體上看,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思想觀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等方面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水平,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職業教育工作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更新模式

二、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進一步更新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
3.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提高質量為重點,面向市場、面向社會辦學,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能力;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
4.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質量觀。要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正確處理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和職業能力培養的關係,正確處理學生文化基礎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訓練的關係。堅持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職業生涯持續發展的實際需要,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識和熟練的職業技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首位目標

三、堅持育人為本,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5.抓質量首先要抓德育。要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的要求,遵循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增強新形勢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切實加強對德育工作的組織和領導,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大力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
6.進一步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深入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注重學生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和遵紀守法意識的養成。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的優良品質。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做好職業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學科,滲透到教學、實習和社會服務各個環節。
7.加強和改進德育課教學。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德育課教學要緊密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實際,突出育人特色,進一步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把傳授知識與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要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設定與教學安排的意見》,確保德育課課時,使用國家規劃教材。要加強德育課教學研究,改革德育考核辦法,及時總結和交流教學經驗,促進德育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人才培養

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
8.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中等職業學校基本的教學制度。當前的重點是要建立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完善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制度,努力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學生的教學模式。
9.明確實習任務,規範實習管理。要認真執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實習期間,要建立健全輔導員制度,定期開展團組織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保證身心健康。學校要與企業共同組織好學生的相關專業理論教學和技能實訓工作,處理好學生“工”與“學”的關係,保證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與其所學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基本一致。在確保學生實習總量的前提下,學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

專業概念

五、最佳化專業設定和結構,推進專業建設規範化
10.適應市場需求,靈活設定專業。要面向就業市場,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建立符合行業企業人力資源需求、與區域經濟結構相適應的專業結構。積極發展面向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就業前景良好的專業,教育部將制訂和發布新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要進一步拓展“職業院校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相關專業領域,擴大工程的覆蓋面。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的需要,開發相關專業。
11.完善專業設定管理,推進專業建設規範化。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人才培養與需求預測服務機制,制訂和實行專業設定標準,完善專業設定管理,及時更新專業目錄,引導和規範專業建設。加強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和示範專業點建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特色鮮明、辦學水平和就業率高的專業點進行重點建設,優先支持在工學結合等方面優勢突出的專業點。確定一批精品專業點、特色專業點,形成國家、省、學校三級重點專業建設體系。

增強創就業

六、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就業和創業能力
12.深化課程改革,努力形成就業導向的課程體系。推動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從學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導向,調整課程結構,合理確定各類課程的學時比例,規範教學。積極推進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促進課程內容綜合化、模組化,提高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套用水平。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要按照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服務學生專業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功能來定位。
13.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要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加大專業技能課程的比重,專業技能課程(含頂崗實習)的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三分之二。要按照相應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採用基礎平台加專門化方向的專業課程結構,設定專業技能課程。課程內容要緊密聯繫生產勞動實際和社會實踐,突出套用性和實踐性。進一步推進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工作。廣泛開展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活動,使技能競賽成為促進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和職業教育制度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14.加強創業教育。要在職業生涯教育和職業指導中加強創業教育,突出對學生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條件的學校要開設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訓相關課程。要通過案例剖析、知識講座、企業家現身說法、宣傳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業事跡等多種方式,增強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用性。要加強創業教育師資的培養和配備,提高創業教育水平。

完善教學

七、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積極進行制度創新
15.適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學管理、教學組織和學籍管理等制度改革。積極推行彈性學習制度,繼續推動以學分制為核心的教學制度改革,建立“學分銀行”,鼓勵工學交替,允許學生分階段完成學業,為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提供制度保障。要進一步擴大中等職業學校在招生註冊、學籍管理、考試考核、轉專業、轉校、畢業和培訓證書發放等方面的自主權,建立更加靈活的學籍管理和教學管理制度。
16.加快建立就業導向的教學質量評價檢查制度。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質量評價觀,改進考試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職業教育特點的人才培養與評價的標準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評價檢查制度。要把教學質量、教學改革成效作為對中等職業學校評價檢查的重要內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規範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提高加強

八、加強教學保障條件建設,建立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
17.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要完善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進修和繼續教育制度,促進教師深入生產實踐,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進一步最佳化教師的素質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要積極開展新課程改革培訓,促進教師更新觀念,強化教師對現代課程理念、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和套用。教師要重視研究學生智慧型結構、水平差異與個性需求,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角色的轉變。探索建立激勵機制,鼓勵職教教師積極投身教學改革,表彰在教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
18.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建設,保證教學資源基本質量。建立健全教材編寫、選用與審定機制,加強精品課程和教材開發,教育部將組織評選1000門精品課程和2000種左右精品教材。充分發揮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健全教材課堂準入制度。德育課、文化基礎課等必修課教材統一由國家規劃並組織編寫,專業技能課程教材實行國家與地方(區域)規劃相結合。部分大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和重點建設專業核心課程的教材由國家統一組織編寫。積極開發實訓課程與實際操作指導教材。大力推動仿真、多媒體課件等數位化教學資源開發,積極組織各類選修課程的開發。
19.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建設,不斷改善實習實訓基地條件。積極推進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滿足實習實訓教學的需要。要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共建實訓基地。各地要統籌規劃,緊密結合地區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優先建設重點專業、示範專業實訓基地,集中力量建設好緊缺人才培養專業實訓基地,努力推進資源共建共享。
20.加強領導,確保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順利進行。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切實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強化教學管理和制度建設,加大並優先保證教學投入。要把教學質量作為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和中等職業學校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要重視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充分發揮教研工作在教學改革工作中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市(地)級以上職業教育教科研機構,有條件的縣要建立職業教育教研機構或配備專職的教研人員。探索和建立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的工作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