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藍皮書·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

教育藍皮書·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藍皮書•2005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500頁
  • ISBN:7801909674
  • 作者:楊東平
  • 出版日期:2006年3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組織編寫的年度教育研究報告。本書以民間視角關注中國教育問題,對2003年的若干重大教育事態如非典時期的教育、大學生就業難、農村教育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並以“大事記”和內容豐富的“附錄”形式,對2003年的教育事件做了比較具體、翔實的民間記錄。此研究報告不僅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工具書,對關心中國教育問題的廣大讀者也具有可讀性,是一本比較求真務實的、好看的書。

圖書目錄

總報告
追求和諧、公平的教育
基礎篇
2003~2004年度中國教育經費報告
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推進
走向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
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質量與問題
中國幼兒教育發展狀況
職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
民辦教育的發展與困境
專題篇
反思中國教育制度改革
點擊中國教育創新
“教育產業化”的終結?
獨立學院的形成與發展
縣鄉教育負債評析
集中資源辦學對邊遠貧困山區基礎教育的影響
大學生自殺現象透視
公民教育的新探索
復興國學:探索與爭鳴
教育公報
200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
全國普通學校教師隊伍現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調查結果分析報告
2004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公告
幼兒教育專項督導檢查公報
調查報告
農村義務教育
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調查
西北地區貧困農村中國小教師現狀調查
河北省張家口市教育狀況調查報告
“留守兒童”狀況調查
大學生調查
當代大學生公眾形象調查
2005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
大學生貧困狀況調查
基礎教育
中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狀況調查
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
北京市中國小學生家庭背景調查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均衡化調查
中國小教育信息化狀況調查
其 他
中國十城市0~6歲兒童健康狀況調查
中國青少年網癮調查
青少年性行為調查
21世紀我們如何做父母?
中國人離國學有多遠?
2005年中國教育滿意度調查
熱點文本
清華大學教授陳丹青的辭職報告
北京大學教授賀衛方停招碩士生的聲明
五位教育資深人士呼籲教育公平的公開信
教育局長眼中的素質教育
果果的一天
大事記
2005年中國教育大事記
後記

文摘

書摘
(二)推進以體制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
2005年有兩個重要的教育紀念:一是廢除科舉百年,一是《中共中央關
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發布20周年。這兩個重大教育事件的共同之處,都
是以體制改革為特徵的。當前,特別需要強調和突出教育制度改革,需要重
溫1985年教育體制改革《決定》的精神,堅持鄧小平同志所開闢的方向,推
進以體制改革為中心的教育改革。
教育體制改革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包括如何建立政府與學校的正確關係
;在利益多元化的格局中,如何建立、平衡中央與地方管理教育的許可權和關
系;改善學術與政治的關係,促進學術民主和學術自由,以保障學術研究的
高水平和創造性;在各級各類教育中,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等等。在制
度改革上包括教育行政制度改革,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公共教育財
政制度,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現代學校制度,考試、評價和用人制
度改革,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社會參與制度的建立等許多方面。其中最重
要、最核心的,是教育行政制度的改革。
在教育體制改革中,需要通過制度創新,分散和下放管理權力,促進辦
學體制的靈活性和多樣化,使教育重新成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機盎然的事
業;在教育多元化、社會化、地方化的格局中,重建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主
體性;需要通過政事分離,理順政府和學校的關係,建立學校的自主性,破
除官本位、行政化和“計畫學術”的弊端;需要推動政府依法管理教育,推
動教育政策尤其是重大教育政策的決策科學性,建立科學的教育決策程式,
避免決策的盲目性、隨意性和片面性等等。
(三)規範市場經濟環境中政府的教育行為
教育行政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重新界定、規範政府在市場經濟環境
中的功能、責任,奠定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價值。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政府從事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職
能原本是明確而清晰的,與市場有著完全不同的分工。就教育而言,政府的
教育職能主要是承擔作為國民素質教育的義務教育的義務;在基礎教育尤其
是義務教育階段,政府舉辦的公立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公平,尤其是對處
於不利地位階層和人群的應受教育者的教育機會,不具有競爭、淘汰和製造
尖子這樣的功能。教育的競爭性、選擇性、多樣化的服務等等,主要通過民
辦教育和教育市場體現。
世界範圍內風行的新公共管理,與我國“巨觀壟斷,微觀搞活”的“教
育產業化”模式完全不同,其基本特點是打破政府對公共資源的壟斷,引入
市場機制改善公共資源的配置、提供公共產品的途徑和方式,通過培育和發
展市場,擴大教育供給,增加教育的豐富性、選擇性和競爭性,並在這一過
程中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的行政改革既不意味著轉嫁和下放政府責任,更
不意味著尋求、擴大政府部門的特殊利益。因而,不能認為當前的問題是由
於市場化改革走過了頭,需要強化傳統的集中權力和行政控制,而是需要擯
棄“偽市場化”改革,革除教育部門、重點學校等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矯
正被權力扭曲的市場。
(四)探索啟動教育制度改革的路徑和方法
現實地推進教育體制改革,不僅要提出理想和目標,而且要提出具有操
作性的設計,找到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一場真正的教育變革,應當是政
府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導向與自下而上的社會需求、市場
力量的有機結合。
自上而下的教育體制改革,需要自下而上的推動。需要特別重視如何使
廣大人民民眾的意願和需求真正能夠影響教育變革,即所謂公共政策、公共
議程的啟動機制。公眾參與就是一種重要的公共政策啟動機制。通過廣泛的
社會參與,使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形成一種“對話”
環境,形成恰當的動力組合,才有可能實際地推動教育改革。此外,這種啟
動來自基層的教育改革實踐。從地方和基層的現實中生長出的教育改革實踐
,對於解決中國問題最具說服力和可推廣性。總結、提升和推廣這些經驗,
不僅是對公共政策、制度改革的推動,本身就是一個教育民主化的生長討程

27-2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