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效應解密

教育心理效應解密

本書觀點新穎,闡述新見解,充分體現教育心理學與行為研究的新理論、新思想、新方法。全書分知覺認知篇、情感態度篇、人際交往篇、健康心理篇、行為實踐篇等5部分。

基本介紹

  • 書名:教育心理效應解密
  • 作者:林樂波,畢義星 著
  • ISBN:9787532859245
  • 頁數:589
  • 定價:¥55.00
  • 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5-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在進行新課程改革與實驗的今天,在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戰的時候,有人提出,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心理學家,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是半個心理學家。因此,作為付出了心血、汗水和辛勤勞動的作者和我,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這就是:請廣大的教育同人和家長抽出時間用心讀一讀這本書,“自覺地有所得”;讀完之後,如果確實有所啟發,最好結合自己的實際試著潛心地做一做,在做中學得解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新課程改革、最佳化家教效果深層次問題的技能和藝術,逐步向一個或半個心理學家位移。

目錄

第一章 知覺認知篇
1—1 莫扎特效應
1—2 沉錨效應
1—3 “困惑情境實驗”與齊加尼克效應
1—4 巴奴姆效應: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
1—5 雷斯托夫效應
1—6 培哥效應:快樂記憶
1—7 創克效應:組塊原理記憶
1—8 蔡戈尼效應
1—9 教學中的斯特魯效應
1—10 姆佩姆巴效應和拉曼效應
1—11 多元智慧型理論與瓦拉赫效應
1—12 阿斯伯內多效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1—13 經驗的邏輯推理效應
1—14 德西效應:勿濫用外在獎勵
1—15 親職教育中的卡迪拉克效應
1—16 幽默效應
1—17 聯覺效應
1—18 等待效應
1—19 道德教育中的紅蘋果效應
1—20 月曜效應:大失所望的星期一
1—21 小象的悲哀:木樁千鈞效應
1—22 教育科研中的誤區效應
1—23 盆景效應
1—24 教育科研中的靈光效應
1—25 暗示效應:盡在不言之中
1—26 暴露缺點效應:凡人最有吸引力
1—27 中庸之道與趨中效應
1—28 自我教育的內驅效應
1—29 自我限制效應
1—30 膽汁質效應:春夏秋冬見分明
1—31 令人遺憾終生的半途效應
1—32 學校優良環境的感召效應
1—33 隧道視野效應
1—34 捕捉興奮點的磁性效應
1—35 抓住教育時機的功倍效應
1—36 木牌效應:矯正不良習慣的“殺星”
1—37 賣糖哲學與增減效應
1—38 畫蘋果效應:像蘋果、鴨梨、方蘋果
1—39 空白效應:虛實相生
1—40 學習新課與遷移效應
1—41 課堂教學中的籃球架效應
1—42 英國搖籃曲與蹄釘效應
1—43 “老母雞”、“小博士”與綽號效應
1—44 反芻效應:教師成長的“催化劑”
1—45 對比與輻射效應
1—46 對學校管理不利的印加效應
1—47 局部生境與花盆效應
1—48 名校使命與品牌效應
1—49 實驗者效應
1—50 系列位置效應
1—51 木桶理論與短板效應
1—52 教育評價中的棘輪效應
第二章 情感態度篇
2—1 馬太效應:多則給予的愈多,少則給予的愈少
2—2 奧卡姆剃刀效應與語言教學
2—3 美麗的謊言:皮格馬利翁效應
2—4 期望效應:期待效應的孿生姐妹
2—5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2—6 心理擺效應
2—7 亨利效應:自信與成功
2—8 貝爾效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2—9 攸勒加效應與青少年發明創造
2—10 美麗的蝴蝶效應
2—11 蘋果廣告效應與作文教學
2—12 作文教學中的保齡球效應
2—13 圓桌效應:親切、和諧、融洽
2—14 破窗效應:牆倒眾人推
2—15 雷尼爾效應:用“精神薪資”激勵教師
2—16 安全閥效應
2—17 南風效應:風和日麗,春意濃濃
2—18 木雞效應
2—19 情緒效應:“回頭一笑百媚生”
2—20 心的呼喚:名字效應
2—21 愛的教育與情感效應
2—22 成就效應
2—23 壓力效應
2—24 賞識效應: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2—25 登門檻效應:得寸進尺
2—26 讓步效應:得寸讓尺
2—27 高考移民現象與飛鏢效應
2—28 色彩效應——顏色的魔力
2—29 哭泣效應
2—30 定勢效應:疑人偷斧
2—31 安慰劑效應
2—32 鄉村維納斯效應
2—33 爛瓜子效應
2—34 批評後的同情者效應
2—35 寓“吃”于樂的椰殼效應
2—36 接種效應——增強免疫力
2—37 課堂教學中的及時反饋效應
2—38 “煮青蛙”與負激勵效應
2—39 語文教學中的易感效應
2一40 語文教學中的反差效應
2—41 名人效應
2—42 標籤效應
2—43 先入為主的名片效應
2—44 共鳴效應:撥動“獨特的琴弦”
2—45 體現教學藝術本質魅力的創造效應
2—46 多媒體教學的時空效應
2—47 扼殺創造力的失敗歸因效應
2—48 刺激增強效應
2—49 成功強化效應
2—50 怕失敗的拒絕嘗試效應
2—51 中國小外語教學中的外教效應
2—52 公開課的觀眾效應
第三章 人際交往篇
3—1 人際互動效應
3—2 人際交往中的撲克臉效應
3—3 角色效應
3—4 心理置換效應:替對方想一想
3—5 視為知心朋友的自己人效應
3—6 師生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3—7 雜交效應:優勢更優勢
3—8 三人成虎與從眾效應
3—9 合作效應
3—10 四人賽跑與共生效應
3—11 悅納他人的天使效應
3—12 反彈琵琶效應
3—13 信任效應
3—14 權威效應:德智勝人威自來
3—15 居家效應:“親其師而信其道”
3—16 合作群體的鍛打效應
3—17 相長效應: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18 學習與成長的群體效應
第四章 健康心理篇
4—1 首因效應:一見鐘情
4—2 近因效應:相見恨晚
4—3 暈輪效應:“不識廬山真面目”
4—4 陰影效應
4—5 斯萬高利效應
4—6 印刻效應:對第一情有獨鐘
4—7 自信心與波紋效應
4—8 神奇的花圍裙效應
4—9 酸葡萄效應
4—10 甜檸檬效應
4—11 紅領帶效應:“粉墨登場”
4—12 可口可樂效應
4—13 懲罰的負心理效應
4—14 從心理安全到心理自由的保護效應
4—15 潘多拉盒子與禁果效應
4—16 刻板效應:刻舟求劍劍難覓
4—17 跟睡袍配套——狄德羅效應
4—18 走鋼索表演與瓦倫達效應
4—19 考場發揮失常與克拉克效應
4—20 投射效應:“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亦多情”
4—21 教育教學中的心理超限效應
4—22 抽籤效應
4—23 補償效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4—24 影響學習與工作效率的疲勞效應
4—25
4—26 公平效應:金色的心理贈券
4—27 懷舊效應:月是故鄉明
第五章 行為實踐篇
5—1 摩西奶奶效應與新課改
5—2 推進德育工作的雷鋒效應
5—3 貝爾納效應:尋求教育最捷徑
5—4 延遲滿足效應
5—5 陀螺效應
5—6 泰勒效應:不能動孩子的“乳酪”
5—7 避雷針效應
5—8 蘇步青效應:創造自己崇拜的學生
5—9 頭腦風暴效應
5—10 牛犢效應:初生牛犢不怕虎
5—11 課堂教學中的心理飽和效應
5—12 霍桑效應:親和力產生動力
5—13 雁陣效應
5—14
5—15 森林效應
5—16 鮎魚效應:增強沙丁魚的活力
5—17 蛻皮效應
5—18 多米諾效應:優者更優,差者更差
5—19 備忘錄效應:不動筆墨不讀書
5—20 黃金分割效應
5—21 狐狸博士效應
5—22 “師生人才鏈”與師承效應
5—23 故意“錯位”產生的積極錯位效應
5—24 大師效應:支柱、基石、靈魂
5—25 教育和管理學生中的食鹽效應
5—26 格言效應
5—27 教育協同效應
5—28 課堂教學中的槓桿效應
5—29 新習慣培養的21天效應
5—30 培養青年教師成長的蘑菇效應
5—31 人才培養與海潮效應
5—32 最真實的科研:隨筆後效應
5—33 零和遊戲與雙贏效應
5—34 課程資源開發中的活資源效應
5—35 淬火效應與挫折教育
5—36 三位一體的互促效應
5—37 虛功實做的導行效應
5—38 手錶效應
5—39 對語文教育發軔的《北京文學》效應
5—40 教師教育中的負重效應
5—41 二八效應
5—42 二五零效應
5—43 感覺剝奪實驗與無聲效應
5—44 充電效應:“師”而優則學
5—45 林格爾曼效應
5—46 課題研究中的滾雪球效應
5—47 大規模辦學的糧倉效應
5—48 令校長大傷腦筋的遞減效應
5—49 犬獒效應與生存和競爭教育
5—50 老鷹效應與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
5—51 口號管理與“狼來了”效應
5—52 泡菜效應:“可在甘甜的濃汁中釀造出可口的菜”
5—53 鯊魚效應:“先天不足”非壞事
5—54 教育發展中的不虞效應
5—55 值得深刻反思的非典效應
5—56 限制選擇的霍布森選擇效應
5—57 能撰文的環連效應
5—58 德爾塔效應:親情教育
5—59 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沸騰效應
5—60 教師的道德人格魅力及在教育中的示範效應
5—61 教師形象效應
5—62 好人效應→能人、才人、雅人效應
5—63 學校管理中的規則效應
5—64 校本課程開發中的安泰效應
5—65 學校神奇發展的飛輪效應
5—66 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校長效應
5—67 縮短教師成長期的政策效應
5—68 促使教師走上幸福之路的研究效應
5—69 創造型教師成長的設計效應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