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五重境界

教師的五重境界

教師的職業發展可以分為五個境界,分別是教知識、教方法、教狀態、教人生和教自己。

這五重境界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師工作的五個不同方面。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探索、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所有教師的基本功。與此同時,心裏面有對世界、對人生和對自己的理想,才會看見不同的教育氣象,即便與別人做著同樣的事情,結果也會更加理想。這五個境界很難清晰地劃分,有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在教知識,其實也在不知不覺地教人生。

基本介紹

  • 書名:教師的五重境界
  • 作者:萬瑋
  • ISBN:9787300205342
  • 類別:教師教育類書籍
  • 定價:35.00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2
  • 裝幀:平裝
  • 策劃:北京源創教育研究院(源創圖書)
作者簡介,目錄,序言,書摘,圖冊,

作者簡介

萬瑋,教育部國培計畫首批專家庫成員。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現任上海市平和雙語學校校長。著有《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兵法2:實戰篇》《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計》《向美國學教育》《用服務的態度做教師》等,累計暢銷數十萬冊。
教師的五重境界

目錄

自 序
第一重 教知識
什麼樣的教育是有益的
“負數”教育
裸分
技術能帶來學習的革命嗎
揚長與補短
判斷的要素
學數學有什麼用
另一種“教育危機”
Nice與good的區別
教育的藝術表現力
第二重 教方法
如何做一個不累的班主任
我的“造師”計畫
有效溝通
數學日記
預演
積累
作業留言
尋求最佳路徑
如何不讓學生的個性發展被“誤傷”
因勢利導與技術奇蹟
第三重 教狀態
關注生命狀態
不做“趕屍人”
拖延症
做永葆青春的勇士
成功源於專注
懶惰背後的勤勞
內心洞明的家長
勵志的衛星
德育是平的
運動與思考
第四重 教人生
理性、理念與理想
心結
棄與取
體驗的力量
買櫝還珠
“三三法則”
沒談過戀愛的孩子長不大
常識
在懲罰中慢慢成長
第五重 教自己
破繭
還債
破框思維
旁觀者
格局
威嚴與屈辱
教育的結果是分離
你幸福嗎
這一生,至少當一次教育的傻瓜
教師的五重境界

序言

微信上一位外地的教師朋友給我發訊息請我支招。因為工作出色,縣教育局請她在全縣教師大會上做一個30分鐘的發言。她“想了三天,慌了三天,混亂依舊”,於是向我求助。
我們成為微信好友純屬偶然。她在不經意間進入我的部落格,然後很勤奮地讀我的每一篇博文並堅持留言。今年春節期間更是達到頂峰,她在去親友家拜年回來後就上網讀我的文章,每天讀好幾個小時,還不時地跟我交流讀後感,讓我很感動。
我對她說:“就談談你有關教育閱讀的故事吧,跟大家介紹你是如何廢寢忘食地讀部落格、讀文章、讀書的,重點講一講這其中的心路歷程。要想脈絡更清楚的話,可以分幾個階段來談,通常分三個階段比較合適。”
“如何劃分這三個階段呢?只說讀書嗎?”她很疑惑。
“讀書是開闊眼界、反思否定自己從而進入新境界的過程,三個階段可以根據自己對教育理解的不斷深入來劃分。你有過自我否定的經歷嗎?”我問。
“有。”她回答。
“兩個自我否定就是三個階段,”我說。
她發來一個困惑的表情,我只好進一步舉例:“電影《一代宗師》里,章子扮演的宮二對梁朝偉扮演的葉問說:‘我爹告訴我,學武之人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我見到了自己,也算見了天地,卻見不到眾生。’”
她仍舊疑惑,問:“教育閱讀的三境界是否可以理解為‘開闊眼界、反思否定自己、進入新境界’這三個階段?”然後自己很不好意思地補充說:“不學習,不成長,真可怕。”
《一代宗師》里有很多這樣的台詞,我看得有滋有味,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確實太文藝,不好理解。我決定還是說點兒接地氣的話。我思考了一會兒,將自己這些年從教的經歷回顧了一遍,根據我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將其劃分成五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教知識
我初上講台時,教國中數學。我滿腦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著怎么樣把每節課的知識點落實。教學目標是什麼?教學重點、難點是什麼?如何引入?如何設計變式訓練?單元測試結果出來後,學生成績在年級里名列前茅我就歡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後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講解。那時候,年級里教我班的平行班的是另一位老教師,也是學校安排給我的帶教教師。我使出渾身解數,所教班級的平均分居然與她的班級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穩腳跟。
第二個階段:教方法
教了幾年之後,我逐漸把關注點從教轉移到學生的學。同樣在一個課堂里聽課,每個學生的學習結果卻迥異。於是我開始嘗試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把自己放到學生的位置上,想像他們在學習時會遇到什麼問題。我領悟到數學與數學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自己在大學裡學到的那些數學知識並不能保證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在這個階段,我逐漸減少自己講課的比重,而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預習、探究、試錯乃至請學生上台講題。總之,一切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方法我都願意去嘗試。這一階段的成果是,我教得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數學課之外的時間,學生成績卻維持在較高的
水平。
第三個階段:教狀態
再後來,我注意到一個現象,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哪怕數學學習能力並不突出,但通常都態度端正、學習認真;而那些看起來很聰明的學生,如果學習馬虎,成績就很可能不理想。有時候,你準備了一節課,設計很精彩,課上得也很順利,為學生鋪設的路徑很巧妙,可有些學生根本就沒聽,對他來說效果等於零。於是,我開始用更多的時間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判斷哪些學生是真心喜愛學習,哪些是在被動應付,哪些學生悟性強,哪些學生雖然勤奮卻學得吃力。在課上,我發現學生聽課狀態不理想時甚至會停下來給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以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課後也更加頻繁地與學生談心、溝通,對學生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進行鼓勵。在我發現學生的學習成績基本上與其學習狀態成正比後,我便更執著於發掘學生的內驅力,而慢慢放棄外在的推、拉乃至拖、拽,也變得更加有耐心。
第四個階段:教人生
在前面三個階段奮鬥了十多年後,我的教育視野有一天突然打開。回顧自己以往的努力,總還是離不開分數二字。無論是關注知識、方法還是狀態,最終的目標還是指向學生的學習成績。要完成這樣一種頓悟並不容易,我經歷了漫長的漸悟過程。我帶過的第一屆學生在工作之後回學校看望我,聊到他們當年的學習點滴,還聊到現在工作了才發現在學校里學到的哪些東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沒有用的,在那一刻我豁然開朗。我作為老師,看到那些曾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長大之後很平庸而調皮的孩子卻大有作為的時候,不由自主地去反思教育的價值到底是什麼,辛辛苦苦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麼意義。當我將視野從學生的學習擴大到他們的興趣、氣質、品性之後,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寬廣了。這個時候,我不再只是一名學科教師,而成為了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第五個階段:教自己
學生在學校里除了要學會學習,還要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教書,還要育人。而我,也的確朝著育人的目標努力了好幾年。然而,在做人這件事上,我慢慢意識到教師相對於學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甚至,學生的心靈更為單純,品格更為高尚,在學生面前教師有時甚至會自慚形穢。有時候,我不禁問自己,我有什麼資格去教學生做人?與其教學生,還不如教自己。所有那些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都首先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做到了,才有可能要求學生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說教,而是影響,是感染,是薰陶。教師這個職業不是教,而是學,教師自己首先要成為終身學習者。
本來是幫助別人梳理思路,卻在這一過程中梳理了自己的思路。所以說,教就是學,學就是悟。
“您闡述的這五個階段讓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很多,謝謝您!”這位優秀的班主任很興奮地回覆說:“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歷,卻很少像您這樣分析總結。”
幾分鐘之後,她理了一個思路給我:“帶第一屆學生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當好班主任;帶第二屆學生是為了學校給的承諾——班級帶好了就讓我帶奧賽班;帶第三屆學生是為了職稱,為了榮譽;現在當班主任,是為了讓學生遇見最好的自己,也為了自己的成長。”
“為了讓學生遇見最好的自己,為了自己的成長。”多高的境界!我情不自禁地為她擊節讚賞!
她感謝我幫她理清思路,然而她不知道的是,這段時間我正處在一段情緒的低谷中。我常常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懊惱,自己跟自己生悶氣。這個過程雖然痛苦,不過我並不沮喪,因為我知道做教師是在教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越清晰,才能更好地悅納自己,進而在工作中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讓包括學生在內的所有人遇見更好的自己。
本書中收錄的文章寫作時間跨度近10年。根據五重境界的劃分,文章大致分為五個部分。
這些文章有針對教育事件寫的評論,有在一些教育雜誌上寫的專欄,有回答網友或教師的提問,有在工作中各個場合的發言,也有身為一名教育者在生活中的感悟。總體而言,我不能算是一個十分勤奮的寫作者,做不到像李鎮西老師那樣每天堅持寫幾千字。我只在有感而發時寫,但又怕人性懶惰,長時間無感而發,於是折中一下,規定自己平均每周要寫一篇。平時工作中頭腦里靈光乍現時便把要點馬上記錄下來,晚上或周末再補充成文。寒暑假時間相對寬鬆,平時若有欠債便可一併補上,往往還能超額完成。
回顧過去的十年,我對自己仍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前進感覺很欣慰。隨時留下文字的好處之一便是能看到自己在不同階段的心路歷程。本書最後兩輯“教人生”和“教自己”中的文章絕大部分都是最近兩三年所寫,反映出我在教育思考方向上的轉型。《班主任兵法》把“術”做到了一定的高度,我現在的角色不同,因此更關注教育
之“道”。
這五重境界並無絕對的高下之分,只是代表了教師工作五個不同的方面。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探索、掌握不同的教育方法是所有科目教師的基本功,迴避不了。與此同時,心裏面有對世界、對人生和對自己的理想,才會看見不同的教育氣象,即便與別人做著同樣的事情,結果也會更加理想。況且,這五個境界也很難清晰地劃分,有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在教知識,其實也在不知不覺地教人生。
作為一名基礎教育的實踐者,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激勵自己不斷努力更早更快地撥雲見日、看清未來。即便我對人生、對自我做了一些思索,仍舊有不少困惑,和其他同行一樣,我依然是一個教育的尋道、悟道者。囿於本人的學識見解所限,書中文章難免有粗鄙淺薄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萬 瑋
2014年10月
教師的五重境界

書摘

沒談過戀愛的孩子長不大
“早戀”一詞大約是中國人的發明吧,西方人是不大有早戀一說的。不但沒有,還視男女生的交往為正常。我認識的一位美國教授的兒子下棋有天賦,已經拿過好幾個全國冠軍,讀高中之後突然發現高中的女生不喜歡下棋的男孩兒,於是放棄象棋,改練吉他。在我們看來,這幾乎就是玩物喪志,是要痛加貶斥的。這位美國教授倒好,一點兒也不干涉。兒子在棋藝上沒有任何進展,卻追到了自己喜歡的女孩兒,後來考上了很好的大學,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教授為此很自豪。
還有在我們看來更“過分”的。一個十四歲的男孩兒約了同班一名女生周末去看電影,因為地方比較遠又沒有到駕車的年齡,男孩兒的父親竟開車送他去,完事了再開車接他回來。經常看美劇的朋友,對這樣的情節應該不覺得陌生。
美國人為什麼這么做?因為他們覺得孩子到了跟異性交往的年齡就應該放手讓他們去。一位美國母親說得更直接,一個孩子如果被別人甩過,又甩過別人,情感上多半就成熟了。這個時候讓他獨立生活,父母親絕對可以放心了。
中國的父母可能會對這樣的觀點目瞪口呆。這裡面有文化的差異,究竟是別人太開放還是我們太保守?
中國古代大多數年代結婚年齡都很早,《紅樓夢》里那些愛情故事的主人公大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換到今天都還沒上高中。《詩經》里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描述的正是少年男女“早戀”的場景。古人尚且如此開明,我們為什麼如此封閉?
還是教育觀念的問題。在文學作品中,早戀很美好,在教育中,早戀很讓人頭疼。
教育者首先擔心早戀會影響學習。這個其實很容易被否定,成年人是否因為談戀愛而影響工作?有人會,但從來沒有人會認為兩者之間有必然的聯繫。
反對早戀,希望孩子一心一意學習,這是第一種態度;控制早戀,最好使其能促進學習,這是第二種態度。兩種態度其實都很功利,目標指向都是學習。如果目標指向變為孩子的成長,就會有第三種態度:理性看待孩子的“早戀”,將其視為“早練”。
“早練”一說來自於著名的性教育專家陳一筠。陳一筠認為,現在孩子性成熟較早,在成年前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性待業期”。在此期間,有一些與異性交往的經驗其實對孩子今後的婚姻生活大有幫助。
我們教育孩子,不就是希望他們未來有幸福的人生嗎?所以,小的時候讓他們操練起來,其實是有益的體驗。否則,就會有從沒有談過戀愛的“乖”孩子成年之後不知道怎么追求心儀的異性,屢次失去機會,到時著急的還是家長。
幸運的是,在我認識的家長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此持開放的態度。我們學校的一名學生會主席品學兼優,卻有一名外校的男朋友。有一天我問她這件事,她也並沒有否認,只告訴我:“老師,我已經17歲了,我爸爸說,沒有談過戀愛的女孩兒長不大。”
弗洛伊德不是說過,女兒是父親的情人嗎?我只能讚嘆,這位爸爸夠睿智的。
當然,和西方人相比,東方人表達感情的方式要顯得含蓄一些,在公開場合有親昵行為在我們的文化中並不被廣泛接受,這是我們需要跟孩子說明的。學校的管理者需要在尊重學生異性交往自由的基礎上給學生設定一定的規則,如:在公共場所不可以有親昵行為,不能在校園裡成雙入對,等等。畢竟,學校不能成為學生談情說愛的場所,這是底線。大家將心比心便會相互理解。
早戀並不是問題,如果我們將之視為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反之,心平氣和地跟孩子溝通,不越權,不篡權,尊重孩子的想法,恪守自己的參謀身份,早戀可能帶來的所有不良結果便根本不會發生。
至於小學生談戀愛,也許順其自然結果更好,因為那根本就是一種虛無縹緲的關係,昨天兩人還好著,後天可能就散了。教師需要做的是對學生的引導:不要瞎起鬨,不要低級趣味。我不知道多少人曾有過國小時期的“戀情”,如果有,那還真如同冰山上的雪蓮一樣珍貴。

圖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