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備課參考(2年級上冊)

教師備課參考(2年級上冊)

《教師備課參考(語文)二年級上》是2010年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鐘仁香。

基本介紹

  • 書名:教師備課參考(語文)二年級上
  • 作者:鐘仁香 編
  • ISBN:9787560164595
  • 頁數:224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10
內容介紹,目錄,書摘,

內容介紹

《教師備課參考:語文(2年級上冊)(配人教版)》內容簡介:中華文化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有著豐富沉澱和積累的古老文化。語文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在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素養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適當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濃厚興趣。

目錄

第一組
1 秋天的圖畫
樹木為什麼會在秋天落葉
樹葉為什麼在秋天會變紅或變黃
秋天的天空
秋天的樹葉
秋天的綠葉為什麼會變色
為什麼植物到冬天就落葉
有關秋天的謎語
有關秋天水果的謎語
毛主席寫秋天的詩詞
描寫秋天的古詩詞
秋天楓葉為什麼會變紅
2 黃山奇石
“仙桃石”的傳說
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奇松
奇石的定義
黃山十大名松
黃山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的傳說故事
仙人指路的故事
猴子觀海的故事
黃山詩話
3 植物媽媽有辦法
樹木的年齡
為什麼根向地下長
植物媽媽如何播種
植物為什麼能預測地震
為什麼植物在泥土中生長
4 古詩兩首
秋天的古詩
霜葉為什麼紅於二月花
第二組
5 一株紫丁香
紫丁香
“老師”的稱謂
程門立雪
有毒的“鮮花
關於丁香的詩詞
6 我選我
比爾·蓋茨小時候
發明充氣雨衣的少年
孫叔敖埋雙頭蛇
毛遂自薦
童年趣事
7 一分鐘
班傑明的一分鐘
珍惜時間的魯迅
愛迪生珍惜時間
珍惜時間的名言
台北時間是從哪裡發出的
匆匆
區時
8 難忘的一天
小平同志的“不客氣
鄧小平幽默趣談三則
鄧小平南巡鮮為人知的故事
鄧小平和江青在山西大寨的一次交鋒
“鄧小平”三字源於武漢
鄧小平與他的老師汪雲松
鄧小平兩封影響中國進程的重要信件
鄧小平下決心消滅錯別字
第三組
9 歡慶
國歌
國旗
國旗顏色的含義
關於新中國成立的時間問題
關於新中國國名的提出與確定
國慶節的來歷
各國的國慶日
天安門前的升國旗儀式
傑出的時代歌手——田漢
10 北京
老北京過年
老北京的春節廟會
北京的小巷為什麼叫“胡同
北京建都何以從“金”算起?
北京故宮金鑾殿頂為何有“十獸
北京長安街
天安門三體文字匾額懸掛了多少年?
33位皇帝龍椅“坐歪”北京中軸線指向藏有玄機
毛澤東為何決定新中國定都在北京
老北京春節如何吃
歷史上有幾個“北京
天安門的歷史
北京內城為何缺一角兒
11 我們成功了
奧林匹克運動會溯源
現代奧運會的歷史
奧運會旗、聖火、宗旨、誓詞、精神
北京申奧大事記
奧林匹克運動的復興
12 春雪
台灣名字的由來
台灣蝴蝶谷簡介
台灣省及日月潭的簡介
雪花為什麼是六角形的
雪花的顏色
瑞雪兆豐年
關於雪的詩詞
第四組
13 坐井觀天
寓言簡介
狐假虎威
濫竽充數
南轅北轍
愚公移山
由坐進觀天到測繪
世界最早的寓言集《伊索寓言》
14 我要的是葫蘆
《葫蘆》兩則
為什麼葉子生病葫蘆會落
中國古代培育葫蘆的特殊技藝
葉子與葫蘆
……
第五組
第六組
第七組
第八組

書摘

田漢的少年時代是不幸的。他九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他和兩個弟弟靠母親易克勤紡紗織布為生。因家境貧困,母親只能勉強供他一人上私塾。但這種生活上的艱辛,對年幼的田漢雖然造成學習上的一些妨礙,但更多的是激勵他更加奮發地去學習,去追求。他的老師具有一雙慧眼,特別垂青這位英俊少年,1912年推薦田漢考入省城長沙師範學校公費學習。當時,師範學校校長是徐特立。那時,田漢沒有錢買書、買蚊帳,曾得到徐老無微不至的愛護和幫助。在這所學校里田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6年,田漢在師範學校畢業。此時,恰逢他的舅父易象被派赴日本任留學生經理員,這就為田漢去日本求學提供了一個機會。1917年,田漢便隨同舅父到了日本,先習海軍,後改學教育。但他酷愛文學戲劇,那時即有熱心做一個劇作家的理想。田漢的舅父易象,字梅臣,早年參加同盟會,隨孫中山先生參加辛亥革命,是南社愛國詩人,後在長沙為軍閥趙恆惕所害,年僅38歲。易象之死,使田漢對封建軍閥十分仇恨,青年時代的國難家仇,激勵他以後在作品中不斷地向封建制度衝擊和挑戰。在日本學習期間,經宗白華介紹,他結識了當時也在日本留學的郭沫若。他們情投意合,一見便成知己,書信往來甚多。他們之間真摯、坦率地縱談文藝、愛情、生活,探索人生真諦,彼此以歌德、席勒相期許,後來,他與郭沫若、宗白華三人的通信公開發表,題名為《三葉集》。
1922年田漢回國,在上海中華書局任編輯,同時在大夏大學和上海大學任教。其間,他還與妻子易漱瑜創辦《南國月刊》;他們自己籌錢印刷,自己校對稿件,自己裝訂,自辦發行。《南國月刊》發表了《獲虎之夜》、《咖啡店之一夜》、《午飯之前》等劇。他還翻譯了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是把莎翁的名劇介紹到中國來的第一個譯本。《南國月刊》還編髮過郭沫若、郁達夫、宗白華等人的文稿。
1925年,田漢創立“南國電影劇社”,拍攝了他編寫的第一部電影劇本《到民間去》。兩年後,“南國電影劇杜”改組,簡稱為“南國社”,範圍擴大為文學、繪畫,音樂、戲劇、電影五大部,定其宗旨為“團結能與時代共痛癢之有為青年作藝術上之革命運動”。
1927年,田漢主持上海藝術大學文科,1928年建立“南國藝術學院”。這期間,拍攝了他編寫的第二部電影劇本《斷笛餘音》,並舉辦了歷時一周的藝術魚龍會,演出了他創作的《生之意志》、《江村小景》、《畫家與其妹妹》、《蘇州夜話》、《名優之死》,以及他翻譯的日本菊池寬《父歸》等劇。著名戲劇藝術家歐陽予情和京劇表演藝術家周信芳,在會上演出了歐陽予倩創作的新京劇《潘金蓮》。這一活動,轟動了當時的上海,獲得很大成功。參加南國社這一活動的師生,還有洪深、徐悲鴻、唐槐秋、黃芝崗、陳白塵、金焰、鄭君里、廖沫沙、吳作人、張曙、趙銘彝、顧夢鶴、陳凝秋(塞克)、俞珊、唐叔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