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肺飲

救肺飲,中醫方劑名。出自《醫碥》卷六。主治虛損勞瘵。

基本介紹

  • 名稱:救肺飲
  • 出處:《醫碥》卷六
  • 組成: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人參、黃芪、炙甘草、百合、款冬花、紫菀、馬兜鈴
  • 主治:虛損勞瘵
組成,主治,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人參、黃芪、炙甘草、百合、款冬花、紫菀、馬兜鈴。

主治

虛損勞瘵。

附註

《醉花窗醫案》:“同年婁丙卿,壬子捷南宮,得庶常,亦寓於三忠祠。素有唾血疾,人不知也。一日宵坐,其仆攜湯藥來飲之,因問君何病,所服何藥。丙卿日:弟有血疾,經數年矣,醫藥不啻百輩,竟無效。昨遇醫士,以為肺金受火傷,賜一方服之。雖不甚效,然尚平平無大誤,弟覺病非旦夕病,故藥亦無旦夕效也。余請一診視,丙卿日,潤翁解此乎?相處不知,幾交臂失之。乃伸其腕,覺六脈沉細而數,脾部尤甚,而肺部卻浮短而澀,非病脈也。乃告曰:君所患為陰虧生內熱,兼思慮傷脾,脾不統血,故午後有時發熱,水泛為痰,或夢遺失精,怔忡驚悸,然否?丙卿曰,所言之證,無毫髮差,當作何治?乃視其所服之方,則救肺飲也。告曰,君病在脾腎兩經,與肺並無干預,果肺病,當喘咳。君不喘咳,而以紫菀、兜鈴涼之,是誅伐無過也。久而肺寒氣餒,則成瘵矣。”

附方

名稱:救肺飲
組成: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人參、黃芪、炙甘草、百合、款冬花、紫菀、馬兜鈴、鬱金
主治:勞嗽吐血
出處:《醫學集成》
名稱:救肺飲
組成:甘草、蘇木、陳皮各五分,升麻、柴胡、蒼朮各一錢,當歸梢、熟地黃、白芍藥、黃耆、人參各二錢
用法:上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稍溫食前服
主治:吐血、衄血
出處:《脈因證治》卷上
名稱:救肺飲
組成:人參七分,胡麻仁一錢(研),真阿膠八分,桑葉三錢,麥冬一錢二分,杏仁七分,枇杷葉、甘草各一錢,石膏一錢五分,加鬱金末
主治:失血勞傷
出處:《不居集》下集卷十
名稱:加味救肺飲
組成: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人參、黃耆、炙草、百合、款冬花、紫苑、馬兜鈴
主治:金被火刑,肺損嗽血
出處:《醫宗金鑒》卷四十
名稱:加味救肺飲加鬱金湯
組成:加味救肺飲加鬱金末
主治:勞傷吐血、嗽血
出處:《醫宗金鑒》卷四十
名稱:涼膈救肺飲
組成:生石膏30g,黃芩10g,地骨皮、生知母各15g,天冬、麥冬、天花粉各20g,粳米20g,生甘草8g
用法:每日l劑,水煎服
主治:糖尿病燥熱傷肺,症見身熱心煩,大渴不止,欲飲冷水,小便頻數,氣息促急,舌質鮮紅,苔薄,舌燥,脈滑大而數者
出處:馬驥經驗方
功用:清肅肺熱,滋津止渴
名稱:加減救肺飲
組成:沙參、麥冬、蜜芪、當歸、白芍各錢半,五味子、款冬花、紫菀、百合、川芎、鬱金各一錢
用法:薄荷引
主治:食積勞傷,吐衄咳嗽咯血者
出處:《彤園婦科》

重要文獻摘要

《醫碥》:“救肺飲,當歸、白芍、麥冬、五味子、人參、黃芪、炙甘草、百合、款冬花、紫菀、馬兜鈴。”
《彤園婦人科》:“加減救肺飲,治食積勞傷,吐衄咳嗽咯血者。沙參、麥冬、蜜芪、當歸、白芍各錢半,五味子、款冬花、紫菀、百合、川芎、鬱金各一錢,薄荷引。”
《醫學集成》:“勞嗽吐血,救肺飲:當歸、白芍、黃芪、人參、冬花、百合、紫菀、兜鈴、鬱金、麥冬、五味、炙草。”
《家藏蒙筌》:“加味救肺飲,加鬱金湯,治勞傷嗽血,火刑肺金,涎壅氣促等症,當歸、白芍、人參、黃芪(蜜炒)、麥冬(去心)、百合(蜜炒)、冬花(鱗炒)、紫菀(蜜炒)、兜鈴各一錢,炙草一錢,北味一錢。”
《醫宗金鑒》:“勞傷吐血救肺飲,嗽血加調鬱金湯。形衰無熱氣血弱,人參養榮加麥良。救肺飲,即虛勞門之加味救肺飲加調鬱金末也。若氣血虛弱不見火象,宜用人參養榮湯加麥門冬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