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學者之失

《救學者之失》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救學者之失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白居易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救學者之失
《禮》、《樂》、《詩》、《書》
問:學者教之根,理之本。國家設庠序以崇儒術,張禮樂而厚國風,師資肅以尊嚴,文物煥其明備,何則學《詩》《書》者,拘於文而不通其旨,習禮樂者,滯於數而不達其情,故安上之禮未行,化人之學將落。今欲使工祝知先王之道,生徒究聖人之心,《詩》《書》不失於愚誣,禮樂無聞於盈減,積之為言行,播之為風化,何為何作,得至於斯?
臣聞化人動眾,學為先焉,安上尊君,禮為本焉,故古之王者,未有不先於學本於禮,而能建國君人,經天緯地者也。國家刪定六《經》之義,裁成五《禮》之文,是為學者之先知,生人之大惠也。故命太常以典禮樂,立太學以教《詩》《書》,將欲使四術並舉而行,萬人相從而化。然臣觀之,太學生徒,誦《詩》《書》之文,而不知《詩》《書》之旨;太常工祝,執禮樂之器,而不識禮樂之情。遺其旨,則作忠興孝之義不彰,失其情,則合敬同愛之誠不著,所謂去本而從末,棄精而好粗。至使陛下語學有將落之憂,顧禮有未行之嘆者,此由官失其業,師非其人,故但有修習之名,而無訓導之實也。伏望審官師之能否,辨教學之是非,俾講《詩》者以六義風賦為宗,不專於鳥獸草木之名也;讀《書》者以五代典謨為旨,不專於章句詁訓之文也;習禮者以上下長㓜為節,不專於俎豆之數、裼襲之容也;學樂者以中和友孝為德,不專於節奏之變、綴兆之度也。夫然,則《詩》《書》無愚誣之失,禮樂無盈減之差。積而行立者,乃升之於朝廷;習而事成者,乃用之於宗廟。是故溫柔敦厚之教,疏通知遠之訓,暢於中而發於外矣;莊敬威嚴之貌,易直子諒之心,行於上而流於下矣。則睹之者莫不承順,聞之者莫不率從,管乎人情,出乎理道,欲人不化上不安,其可得乎?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