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匏器

故宮匏器

匏器是明末出現的一種特殊工藝品,為明末太監梁九公首創,後一直受到宮廷的重視。清代康熙年間的匏器製品最為有名。匏器的製作方法是當葫蘆結果時,用各種形狀並刻有各式花紋的模具將其夾緊,待其自然長成後再行裁割加工,即成為所需的各種器具。匏器製品不加雕刻,秀巧清朗,為別具一格的工藝新品種,堪稱清代宮中一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故宮匏器
  • 朝代:明末
  • 來源:明末太監梁九公首創
  • “匏釋義:“葫蘆”的舊稱
”是“葫蘆”的舊稱,匏器工藝是中國工藝美術中的奇葩。即以此器而論,其所用范制之法是匏器工藝中較為重要的工藝技法。簡言之,在葫蘆幼小時,將其納入已制好的有陰文花紋的范模中,待其長成,與范模嚴絲合縫,取出後即可得陽文花紋的匏器。其紋飾悉出天然,又不違人意,巧奪天工,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追求。此法歷史悠久,在民間不絕如縷,至清代傳入宮廷,遂大為繁盛。其實,范匏之法言易行難,器形與紋飾俱美者往往十不得一,所以像蒜頭瓶般紋飾清晰、粗細均勻、毫無漫漶模糊之處的作品殊為難得。更為可貴的是其每一瓣間的圖案銜接自然,天衣無縫,而銜接處凹線上的陽文以及蓮花紋上的陰文筋脈製作中都具陰中有陽或陽中有陰的工藝難點,卻沒有任何錯亂,製作中整體器形和諧優雅,無疑代表了康熙時宮廷范匏所達到的最高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