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腸炎

什麼是放射科腸炎,放射科腸炎的臨床症狀,放射科腸炎是怎么發生的,放射科腸炎如何治療,

什麼是放射科腸炎

據臨床觀察,盆腔臟器癌患者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可損害結腸而發生類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象;如放射損害小腸,則可發生類似吸收不良綜合症的病象。在盆腔、腹瀉和或黏膜後惡性腫瘤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放射性結腸炎的發生率為0.6℅-17℅,平均6℅。宮頸癌治療後3/4的患者可發生腸炎,其次是卵巢、膀胱和子宮內膜癌,還有小部分前列腺、睪丸、腎、腎上腺癌和淋巴瘤放療所引起。

放射科腸炎的臨床症狀

早期症狀
由於神經系統對放射線的反應,早期即可出現胃腸道的症狀,一般多出現在放療開始後1~2周內,噁心,嘔吐,腹瀉,排出粘液或血樣便,累及直腸者伴有里急後重,持久便血可引起缺鐵性貧血,便秘少見,偶有低熱,痙攣性腹痛則提示小腸受累,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水腫,充血,嚴重者可有糜爛或潰瘍。
晚期症狀
急性期的症狀遷延不愈或直至放療結束6個月至數年後始有顯著症狀者,均提示病變延續,終將發展引起纖維化或狹窄,此期內的症狀,早的可在放療後半年,晚的可在10年後甚至30年後才發生,多與腸壁血管炎以及扣續病變有關。

放射科腸炎是怎么發生的

放射性腸炎的發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1)照射劑量、時間:以盆腔區放療為例,如4-4.5周照射量低於4200-4500rads時,發病率逐步上升;如再加大照射劑量,發病率迅速增加。一般估計,在5周內照射量超過5000rads時,發病率約為8℅。
(2)腸道的不同部位對照射的敏感性不同,其耐受性:直腸>小腸、結腸>胃;
(3)腸道的不同部位活動度、有無腹腔盆腔炎症性病變或手術史以及有無血管性病變:由於末端迴腸和遠端結腸比較固定,較易受照射的損害。炎症或術後粘連使腸半固定,限制了腸段的活動,使該腸段單位面積的照射量增加,發病率增高。子宮切除後,直腸所受的照射量高於未切除者。動脈硬化、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患者原先已有血管病變,照射後更易引起胃  腸道損害。
(4)個體差異耐受性不同:對大部分患者來說,照射的耐受性是無法預料的,因此對放療方案的設計應謹慎,且在放療過程中應注意密切隨訪。

放射科腸炎如何治療

目前放射性腸炎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症狀,減輕患者痛苦,其主要治療過程分為以下四方面:
(1)一般治療:急性期應臥床休息。飲食以無刺激、易消化、營養豐富、多次少餐為原則。限制纖維素攝入。腹瀉嚴重患者可採用靜脈高營養注射治療。
(2)局部治療:便後熱水坐浴,肛門處熱敷,以減少局部刺激。對於里急後重的患者可採用琥珀醯氫化可的松加溫生理鹽水保留灌腸。對於出血患者,根據出血部位不同,可採用內窺鏡直視下壓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劑或縫合止血。部位較高的出血點可作去甲腎上腺素稀釋於生理鹽水中保留灌腸。
(3)全身治療:當患者出現繼發性感染時,應靜脈滴注抗生素。肌內注射a2巨球蛋白:可以減輕毛細血管的滲出和疼痛。同時促進腸壁潰瘍的癒合。若發生腸狹窄、梗阻、瘺道等後期病變多需外科手術治療時,可進行腸造手術,等到病情好轉時並穩定時,再考慮關閉造口。
(4)其他:中醫中藥,以扶正固本,養血益氣為主,兼以清熱祛濕,以促進潰瘍癒合,炎症消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