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沿

改革前沿

《改革前沿(深圳經濟特區建立與發展)》是叢書的分冊《改革前沿》。講述深圳經濟特區建立與發展的故事,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了解這段歷史的一個有效的途徑。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怎樣發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後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於此,為了讓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我們推出了這部反映共和國60年偉大建設實踐的大型歷史故事叢書《共和國故事》。

基本介紹

  • 書名:改革前沿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19頁
  • 開本:32
  • 品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
  • 作者:鄭明武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17786
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目錄

一、開辦探索
廣東提出開辦加工區
中央討論決定開辦特區
頒布廣東經濟特區條例
深圳特區正式掛牌成立

二、艱苦創業
特區做好人才引進工作
特區獲得多項政策優惠
出台特區發展規劃大綱
工程兵加入基建大軍
特區建設者艱苦創業
深圳基本建設初見成效

三、深化改革
深圳改革引來巨大爭議
中央肯定深圳改革成果
推動土地管理體制改革
率先進行股份制改革
深圳推行住房制度改革

四、開創輝煌
鄧小平肯定深圳改革
深圳金融業發展迅速
深圳高科技引領全國
深圳特區湧現創業熱潮
深圳成功模式享譽全國

文摘

1978年,中國高層領導人一改以往很少出訪的慣例,形成了一股出訪熱,一年中有13位副總理和部分副委員長以上的領導人,先後21次訪問了51個國家。
在這股出訪熱中,領導人的出訪方向主要有兩個:西歐、港澳。
這些地區以往都被看做是代表資本主義的,而此時領導人如此頻繁地訪問這些國家和地區,無疑在向人傳達著某種信息。
果然,這一年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於是,改革開放就成為了當時最緊迫的任務。
1979年新年伊始,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吳南生前往汕頭等地,傳達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檔案精神。
到達汕頭後,進入吳南生眼帘的除了貧困和落後,便是在破敗的街道上四處漫溢散發著臭氣的糞便。
看到汕頭的落後,吳南生質問汕頭地委的領導們:“我們當年豁著性命扛起槍桿鬧革命,可不是為了換取眼前的這樣一幅江山啊!”
此時,吳南生想起一位海外的朋友為他出的主意,那位朋友問他:“你們敢不敢辦像台灣那樣的出口加工區?敢不敢辦像自由港這一類的東西?如果敢辦,那就最快,你看新加坡、香港,他們的經濟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此刻,看到汕頭的景象,再回想起那個朋友的話,吳南生的思緒久久不能平靜。
夜已經深了,而吳南生卻沒有絲毫困意,經過長時間的思慮後,吳南生拿起筆,給廣東省委寫了一封電報。吳南生在電報中寫道:
仲勛、尚昆同志並報省委:
汕頭地區勞動力多,生產潛力很大,對外貿易、來料加工等條件很好,只要落實政策,調動內外積極因素,同時打破條條框框,下放一些權力,讓他們放手乾,這個地區生產形勢、生活困難、各方面工作長期被動的局面,三五年內就可從根本上扭轉……
這封1300字的電報,後來被人們認定是中國創辦經濟特區的先聲。
收到吳南生的電報後,廣東省委辦公廳負責人陳仲旋非常重視,他馬上讓辦公廳“即列印,發常委、副主任”。
1979年2月28日,吳南生回到廣州後,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習仲勛就親自上門,同吳南生交換意見。
3月3日,也就是吳南生回到廣州的第四天,中共廣東省委召開常委會。
在此次常委會上,吳南生的關於提議在汕頭開辦出口加工區的想法,獲得了常委們的一致認同。
同時,在此次會上,廣東省委還認為廣東有兩大優勢:毗鄰港澳,華僑眾多。只要中央在經濟政策上給予廣東充分的自主權,廣東就可以完全利用這兩個優勢,加快廣東經濟發展的步伐。
因此,廣東省委認為,不單是在汕頭辦一個出口加工區,還應該在珠海、深圳也辦。
最後,廣東省委決定把開辦出口加工區的想法報告給中央。
1979年4月2日下午,廣東再次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由省委第二書記楊尚昆主持。參加此次會議的,除省委常委外,還有有關經濟部門的負責人。
此次會議主要是聽取廣東省對外經濟聯絡辦公室起草的《充分利用廣東有利條件開展對外技術交流》的匯報,當吳南生正要走進會場時,一位女秘書叫住了他。
女秘書神情緊張,悄聲說:“吳書記,我有些怕。”
吳南生問:“你怕什麼?”
女秘書環顧了一下四周,才說:“我怕您被抓起來。”
事實大大出乎這位女秘書的意料。吳南生不僅沒有被抓,他的發言還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在會上,吳南生激動地說:“要向中央提出幾個大的要求,要中央下決心讓廣東先走一步,搞幾年,待有了經驗,如認為可行,全國可以推廣。”
常委們聽了吳南生的發言後,都認為應該請示中央考慮廣東的特殊情況,讓廣東在四個現代化建設中先走一步!為此,常委們提出了具體要求:
1.對廣東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的審批權適當下放,對外匯分成更多地予以照顧,對資金、物資的安排大力給予支持;
2.將深圳、珠海和汕頭市的礐石、達濠三地劃為對外力口工貿易區。
就這樣,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最早發出了希望改革的呼聲。
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新中國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多視角、多側面對其進行解讀。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會、民生等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民族已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暫的,但這60年帶給中國的卻是極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經歷了滄桑巨變。從開國大典到60年國慶盛典,從經濟戰線上的三大戰役到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從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確立,從宜將剩勇追窮寇到建立了強大的國防軍,從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雙百”方針到體制改革後的文化事業欣欣向榮,從掃除文盲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新型國家,從翻身解放到實現小康社會,凡此種種,中國人民在每個領域無不留下發展的足跡,寫就不朽的詩篇。
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怎樣發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後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於此,為了讓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我們推出了這套《共和國故事》。
《共和國故事》雖為故事,但卻與戲說無關,我們不過是想藉助通俗、富於感染力的文字記錄這段歷史。這套500冊的叢書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500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叢書的謀篇布局上,我們儘量選取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義的若干事件加以敘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國發展的全景和脈絡。為了使題目的設定不至於因大而空,我們著眼於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過程、結局、時間、地點、人物等,抓住點滴和些許小事,力求通透。
歷史是複雜的,事態的發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於敘述者的視角、文化構成不同,對事件的認知或有不足,但這不會影響我們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判斷和思考,至於它能否清晰地表達出我們編輯這套書的本意,那只能交給讀者去評判了。
這套叢書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於了解共和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套叢書又是一套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相信它必將在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中發揮大的作用,成為裝備中國小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職工圖書室、連隊圖書室等的重點選擇對象。
編者
2010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