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Sellick手法

改良Sellick手法

所謂改良Sellick手法是指在進行心肺復甦(CPR)時,術者在推額提頦開放氣道後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同時。順勢用右手小指掌指關節處在環狀軟骨上施加壓力,可明顯減少了口對口人工呼吸時胃脹氣及胃內容物反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這種人工呼吸與傳統的Sellick手法相結合即改良的Sellick手法,臨床上有較大實用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改良Sellick手法
  • 特點:進行心肺復甦
  • 時間:1958年
  • 提出:Peter Safar
操作,分類,傳統Sellick手法,改良Sellick手法,

操作

所謂改良Sellick手法是指在進行心肺復甦(CPR)時,術者在推額提頦開放氣道後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同時,順勢用右手小指掌指關節處在環狀軟骨上施加壓力,可明顯減少了口對口人工呼吸時胃脹氣及胃內容物反流引起的吸入性肺炎。這種人工呼吸與傳統的Sellick手法相結合即改良的Sellick手法,臨床上有較大實用價值。

分類

傳統Sellick手法

口對口人工呼吸術是1958年Peter Safar發明的,在心肺復甦CPR中廣泛套用的基本操作方法。然而,由於口對口人工呼吸時產生的氣管內氣流可使氣管內收(Venturi效應),引起毗鄰的食道張開,使部分氣流經食道進入胃,造成胃脹氣;後者不但影響胸外心臟按壓的效果,而且還可在胸外按壓時,胃內氣體和內容物大量返流進入口咽部,繼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為防止胃脹氣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近來對CPR做了以下一些改進:(1)將口對口人工呼吸的吹氣速度降低,由過去的快速吹氣改為緩慢吹氣(1.5~2.0秒/次),以減輕Venturi效應。(2)將氣管插管進行麻醉時常用的Sellick手法(Sellick maneuver)移植到CPR中:即在環狀軟骨的前方施加壓力(用拇指和食指),使環狀軟骨向後移動壓迫後方的食道,阻止胃內容物返流進入口咽部(見圖1)。
但是,目前在心肺復甦CPR中套用Sellick手法還存在兩個問題:(1)需要二人同時操作完成,一人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另一人壓迫環狀軟骨,做Sellick手法;(2)由於用拇指和食指直接壓迫環狀軟骨,壓迫力量不易控制,用力過大時可將氣管壓扁,造成氣道阻塞。

改良Sellick手法

解放軍總醫院孟慶義教授發明的改良Sellick手法是在心肺復甦CPR時,術者在推額提頦開放氣道(airway, A)後,順勢用右手小指掌指關節處在環狀軟骨上施加壓力(Sellick maneuver),並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breathing, B),操作手法見圖2。
改良Sellick手法的優點為:(1)將口對口人工呼吸與壓迫環狀軟骨進行了有機的結合,一人即可完成操作,且手法過程流暢;(2)由於是用小指掌指關節處壓迫環狀軟骨,力量不易過大,不易造成氣道阻塞。總之,改良Sellick手法將人工呼吸與傳統的Sellick手法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有較大實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