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點雜誌社

支點雜誌社

支點雜誌社(Physics Piovt(Zhidian) Mag.)是以《支點》為核心的科技學術社團,是南京大學最早也是目前唯一的自然科學學術類社團。雜誌社致力於向本科生傳遞基礎科學特別是物理學發展的最前沿信息,並提供本科生研究交流及成果展示的平台,以增進校園學術氛圍,擴大基礎學科在校園中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支點雜誌社
  • 外文名:Physics Piovt(Zhidian
  • 具體:科技學術社團
  • 隸屬:南京大學
支點介紹,歷史與發展:風雨十載,建制與社團文化:是社團,更是家,《支點》:我們的理想,活動:多彩又不失特色,導師:在社團發展中起重大作用,經費:自給、自足、自立,支點的未來,

支點介紹

歷史與發展:風雨十載

“支點”成立於1999年4月,由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教授題名,原名支點科技社。2002年2月,進行了改組,並更名為支點雜誌社。
“支點”在成立的十一年間,始終保持銳意創新不斷開拓的精神,從初期的不懈探索成長至如今漸進成熟地穩步發展,並順利地完成了由科技性向學術性的良性轉換。我們堅持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治學理念,承襲了求真務實的作風,以理科生的視角,放眼寰宇,探求真理,努力樹立南大學生學術雜誌的旗手形象。截至2010年11月,共製作雜誌二十期,年均舉辦大型系列活動一次。

建制與社團文化:是社團,更是家

“支點”分為編輯、記者、活動三部門,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保持著緊密的聯繫。年均約有七十位同學加入,主要來自物理學院、強化部、天文系等基礎學科院系。他們以對科學的理想,被“支點”濃厚的學術氛圍所吸引。入社記錄中,有同學在“加入原因”一欄中寫道“因為對物理崇高的興趣,對未知物理領域強烈好奇心,相信可以通過加入‘支點’鍛鍊能力,拓展思維,更多地接觸前沿科學”。而前社長榮俊臣同學曾明確表示,“希望能把‘支點’建設成一個‘哥本哈根’式的學派”。
維護社員利益,為其構建良好的實踐鍛鍊和學術學習平台是“支點”的核心工作之一。例如,記者部的同學可以與院士、教授直接對話,探討問題;翻譯部的同學可以接觸前沿科學,並在高年級同學指導下,通過翻譯加深對學術的理解;活動的組織可以鍛鍊同學的交流能力。“支點”已形成一個親密團結的集體,成員之間互相幫助,討論社團事務時平等開放,並在相當範圍內營造了健康的學術交流氛圍。幾乎每位社員都獲得了各類獎學金,創始人孫建同學免試成為南京大學研究生,改組人戴嶺同學曾獲得三星獎學金,現已獲法國巴黎高科入學資格,還有許多成員獲得過南京大學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

《支點》:我們的理想

《支點》雜誌是支點雜誌社的主要工作核心,欄目設定充分體現了“立足科學、傳承理性”的追求和“關注校園、服務師生”的原旨。既有展現學術前沿的“前沿|Insights”,也有提供學生學術交 流的“論文|Articles”,以及提供學術以至其他學習生活信息的“論談|Talks”,更有代表雜誌社思想及觀點的“卷首、活動”等。
“據原創精神,展全球視野”。高質量的論文和高端學者訪問使雜誌的學術性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所有流程均堅持原創,從立意、採訪、翻譯到組稿、編輯、審核,以至美術設計和發行都凝聚著“支點”每位成員的辛勤與智慧。
2010年6月社員們精心製作了新一期(總第二十期)《支點》雜誌,並於本學期通過各個渠道在仙林校區宣傳,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廣泛好評:有物理學院教授評價道“學生辦的雜誌比許多專業雜誌都好”,有物理學院的同學說“讀支點確實收益匪淺”,更有非理科的學生評價道“雖然其上大部分內容較為專業。但是,這本雜誌拿在手裡就感覺很不一樣,從排版到採訪到原創到翻譯,真的很棒”。同時,所有的人都表達了對下一期《支點》的期待。

活動:多彩又不失特色

“支點”舉辦的活動立足於社團定位,豐富多彩又不失特色。每一項活動都面向全校展開,不收取任何費用或限制於任何條件。歷年舉辦了“微星科技校園行”、“跨越2000IT論壇”、“南京大學高新科技論壇”、“‘百年南大悟物窮理’南京大學首屆物理學學術文化節”、“‘立足科學傳承理性’南京大學第二屆物理學學術文化節”、“‘支點’創立十周年慶祝活動”等持續時間長,活動內容多,且極具創新性和開拓意義的活動。“微星科技校園行”第一次將知名公司引入大學校園,首屆物理學學術文化節開創了基礎學科學術節模式,第二屆物理學學術文化節讓活動走出南大校園。各方的關注及產生的廣泛影響使得活動非常成功。
2009年4月在力行館舉辦了“支點”成立十周年紀念晚會。會上,所有參與成員略帶感動地一起陪伴《支點》雜誌重新走過風雨十年,堅定了要將“支點”建設得更好的決心。歷屆社員的回憶、老師的讚賞及現在社員的信心也昭示著“支點”美好的明天。
“支點”在自身醉心於學術研究、探討的基礎上,也時刻不忘自身的責任,致力於把基礎學科思想帶給大眾,並試圖從基礎教育階段開始宣傳物理思維。每年春分,《支點》雜誌社都會走進國小開展“立蛋節”活動,通過一系列遊戲,以期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活動中小朋友們圍繞著我們精心為他們挑選的演示實驗儀器,好奇地問這問那,工作人員也耐心、形象地向他們解釋現象背後的本質。小朋友們從中學到了許多物理知識,並構建起對科學、實驗的全方位的濃厚興趣,了解了“好玩”背後都包含著嚴肅的科學道理。
此外,每學期“支點”都會邀請教授或高年級學生組織學術交流,為同學更好更快地融入學術打下基礎。

導師:在社團發展中起重大作用

支點雜誌社受南京大學團委及物理學院鼎力支持,物理學院的歷任指導老師從社團建制、學術活動、雜誌製作等方面給予了積極的指導。特別是學術方面,對我們所選的論文和採訪計畫提出了許多意見,使“支點”保持了相當的學術水準和活動組織能力。

經費:自給、自足、自立

社團不向社員、活動參與者等收取任何形式的費用。《支點》的印製受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國家物理學基礎人才培養基金資助。其他資金來源於活動外聯、雜誌發售等。社團現有資金雖不多,但財務制度嚴謹,規劃使用合理,收支均衡,處於良性增長狀態。

支點的未來

2004年10月前來訪問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鄭洪教授了解“支點”情況後說:“即使在敝校,此種雜誌社亦不多見,這種主動的創辦對同學們有多方面的益處”。“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相信在學校的支持及我們的努力下支點可以成為繁榮校園學術的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