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緣

攀緣

攀緣,漢語辭彙。

拼音:pān yuán

釋義: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比喻投靠有錢有勢的人往上爬也指植物蔓延地生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攀緣
  • 外文名:climb
  • 拼音:pān yuán
  • 注音:ㄆㄢ ㄧㄨㄢˊ
  • 詞性:動詞
  • 組詞:攀援而上
  • 近義詞:攀登,攀爬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引證解釋,生物辭彙,用途多樣,占地很少,繁殖容易,佛教辭彙,

詞目

攀援

拼音

pān yuán

基本解釋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錢有勢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長。
4. 牽挽。
5、援引提拔;支持。

引證解釋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三國志·吳志·吾粲傳》:“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緣號呼。”
宋 歐陽修 《廬山高贈同年劉中允歸南康》:試往造乎其間兮,攀緣石磴窺空谼。 千崖萬壑響松檜,懸崖巨石飛流淙。
劉大櫆游凌雲圖記》:“於是擕童幼,挈壺觴,逶迤而來,攀緣以登。”
丁玲兩個家庭》:“舅母家和 陳 家的後院,只隔一個竹籬,本來籬笆上面攀緣著許多扁豆葉子,現在都枯落下來。”
2. 依附;投靠。
曾鞏謝杜相公書》:“煢煢路隅,無攀緣之親;一見之舊,以為之託。”
唐孫華《客有作詩寄魏武者輒亦效顰題四絕》之二:“攜養當年市國權,輿金輦璧費攀緣。”
郭沫若 《陽春別》:“他回到 上海 五個月,找事找不到手,也沒有人可以攀緣。”
3.蔓延地生長。
劉基長安有狹邪行》:“峻滑無澁踵,攀緣有牽裾。”
沈從文邊城》一:“船上人就引手攀緣那條纜索,慢慢地牽船過對岸去。”
4.牽挽。
元稹 《悟禪寄胡杲》詩之二:“病宜多宴坐,貧似少攀緣。”
王安石 《與寶覺宿龍華》詩之二:“世間投老斷攀緣,忽憶東遊已十年。”
明 真鑒 《楞嚴經正脈疏》懸示上:“諸眾生以攀緣心為自性者。”
5、援引提拔;支持。
《漢書·翟方進傳》:“﹝ 朱博 等﹞與 立 交通厚善,相與為腹心,有背公死黨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後已。”
《資治通鑑·漢昭帝元平元年》:“今帝崩無嗣,大將軍惟思可以奉宗廟者,攀援而立大王,其仁厚豈有量哉!”
清 劉大櫆 《與某翰林書》:“獨先生於 櫆 ,非有攀援之交,共事之情,久故之知……一旦見其文,擊節賞嘆。”

生物辭彙

利用攀緣植物裝飾建築物的一種綠化形式。攀緣綠化除美化環境外,還有增加葉面積和綠視率、阻擋日曬、降低氣溫、吸附塵埃等改善環境質量的作用。如住房牆面上的爬山虎
攀緣綠化有下述特點:

用途多樣

攀緣綠化是攀緣植物攀附在建築物上的一種裝飾藝術,綠化的形式能隨建築物的形體而變化。用攀緣植物可以綠化牆面、陽台和屋頂,裝飾燈柱、欄柵、亭、廊、花架和出入口等,還能遮蔽景觀不佳的建築物。

占地很少

攀緣植物因依附建築物生長,占地很少。在人口多、建築密度大、綠化用地不足的城市,尤能顯示出攀緣綠化的優越性。

繁殖容易

攀緣植物繁殖方便,生長快,費用低,管理簡便。草本攀緣植物當年播種,當年發揮效益。木本攀緣植物,通常用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易於生根,有的一年可繁殖數次。
攀緣植物的選擇:攀緣植物有攀附器官。例如,扁豆、牽牛、西番蓮、忍冬、紫藤等有纏繞莖;爬山虎、五葉地錦有吸盤;葡萄、絲瓜等有卷鬚;薜荔、常春藤等有氣生根;木香、野薔薇等有拱形蔓條或鉤刺。攀緣綠化可以根據攀緣植物的吸附或攀附能力作出安排,例如有吸盤或氣生根的植物,吸附力強,宜作牆面綠化覆蓋;有纏繞莖、卷鬚或鉤刺的植物,攀附能力較強,宜作花架、陽台、欄柵等的綠化裝飾。也可以根據攀緣植物的生態習性,因地制宜地選擇植物種類。耐寒性較強的爬山虎、忍冬、紫藤、五葉地錦、山葡萄等適宜於中國北方栽培;而在中國南方,除上述植物外,還可用常春藤絡石凌霄薜荔油麻藤木香等。喜陽的凌霄、紫藤、葡萄等宜植於建築物的向陽、面;耐蔭的常春藤、爬山虎等宜植於建築物的背陰處。

佛教辭彙

1、梵語 a^lambana。攀取緣慮之意。指心執著於某一對象之作用。眾生之妄想緣取三界諸法,此乃一切煩惱之根源。蓋凡夫之人,妄想微動即攀緣諸法;妄想既有所攀緣,則善惡已分;善惡既分,則憎愛並熾;由是,內煩眾結,外生萬疾;此皆攀緣作用所致者。(維摩經卷中問疾品、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摩訶止觀卷五上)p6665
——【佛光大辭典】
2、(術語)心不獨起,必有所對之境,攀緣於彼而起。恰如老人之攀杖而起,謂之攀緣。又心忽彼忽此,馳回外界之事物,如猿攀木枝,忽在彼處,忽在此處,謂之攀緣。常略之以緣之一字而說之。心為能緣,境為所緣,心涉於境,謂之緣。楞伽經一曰:‘法佛者離攀緣,攀緣離一切所作根量相滅。’楞嚴經一曰:‘諸眾生以攀緣為自性。’維摩經問疾品曰:‘何謂病本,謂有攀緣?(中略)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3、攀取緣慮之意。凡夫由於以妄想緣取三界諸法,故乃產生種種煩惱。《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文殊師利問疾品〉雲(大正14·545a)∶‘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云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注維摩經》卷五鳩摩羅什注云(卍續27·457下)∶‘攀緣取相是妄動之始,病之根也。’僧肇注云(卍續27·457下)∶‘攀緣謂妄想微動,攀緣諸法也。妄想既緣則善惡已分,善惡既分則憎愛並熾,所以眾結煩於內,萬疾生於外。’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