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區苴卻硯文化產業園區2010年度報告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2009年初,仁和區將文化發展的主線定位為苴卻文化。並通過了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專家組的評定,榮獲了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的“中國苴卻硯之鄉”的稱號,正式吹響了仁和區苴卻文化產業大發展的號角。苴卻硯作為仁和區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2010年被省文化廳授予“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從而提升了仁和區文化服務產業對國民經濟貢獻度的需要,為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現將2010年苴卻硯產業園區發展情況報告如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攀枝花市仁和區苴卻硯文化產業園區2010年度報告
  • 地區:攀枝花市仁和區
  • 類型:年度報告
  • 國家:中國
基本情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內部管理和經營活動情況,目前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情況和意向,取得的成績、經驗和下一步工作計畫,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建立協會,規範運行,下一步工作計畫,創新思路。,拓展品牌。,壯大加工基地,培養專業人才,發揮協會作用,擴大對外宣傳,存在的問題及工作建議,存在的問題,工作建議,

基本情況

為把苴卻文化產業發展成為仁和區的重要產業之一,實現仁和區建設特色文化強區的戰略目標,並結合仁和區文化產業現狀,區政府在南山工業園區規劃了50畝地,用於第一期苴卻硯產業發展的規劃用地。目前,有4家企業入駐產業園區,並已正式投產。效益情況
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推動了仁和區社會和經濟發展,帶動旅遊、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仁和區產業結構的最佳化調整,極大地提高了仁和區文化產業面向社會的服務能力。

社會效益

苴卻硯文化產業園區是為了迎接文化產業新政策、新業態、新技術以及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和巨大挑戰而規劃設計的產業園區,填補旅遊產業文化主題旅遊的空白,打造成為攀枝花的文化名片之一,進而改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質,增強經濟活力,最佳化產業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而改善人們的文化消費方式。

經濟效益

2010年,仁和區苴卻硯文化產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00萬元,利潤總額600萬元,稅金總額250萬元,資產總計1200萬元。仁和區苴卻硯文化產業園的發展為促進仁和區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進入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內部管理和經營活動情況

把園區做大做實,在促進園區成型發展的基礎上,再從大文化大產業層面進行整合融合;按照“政府主導、協會管理、市場經營”的理念,達到產業要素集聚,激活各企業活力,產生相互間的聯動效應,極大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從而提升園區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目前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情況和意向

在投融資方面按照《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銀髮94號)對苴卻硯文化產業園區進行重點扶持,對有貸款需求的企業向上級推薦建立合作機制的銀行機構,積極促成優質文化產業進入文化產權交易市場進行融資,大力培育、輔導並推薦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上市融資,聯合金融機構探索針對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內文化企業的信用評級制度。

取得的成績、經驗和下一步工作計畫

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長期以來,市、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苴卻石資源的管理,把苴卻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主要做了以下6方面的工作:
1、出台措施,加強管理。1991年,市經委、公安局等部委首次下發了《關於加強苴卻硯石礦資源保護和市場管理的規定》,明確提出了苴卻石資源是我市保護性資源礦種,不得擅自開採。1996年,市政府下發了《關於苴卻石保護開發利用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苴卻石資源的保護措施進行了細化,依法有效地實施文物保護,為推動苴卻石行業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特別考慮到生態保護和成昆鐵路安全等因素,劃出礦山禁採區域,實行嚴格的資源保護措施,委託專業的隊伍設計開採方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二是控制資源,有序開發。為了實現苴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我區嚴格按照市場對產品的需求,控制礦源,有計畫的合理開採,避免資源浪費。
3、加大媒體宣傳力度。2008年,仁和區編印出版了《苴卻硯史料彙編》,收錄了本土苴卻硯雕刻專家的文章50餘篇,詳細闡述了苴卻硯的歷史。2009年,又編印出版了1000餘冊《攀枝花市苴卻硯、奇石集萃》,薈萃了大量精美的苴卻硯、寶玉石、壁掛和觀賞石圖片;並製作了苴卻硯宣傳專題片兩部,在省、市、區相關媒體進行宣傳。2010年完成“苴卻硯進世博”重任。得到各方媒體的廣泛宣傳,上海、廣州、山東、福建、四川等省市電視台採訪播出;新華社、網際網路等也廣為登載,極大地提高了苴卻硯的聲譽。
4、舉辦苴卻文化藝術節。從2009年起,攀枝花市仁和區將每年固定舉辦苴卻文化節,開展奇石及石材拍賣、苴卻硯奇石大賽等展示展覽活動,藉此增加廣大市民對苴卻文化的了解,提升知名度,使苴卻文化成為攀枝花的名片。目前,第二屆苴卻文化藝術節的各項籌備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屆時“四川省工藝美術協會年會”將在攀枝花市仁和區召開,省文藝基金會及四大名硯協會會長將蒞臨參加。
5、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初,四川省已將苴卻硯列入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仁和區正在積極向國家申報,將苴卻硯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帶徒授藝。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本土的苴卻硯制硯大師羅敬如、倪方澤等藝術家就通過帶徒授藝的方式,培養了羅氏三兄弟、任述斌、曹加勇等制硯名家及技術人員300餘名。
7、吸引人才。自苴卻硯的名聲鵲起後,吸引了一大批國內的工藝大師加入到我市苴卻石的研究和加工行列,他們極高的創作才能和精湛的技藝同本土的祖傳技藝融合在一起,使苴卻石的雕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建立協會,規範運行

2009年3月,仁和區委政府對轄區內大大小小的苴卻石行業進行規範,正式成立了仁和區苴卻石行業協會,選舉產生了會長1名,副會長4名,秘書長1名,現有會員500餘名。苴卻石協會在區國投公司、區文體局、區民政局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制訂和完善了相關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並組織會員召開了行業自律大會,為廣大會員提供了交流、學習、展示的平台。目前,行業無序競爭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苴卻石生產規模逐步擴大,苴卻石加工水平進一步提高。
“中國苴卻硯之鄉”申報成功。2009年8月7日至8月10日,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專家組通過實地檢查、聽匯報、查資料、看專題片等多種形式對仁和區申報“中國苴卻硯之鄉”的各項工作進行了詳細檢查。最後,專家組一致認為:苴卻硯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石質上乘,十分名貴;仁和區是苴卻石的原產地,仁和區政府十分重視苴卻石資源與環境保護工作,並注重苴卻硯人才的培養;仁和區已基本形成苴卻硯產業集群文化,符合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制定的《授予中國文房四寶行業特色區域榮譽稱號的規定》的標準,授予了仁和區“中國苴卻硯之鄉”稱號。2010年順利實現“中國苴卻硯之鄉”在人民大會堂的授牌。對提高苴卻硯的知名度、美譽度,以及將來得到上級政府和協會的支持均有重要意義。
為了促進苴卻硯的生產、經營,維護和提高苴卻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在國內外市場的聲譽,保護使用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目前正在申辦“中國苴卻硯”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下一步工作計畫

下一步工作中,我市苴卻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根據“有效保護、合理開發、打造特色、做強產業”的發展思路,按照 “政府主導、協會管理、市場經營”的理念加快推進。

創新思路。

一是及時擬訂苴卻石文化產業近期發展目標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確保苴卻石產業有序發展。二是制定苴卻石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把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好。主要包括:苴卻石資源保護性開採實施綱要,原料配置施行辦法,產業招商規劃,產業拓展規劃等。三是制定行業管理制度和行業發展規劃。主要包括:苴卻石行業協會工作規則,品牌發展規劃,行業準入條件、商標使用權管理、技術標準、產品拓展開發規劃等。四是加快苴卻硯地理證明商標的辦理。

拓展品牌。

一是繼續挖掘苴卻石潛力,充分利用苴卻石質地細膩、色彩豐富等特點,把苴卻硯打造成為“中國十大名硯之一”;二是積極開發苴卻石旅遊紀念品。利用苴卻石的天然特性,將苴卻石產品微型化,把它打造成為便於攜帶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產品,帶動地方旅遊經濟的增長;三是根據苴卻石石料性能,進行系列開發。開發出大量盆景、屏風、壁掛、家具貼面、墓碑等工藝品和裝飾品,提高苴卻石的實用價值。

壯大加工基地

制定苴卻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對我市從事苴卻石開採、加工生產及銷售的龍頭企事業單位給予重點扶持。扶持的內容包括:在項目立項、包裝和向省、國家對口部門爭取項目資金方面給予支持;在稅收政策上對符合條件的從事苴卻石產業的企事業單位給予稅收減免扶持;在企業貸款貼息上給予支持。

培養專業人才

一是建立苴卻石加工技術培訓基地,邀請中國文房四寶協會、省工藝美術協會等專業機構的專家開展知識講座;二是組織苴卻石行業從業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苴卻石雕刻藝術水平;三是納入學校教育。將苴卻石的相關知識滲透到國小實踐與創新課的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對苴卻石及其工藝品的情趣愛好和初步的鑑賞能力,充分發掘學生的藝術潛力,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和靈感,使藝術潛力得到開發的學生在老師和專業藝人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富有童趣的苴卻石工藝品製作,為將來長大後能從事這一民間藝術創作奠定基礎,以達世代傳承。

發揮協會作用

1、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一是協會要開展對行業基本情況的調查,研究全市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趨勢,提出制定行業規劃、經濟立法、經濟技術政策等方面的建議;二是要組建攀枝花市仁和區苴卻石行業評審委員會,協助制定行業標準,對行業檢測、標準、信息等工作參與業務指導;三是要對苴卻石工藝美術行業的生產發展、擴大生產提出規劃建議,並組織協調,推動苴卻石行業的發展,繁榮工藝美術事業;四是要推動行業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改造工作,組織新產品開發和鑑定,協同有關部門徵集、收藏工藝美術珍品。
2、服務會員,保障權益。一是組織推動會員單位和有關部門進行職工教育,人才交流,積極加強與國外相關民間組織的聯繫,互訪;二是組織安排會員單位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出國學習、考察;三是協助有關部門加強行業管理,倡導行業自律,營造良好行業風氣,致力於促進苴卻硯事業可持續發展;四是要開展諮詢服務,提供國內外經濟技術和市場信息,組織產品展覽、展銷。

擴大對外宣傳

一是繼續以舉辦苴卻文化藝術節為契機,加大宣傳力度,了解苴卻文化內涵,使廣大民眾自覺參與到苴卻石資源的保護中。二是號召各企業積極參與各項展覽,將苴卻硯品牌推向全國,推向世界,真正使它成為獨具攀枝花地域特色的一張文化名片。

存在的問題及工作建議

存在的問題

苴卻石資源經過近20年的開發,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和品牌,但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一是對苴卻石保護的經費投入不足,還存在保護力度不夠,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二是建設苴卻硯博物館和苴卻文化廣場經費不足。三是苴卻石協會剛成立,由於經費緊缺,設備配置不齊全、人員不到位,工作開展難度大。
2、苴卻產業人才缺乏
一是苴卻管理人才匱乏。二是苴卻石雕刻專業人才較少。
3、市場培育力度不夠
一是行業之間還存在不良競爭現象,銷售渠道混亂。二是製作規模小,大多為家庭作坊式企業,大型的龍頭企業較少。

工作建議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城市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意義重大而深遠,必須進一步提高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認識。一是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應該清醒地看到經濟發展水平與文化底蘊、文化資源以及文化發展水平相比還很不平衡。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來創造環境,增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二是要進一步營造社會氛圍,要充分運用各級各類媒體、多種手段長期廣泛宣傳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的合力。三是要科學論證文化資源的現實價值,找準與當今經濟社會的結合點,充分論證文化資源、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及吸引住“客人”的最佳賣點。四是合理布局,統一規劃,努力打造具有鮮明攀枝花特點的文化產業——苴卻硯。將其開闢成中國苴卻硯博物館,適應旅遊開發的需要。在中心城區規劃中,增設文化旅遊產品一條街,以集中展示攀枝花的文化旅遊產品資源,拉動旅遊市場。五是苴卻硯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對歷史資源的挖掘和利用,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繼承,更離不開對珍貴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投入,不能單純強調企業的效益、產業的規律而忽視文化產業的社會功能和社會效益,這也是在今後發展中應該長期堅持的原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