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鱗木

擬鱗木

擬鱗木,鱗木屬被廣泛地報導於世界晚古生代早石炭世地層,其模式種奇異亞鱗木不但被視為歐美植物區泥盆紀末與石炭紀初之交的標誌性種,而且在中國也廣泛出現於晚泥盆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擬鱗木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亞門:石松亞門
  • :石松綱
  • 亞綱:有葉舌亞綱
  • :鱗木目
  • :鱗木科
  • :鱗木屬
  • :鱗木
  • 亞種:擬鱗木
形態特徵,擬鱗木起源,時代產地,

形態特徵

存在於距今3.6-2.9億年前的石炭紀早期.擬鱗木的葉莖寬2.2厘米.葉座橢圓形,寬3毫米,稀疏呈假輪狀排列.二歧分枝,枝上似節狀突起.葉線形,長3-4厘米寬0.1-0.15厘米上有中肋.葉基有一突起莖上有節。

擬鱗木起源

中國的早石炭世植物群應為全球早石炭世擬鱗木植物群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儘管在中國早石炭世晚期出現少數華夏植物群的先驅分子和若干地分性分子,但仍以擬鱗木植物群分子為主體,早石炭世擬鱗木植物群的整體性質並沒有改變。擬鱗木植物群主要繁盛於早石炭世杜內期和維憲期。
擬鱗木化石擬鱗木化石
早石炭世晚期是全球擬鱗木植物群趨於絕滅的階段,在華夏古陸華夏植物群的一些先驅分子和地方性分子開始衍生,到了晚石炭世早期納繆爾B-C期則形成了一個獨立的華夏植物群,即早期華夏植物群,從而完成了從擬鱗木植物群向華夏植物群的過渡階段。在早石炭世晚期,由於氣候逐漸開始分異和植物自身演化的結果,導致後期植物群即華夏植物群、歐美植物群、安加拉植物群和岡瓦納植物群的先驅分子出現。中國晚石炭世植物群 中國南方晚石炭世幾乎完全為海相沉積,沒有確切的陸相植物化石的報導。中國晚石炭世植物群主要分布於北方。在早石炭世至晚石炭世的轉換期,由於氣候分異、構造運動、洋流作用的變化趨於明顯,導致了擬鱗木植物群的絕滅和華夏植物群的形成。華夏植物群是在早石炭世全球一致性的擬鱗木植物群的基礎上分化和發展起來的,在晚石炭世早期(納繆爾B-C期)則形成了一個獨立的植物群——華夏植物群等在華北板塊納繆爾B-C期地層中的發現,因此,可將華北板塊視為華夏植物群起源的發源地。從晚石炭世早期開始,這些華夏植物群的先驅分子和地方性分子由於演化、擴散、遷移以及板塊之間的相互碰撞和海平面升降的變化,導致華夏植物群地理分布面積不斷擴大,構成了以東亞地區為主體的植物地理分區,即華夏植物區。

時代產地

新疆富蘊齊哈拉,蘊都喀拉組;和布克賽爾洪古勒楞;朱魯木特組;雲南祿勸;中泥盆統; 中泥盆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