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

擬行路難·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

《擬行路難·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是南朝傑出詩人鮑照創作的組詩擬行路難十八首》的第二首。此詩主要抒寫女子被遺棄的痛苦,慨嘆人心的易改善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擬行路難·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
  • 創作年代:南宋朝(約414~466)
  • 作品出處:《擬行路難十八首》
  • 文學體裁:樂府詩
  • 作者:鮑照
作品原文,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斫復萬鏤,
上刻秦女攜手仙(1)。
承君清夜之歡娛,列置幃里明燭前。
外發龍鱗之丹彩,內含蘭芬之紫煙(2)。
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嘆終百年(3)。

注釋

(1)洛陽:洛陽城。城市名。位於河南省西部的洛陽盆地內。東控中原西據崤函,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且東周、東漢、魏、西晉、後魏、後唐皆曾於此建都,故亦稱為「洛京」「京洛」。有“九朝古都”之稱。名工:著名工匠。鑄為:鑄造成為。金博山:錯金博山爐,宮廷香爐的一種。因爐蓋形狀像重疊的山形而得名。博山,山東淄博,境東南有“博山”,故以山名為區名。千斫zhuó:一千次砍削。斫,精細地砍削。如斫琴,對古琴(亦稱瑤琴,七弦琴,玉琴)進行精工細作的一種工藝技術。復:重複,再,又。萬鏤lòu:一萬次鏤空。鏤,鏤空。鑿通。雕刻的一種手法,將物體中心掏空。上刻:上面雕刻有。秦女:秦國的舞女。特指春秋時秦穆公女兒弄玉,愛好音樂,嫁給了蕭史學習鳳吹(吹簫作鳳鳴)。夫妻歡愛相得,後雙雙騎鳳升天。攜手仙:牽手共游的仙人。應指弄玉的丈夫簫史。
(2)承君:(博山爐)奉承或應承君王或君子。承,承接。迎接。清夜:清爽或清靜的夜晚。之:的。歡娛:歡悅與娛樂。列置:排列放置。不止一個也。安置。幃里:幃幔里。《廣韻》幃,一曰單帳。明燭前:明亮的燭光前面。外發:(博山爐)外部發出。龍鱗:龍的鱗甲(一樣)。喻斑駁的,一塊塊的。丹彩:亦作"丹采"。朱紅的色彩。指香爐燒紅的光彩。內含:內部蘊含。蘭芬:蘭草芬芳。蘭花香味。芬,花草的香氣。有說‘麝芬’。紫煙:紫色煙霧。燃燒後有溫度的煙霧。
(3)如今:如若今日;當今。君心:君王或君子的心意。一朝:一個早晨。一旦。異:變異。不同。對此:對著這(博山爐)。長嘆:長久嘆息。終百年:終了或終老於百年。

作品鑑賞

這首詩寫女子遭遺棄的痛苦。詩的特異之處,是抓住一個小物件——“金博山”落筆,著意鋪敘點染,旁敲側擊,可謂運用傳統比興手法而有所推陳出新的好例子。
“博山”,一種香爐的名稱,因爐蓋形狀像重疊的山形而得名。一般用銅器制怍,稱之為“金”,是形容其光澤的明亮,也表示它的名貴。這種香爐在古代相當時行,有的做工十分考究。葛洪西京雜記》談到:“長安巧工丁緩作博山香爐,鏤以奇禽怪獸,皆自然能動”,可見工藝的精緻。這首詩里的“金博山”也非比尋常之物,它由洛陽名工鑄就,經過千斲萬鏤,刻上了精麗的圖形。關於圖繪中的“秦女攜手仙”,秦女,即春秋時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愛好音樂,嫁給了蕭史,亦善吹笛,夫妻歡愛相得,後雙雙騎鳳升天而去。將這一對神仙伴侶的故事雕畫在博山爐上,極有深意,它是女主人公昔日愛情生活的象徵,也是她當前孤苦生涯的鮮明比照。詩篇在描寫金博山時著力突出了這幅畫面,確是“畫龍點睛”的一筆。
“承君”以下四句,就把金博山同以往的愛情生活聯結在一起敘述了。回想那時候,自已和心上人在兩情歡洽的氛圍里共渡良宵,精巧的博山爐即放置在床幃間。它那龍鱗般的篆紋在燭光照耀下煥發奇彩,一縷縷輕煙隨風傳送出沁人的香味,是令人十分陶醉而魂銷的。其間亦自有金博山的一份參與。由此看來,它不僅僅是主人公愛情生活的象徵,同時也是那個永誌不忘的幸福時辰的活生生的見證。
一路鋪排至此,寫的都是愛情和歡樂的場面,誰也沒有料到,結尾處卻陡然翻出變徵之音,一下子推向了悲劇的結局。在前後轉接處,“如今”兩字起了重要的提挈作用,它在往日的歡娛和今天的失意之間,劃出一道分明的界線。可知兩情歡洽已成過去,而人心的一朝變異,卻給主人公帶來了終身的遺恨。憾恨而仍然不能忘懷過去,便只有對著那作為愛情見證物的博山爐嘆息不已了。詩篇結末“對此”的“此”,正是指的開首時詳加介紹的“金博山”。所以前面的大段描述,其實皆為女主人公失去愛情後的觀感和憶念。懂得了這一點,回過頭來重讀上文,讀者就會品嘗到在那華美而充滿柔情的辭藻背後,潛隱著無限的辛酸與苦澀。一個小物件,系連著主人公一生悲歡離合的命運波折,蘊含著她內心並發的甜酸苦辣諸般情味。藉此為綰接點,從側面烘托出這樣一個愛情悲劇,確能收到要言不煩、以少總多的藝術效果。至於篇終那一聲人心不固、見異思遷的感嘆,究竟局限於男女戀情,還是別有寄託所在,只能“見仁見智”了。

作者簡介

鮑照(約414~466)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一說上黨(今屬山西)。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一帶度過的。26歲時曾謁見臨川王劉義慶,毛遂自薦,初不得重視,後終得賞識,獲封臨川國侍郎,後來也做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之類的官。後因宮廷內部鬥爭,死於亂兵之中。鮑照一生沉淪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詩文,在生前就頗負盛名。詩、賦、駢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則是詩歌,其中樂府詩所占的比重很大,且多名篇。還擅長寫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華。感情豐沛,形象鮮明,並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對唐代的李白高適岑參等人的創作有一定的影響。他與謝靈運顏延之合稱“元嘉三大家”。有《鮑氏集》、《鮑參軍集》。
鮑照像鮑照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