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王融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擬古》是南朝王融所創作的一首以團扇、玉鏡台為喻的古樂府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擬古》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王融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花蒂今何在,亦是林下生。
何當垂雙髻,團扇雲間明。
鏡台今何在,寸身正相隨。
何當碎聯玉,雲上璧已虧。

作品賞析

東晉驃騎將軍、始安郡公溫嶠(公元288—329年)早年出任并州長史,隨刺史劉琨北征劉聰(匈奴漢國第二代國君),獲得玉鏡台一枚。一天,溫嶠的姑媽委託他代為物色佳婿。其時,溫嶠之妻剛故世,有心迎娶那“甚有姿慧”的堂妹為後妻,便回答姑媽:“佳婿難得,不過象我這樣的,還能找到,不知姑媽是否中意?”姑媽道:“生逢亂世,喪敗之餘,只要能求一個活路,就足以安慰老身晚年,哪敢企望得到像你這樣的俊才?”過了幾天,溫嶠告訴姑媽:“我已找到可為佳婿之人,門第、聲譽、地位均不比我差。”隨後,送上一枚玉鏡台作為聘禮。姑媽心中大喜,忙和女兒細說原委。到了結婚那一天,侍兒以紗扇遮住新娘的臉,送入洞房。新娘透過紗扇,發現新郎正是溫嶠,即刻扔掉遮羞之扇,撫掌大笑,言:“我早就猜疑老媽的話,果然與我所卜相符。”(此事見《世說新語·假譎》)由此,“玉鏡台”便被引伸為“婚娶定聘”的代名詞。
《世說新語》為南朝宋代文學家劉義慶(公元403—444年)撰寫的筆記小說,主要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時期士族階層的遺聞軼事,突出反映了那一時期社會上層人物的“魏晉風度”。王融將溫嶠的“玉鏡台”典故,與班婕妤的“團扇”典故聯繫在一起,寫成上述二首五言詩《擬古》,語短情長,隱喻人世間難覓永恆的愛情。

作者簡介

王融(468年—494年),南朝齊詩人。字元長,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北)人。少時曾上書齊武帝求自試,官中書郎,後加寧朔將軍。他深知音律,與沈約、謝彤等同是“永明體”的創立者。為人才思敏捷,作品文藻富麗。有輯本《王寧朔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