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化思維

擬人化思維(anthropomorphic thinking)是指把動物的活動和自然現象視為與人一樣是有意識、有目的、有計畫、有選擇的活動結果的思維方法。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認為前文化時期人的思維主要受擬人論支配。這種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實際知識和技術不確定,帶有宗教色彩。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動即表現出這種思維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該思維方法的力量漸弱,主要表現在科學與宗教的論戰中。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認為前文化時期人的思維主要受擬人論支配。這種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實際知識和技術不確定,帶有宗教色彩。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動即表現出這種思維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該思維方法的力量漸弱,主要表現在科學與宗教的論戰中。在心理學中,為行為主義所廣泛接受,試圖以科學來解釋人與動物的活動,50年代後受到心理學界的批評。對該思維方式的形成及其表現,有三種重要觀點:(1)皮亞傑發現兒童思維有擬人化傾向;(2)精神分析認為,思維歪曲的變態行為常表現出擬人化的心理投射現象;(3)社會心理學和認知科學認為,人在不確定狀態下,較容易從擬人化層面去判斷、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