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餅

喜餅

喜餅,中國民間婚姻禮儀用品,是男方收到女方嫁妝後,回贈女方的禮品;也作聘禮送女方。現今亦套用於其他喜事場合,人生五喜:結婚、誕生、升學、喬遷、祝壽。可作為回禮贈予親友,有“傳播喜訊、分享喜氣”之意。三國時期第一次出現了“喜餅”的概念。喜餅現在分為中式喜餅和西式喜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喜餅
  • 用途:傳播喜訊,分享喜氣
  • 口味:以甜為主
  • 釋義:中式糕餅的一個重要分類
喜餅的由來,中式喜餅,山東·乳山喜餅,廣東·嫁女餅,台灣·漢餅,西式喜餅,歐式喜餅,DIY定製喜餅,喜餅的派系,京派喜餅,蘇派喜餅,廣派喜餅,揚派喜餅,寧派喜餅,閔派喜餅,滬派喜餅,津派喜餅,潮派喜餅,滇派喜餅,秦派喜餅,川派喜餅,傳統風俗,

喜餅的由來

商周時代,餐飲文化中的糕點,禮儀文化中的喜蛋,都能看到“喜餅”最初的模樣。屈原在《楚辭·招魂》中記錄了最初的甜食,“粔籹蜜餌,有餦餭些”是指餐桌上的小甜點。西周時代《詩·大雅·公劉》 :乃裹餱糧,於橐於囊。“餱糧”是一種便於攜帶且可久存的乾糧,亦是我國最早的古老秦式糕點的雛形。
秦朝時期,羋月成為秦惠文王的妃子後,誕下兒子嬴稷,惠文王大悅,下令御膳房做上萬隻紅餡糕點,發放給全城百姓,以作報喜之意。那時喜餅的成為雖未出現,確實第一次將糕點作為回禮。
在三國時期第一次有了“喜餅”的概念。諸葛亮為劉備出謀獻策,“借”得了荊州。孫權為了討回荊州,假意稱願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劉備為妻。諸葛亮得知此信後,立即決定來個假戲真做。於是讓糖食點心的老師傅做了一萬枚龍鳳喜餅,派送到南徐城裡的各家各戶,並編出“劉備東吳來成親,龍鳳喜餅是媒證。”的歌謠。不到幾天功夫,城裡老幼都知道劉備到東吳成親的事了。

中式喜餅

採擷傳統紋樣 如雙喜、龍鳳、祥雲、福字、吉祥如意等,以紅色、金色、配色包裝,佐以大自然原料如玫瑰花、綠豆沙等內餡,用特製模具配合手作成型,形式多以圓形禮餅為主,沿襲喜餅前世的文化底蘊。

山東·乳山喜餅

口味特色:最早,喜餅是自家用麵粉、雞蛋、白糖和花生油烙制的發麵圓餅,不加一滴水,不加任何添加劑,厚度4厘米左右,圓形象徵和氣美滿,特點是個大、形圓、色美、味純。
喜餅喜餅
流行區域:山東地區、膠東一帶
習俗:當地人也將乳山喜餅叫做媳婦餅,因多為女方家製作。大喜日子裡,主人會做上千個喜餅分給客人品嘗,4個為標準發放。從最初的家庭手工製作到作坊機器製作,逐漸規模化和日常化,除了節日慶典,平時也會吃。把牛肉、鴨脯之類的夾進喜餅里吃。

廣東·嫁女餅

口味特色:嫁女餅,又名綾酥,四色綾酥,代表紅火喜慶的紅綾蓮蓉酥、代表金銀滿屋的橙綾豆沙(椰絲)酥、代表純潔無暇的白綾五仁酥(指女方貞潔)和代表富貴吉祥的黃綾豆蓉酥。代表夫妻和合的合桃酥,代表開枝散葉的皮蛋酥,以及蓮蓉雞蛋糕、老婆餅、芙蓉餅、欖仁核桃酥等傳統中式糕點。
流行區域:廣東、香港一帶。
習俗:傳統禮餅中“綾酥”與衣飾典故有關。昔日豪門嫁娶以禮餅的豐厚顯示體面和氣派,綾羅綢緞乃貴族之四款華貴衣料,其中“綾”最名貴。故此,禮餅就以“綾酥”為首選,喻意榮華。表達親友們對新人生活美滿的祝福和企盼。如果女方家老一輩健在,男方會送巨型的太婆餅逗老人開心。

台灣·漢餅

口味特色:漢餅,也叫大餅或日頭餅,外形像廣東太婆餅一樣,圓形寓意團圓美滿,都是論斤來的,大餅之稱名副其實。餅的口味有芝麻蛋黃、香菇滷肉、棗泥、五仁、蓮蓉、核桃、鹹肉、紅豆沙、鳳梨、鳳梨、椰子等,皮分為餅皮和酥皮兩種。像香菇瘦肉的魯肉餅、冬瓜蝦仁瘦肉餅和香甜的鳳梨酥都很受歡迎。
流行區域:台灣。習俗:以前,訂婚時男方扛一堆大餅到女方家,越多越體面,農業時代的人們依據喜餅的斤兩評判男方門第的高低。漢餅除了單賣,也常做成禮盒,兩入,即為對餅。四入、六入和八入,雙數寓意著成雙成對,還會放些糖果作為點綴。

西式喜餅

不再局限於“傳統中式喜餅”,延伸為新中式+西式喜餅,改良甜膩口感,包裝形式多樣,元素推陳出新,如異形喜餅、翻糖喜餅、定製喜餅、借鑑西式甜點製法,配色時尚,驅動喜事回禮新潮流。

歐式喜餅

口味特色:布朗尼蛋糕/法式藍莓乳酪塔/瑪德琳蛋糕等,以蛋糕類為主,西點喜蛋的改革鼻祖。口感奶香濃郁。習俗:英語中使用的“cake ”一詞,大約於英國13世紀時出現,來源於古北歐語“kaka”。蛋糕的原始稱呼是“甜的麵包”,歷史上第一個製作蛋糕的是埃及人。滿月送喜餅表示“蓬髮”的意思,祝福小寶寶將來蓬勃發達。婚禮蛋糕,據傳最早出現於古羅馬時代。蛋糕一詞則出自英語,其原意是扁圓的麵包,同時也意味著“快樂幸福”之意。
喜餅

DIY定製喜餅

口味特色:番茄羅勒寶石塔、朱古力滿分蛋糕、粉紅記憶甜甜圈、小熊寶貝翻糖喜餅、手工芝士餅乾。塔類、翻糖、等口味偏西式,多層口感、匠心手工、烘焙製作、加入堅果、果粒、果醬、可在喜餅表層DIY。

喜餅的派系

喜餅是中國糕餅的一個重要分類,根據地區劃分,可分為:京派、蘇派、廣派、揚派、寧派、閔派、滬派、津派、潮派、滇派、秦派、川派,其中又以京派、蘇派和廣派喜餅較為人熟知。

京派喜餅

口味特色:京派喜餅吸收了南方、北方的和漢、滿、蒙、回、藏等民族飲食文化精粹,融會了葷、素、甜、鹹的口味,重油、輕糖,酥鬆綿軟
流行地區:北京
代表品種:京八件(大八件+小八件)

蘇派喜餅

口味特色:蘇派喜餅餡料多用果仁、豬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調香,口味重甜
流行地區:江蘇省 江浙一帶
代表品種:清水玫瑰月餅、白麻椒鹽月餅、千層酥、蔥油桃酥、杏仁酥、綠豆糕、桃仁雲片糕、玉帶糕、五香麻糕等。

廣派喜餅

口味特色:廣東人在嫁娶誕生等人生大事上非常講究,仍保有濃郁而精緻的喜餅風俗。廣派喜餅用料精博,品種繁多,餡料多用欖仁、椰絲、蓮蓉、糖漬等,重糖、重油、重蛋,具有皮薄餡多,油潤軟滑,甜中帶鹹特點。
流行地區:以廣東為中心的珠江流域,以及南部沿海地區
代表品種:九江煎堆、倫教糕、蘿蔔糕、馬蹄糕、廣式月餅、豆沙軟角

揚派喜餅

口味特色:以黑麻、蜜餞、芝麻油為主,麻香風味突出,造型富於變化,小巧精緻、爽口松酥
流行地區:以揚州為中心,延展至鎮江、南京、蘇州、皖北一帶,史來以淮揚細點尤其著名
代表品種:桃酥、方酥、格子酥、黑麻椒鹽月餅、雙麻酥餅

寧派喜餅

口味特色:輔料多用苔菜、植物油,海藻風味突出;重糖淡油,以酥為主,軟脆兼有甜中帶鹹,鹹中透鮮
流行地區:寧波、紹興地區
代表品種:百果糕、茯苓糕、八珍糕、苔菜千層酥、三北藕絲糖

閔派喜餅

口味特色:重糖、重油,以當地優質糯米為主料,加入菇類、筍類、蝦乾、紫菜、桂圓等土特產,軟糯、甜鹹相宜
流行地區:福州一帶
代表品種:福建禮餅、什錦肉糕、雪片糕、松花糕

滬派喜餅

口味特色:餡料以赤豆、玫瑰為主,輕糖、輕油,輕口松香
流行地區:上海
代表品種:一口酥、蟹殼黃、巧果、海棠糕、高橋鬆餅

津派喜餅

口味特色:歷史悠久,品類繁多;重油、輕糖,酥鬆綿軟,口味純甜、純鹹
流行地區:天津
代表品種:耳朵眼炸糕、津八件

潮派喜餅

口味特色:餡料以豆沙、糖冬瓜、糖肥膘為主,蔥香風味突出
流行地區:潮州
代表品種:老婆餅、春餅

滇派喜餅

口味特色:甜鹹交織、香味濃郁
流行地區:雲南
代表品種:鮮花餅、雲腿月餅

秦派喜餅

口味特色:主要以小麥粉、糯米、紅棗、糖板油丁等為原料,具有餅起皮飛酥清香適口、糕粘甜味美、棗香濃郁等特點
流行地區:陝西
代表品種:陝西甄糕、大唐秦餅、水晶餅、迎春糕

川派喜餅

口味特色:口感甜肥軟糯,香酥鬆脆。餡料多用花生、芝麻、核桃、蜜餞、豬板油丁,糯米製品較多
流行地區:成渝一帶西南地區
代表品種:合川桃片、米花糖、龍鳳餅

傳統風俗

合婚餅俗稱「盒仔餅」,現通常使用「西餅」或「西式訂婚禮盒」。禮餅俗稱「大餅」,如芝麻餅、棗泥、蓮蓉、核桃、綠豆等漢餅禮盒。米香又稱「荖花」,俗云:「吃米香,嫁好尪」,吃了「米香餅」便能覓得一位好大婿。這三種都是送定時送。其中合婚餅是大家熟知的喜餅,不可缺少,而禮餅和米香可擇一訂製。
傳統禮俗是男方請命理師擇定嫁娶(結婚)吉日,於「送日頭」、「送日子」(請期),將「迎親帖」(日課表)連同「香燭、禮炮」與「日頭餅」(議定「日頭」、「日子」之禮餅),託媒人送往女家徵求同意,請其必要時「復日課」紅包禮一個,擇日之時價,取吉數),此即為「請期」。
俗稱:準新娘不可吃男方送來的喜餅,否則日後會「大面神」,即不會謙卑,常做出自我揄揚之態。或說:若準新娘吃了自身的喜餅,有將自身的喜吃掉,轉吉為凶之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