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溪土樓群

撫溪土樓群

撫溪土樓群主要為“五鳳樓”式和方形土樓的建築風格,規模宏大、巍峨壯麗,連片總長3000餘米,名樓鱗次櫛比,樓名多以煙號冠名,據土樓普查資料顯示,撫溪土樓群是永定土樓密度最高的土樓區域。區域內有天后宮、永隆昌、永豪樓、古渡口碼頭遺址、斷牆遺址等景點。其中“永隆昌”土樓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確認為“世界最高樓”,是永定方形土樓的典型代表。當地民間風俗“走古事”更是享有盛譽,曾參與第十六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第十三屆省運會開幕式的大型文藝表演和第二屆永定土樓節文藝踩街活動,得到海內外觀眾的好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撫溪土樓群
  • 位置:永定縣撫市鎮撫溪河南岸
  • 總長:3000餘米
  • 面積:近3平方公里
撫溪土樓群,天后宮,永隆昌,永豪樓,民俗走古事,風味小吃與特產,

撫溪土樓群

撫溪土樓群位於永定縣撫市鎮撫溪河南岸,連片壯觀的106座大土樓從東到西一字排開,總長3000餘米,面積近3平方公里。這些土樓保存比較完好,基本風貌尚存,土樓群中還有許多珍貴的文物古蹟,如閩西規模最大的天后宮,防洪堤及河運碼頭遺址等。
撫溪土樓群
永定縣政協經深入考察,認為撫溪土樓群可與永定縣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土樓群互為補充,進一步挖掘、保護、傳承撫溪土樓群豐富的客家文化資源,將其轉變為文化旅遊生產力大有可為。
福建永定縣政協提出的將撫溪土樓群的開發與保護列入縣“十二五”規劃的建議得到積極回應, 2010年12月,永定縣有關部門已將這一建議納入該縣“十二五”規劃修訂稿中。
在永定縣政府向社會各界徵求“十二五”規劃意見時,永定縣政協對撫溪土樓群旅遊開發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進行了闡述,建議將撫溪土樓群納入全縣旅遊發展“十二五”規劃,進一步加強保護和管理。永定縣政協還就撫溪土樓群的旅遊開發價值、發定位、景觀打造及運作方式、現有文物保護等提出了具體意見。

天后宮

是閩西規模最大的天后宮。天后宮即媽祖廟,革命時期被用於學堂,中間有一戲台。

永隆昌

“永隆昌”以高大著稱,為最花工日的土樓,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確認為“世界最高樓”,是客家方形土樓的典型代表。新民村的土樓永隆昌被列為土樓旅遊觀光點。該樓因受地形限制,部分以沙灘為基地,填平工程特大,從填壩動工到整修完工,前後整整花去28年。主樓高五層半,占地都有一萬多平方米。是方樓與五鳳樓的組合建築。主樓有福盛樓和福善樓兩座,合計有92個廳,746個房間,144座樓梯,7口水井
永隆昌永隆昌

永豪樓

CCTV-4國際頻道[走遍中國]《土樓春秋》第3集:黃金時代(2011年10月31日播出)節目通過永豪樓的財富故事,講述關於福建土樓發展的第一個高潮,同時,通過土樓內居住的居民黃達紅一家人展現永豪樓的現狀,和居民們對土樓輝煌時期的懷念以及對土樓未來的期望。
永豪樓位於撫市鎮新民村,據撫市《黃氏族譜》記載,它正式的名稱叫“五福樓”。奇怪的是,在該樓建成之後的160多年間,五福樓的名稱鮮為人知,永豪樓的名稱卻無人不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這裡的奧秘和工匠們有關,也和主持建樓的人有關。
撫市《黃氏族譜》記載,十三世祖黃寵齋一生務農為業,生有5個兒子,依次取名為永賡、永豪、永桂、永聚和永歧。黃永賡成年之時,正趕上永定條絲煙風靡大江南北的大好時機。為了發家致富,他和老二黃永豪商量後決定,由他只身前往湖南、雲南和廣西等地開拓市場,銷售條絲煙,家中諸事則由老二黃永豪統管:一是和幾個弟弟一起負責菸葉的收購、加工和營運;二是照料年邁的父母。兄弟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加上年輕人肯動腦筋,經營有方,不幾年,家道便漸漸殷實起來。 客家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富裕起來之後,當務之急便是買田建房添置“恆產”。黃氏兄弟也不例外,他們決定蓋樓。由於黃永豪成年累月在家搞經營,幾個弟弟又少不更事,因此建樓的重擔便理所當然地落在了他的肩上。兩兄弟約定,凡是與建樓有關的事一概由黃永豪全權處理。
《走遍中國》永豪樓《走遍中國》永豪樓
黃永豪人如其名,豪氣十足。他覺得,,樓就要建得宏偉、典雅、壯觀些。這樣,一方面可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也可以顯示出自己家族的雄厚財力。再說,五兄弟分家之後就是五大房,所建之樓既要有足夠的“單元房”(此為該樓的一大特色,在當時就有這樣超前的意識,實屬不易),又要有供收購菸葉的大廳以及加工條絲煙的手工作坊,同時還要有專供子弟讀書習武的學堂、武館等。於是他選擇了撫溪河邊的一塊十五六畝的土地作為樓址,然後又分期分批購進了可供建造10個單元、36個廳、270個房間的所有用料。這樣,自然耗資巨大,開銷不菲。
就在大樓施工進入緊張階段的時候,一天,老大黃永賡居然千里迢迢回家來了。他雖然常年漂泊在外,但魂牽夢繞的是建樓,寢食難安的仍是建樓——建樓畢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啊!還有,他對老二能否勝任建樓一事也心存疑慮,因此趁到外地跑生意之便順路回家看看。老二黃永豪乍聽到大哥到家的訊息,著實吃了一驚,他擔心大哥會責備他花錢太多,心裡一直忐忑不安,猶如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所以不敢貿然前去會見大哥。
黃永賡一到家,行裝甫卸,就心急火燎地朝建築工地走去。他立刻就被眼前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夯牆的揮汗如雨,運土的健步如飛,木匠師傅又是刨又是鋸,石匠師傅又是鑿又是敲……200多個施工人員各司各職,井然有序。他不禁心花怒放,手舞足蹈起來,讓人立刻把老二找來。黃永豪急切地問來人:“我哥哥都說了些什麼?”來人如實地把他哥哥的話說了一遍。這時,黃永豪才把懸到喉嚨里的那顆心放回到了原處,長長地吁出了一口氣。當他把建樓的構想及工程的進展情況一五一十地向大哥匯報後,老大不由自主地對他豎起了大拇指,連聲誇獎道:“二弟這幾年真是大有長進。有膽識、會辦事,好!樓就該這樣建,花多少錢也值得,這下我就放心了!”
該樓施工的時間很長,從動工興建到遷入居住歷時共7年,從遷入居住到全樓裝修完畢又經過了11年。建樓期間,各種工匠、小工的延請、安排及工資的發放,各種建材的購買和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等,一概由黃永豪親手操辦。在大樓落成之前,該樓並沒有一個正式的樓名。其間,有人問過工匠:“你在哪裡做工?”工匠回答:“在黃永豪家裡。”“在他家做什麼?”“建新樓”。問這個問題的人多了,有工匠脫口而出:“在永豪樓。”永豪樓,意思是黃永豪主持所建的樓。一傳十、十傳百,永豪樓就這樣傳開了。儘管在該樓全面竣工之後,樓主曾專門請人取了個很有內涵的名稱叫“五福樓”,寓意為五兄弟一齊幸福,但是所有工匠及村中老少都先入為主,或者認為五福樓的名稱在音韻上沒有永豪樓這一名稱響亮,因此仍習慣地稱之為永豪樓,並口口相傳,以至於家喻戶曉,遠近皆知。相反,其正式的樓名卻很少有人提起。

民俗走古事

永定縣客家古鎮撫市的“走古事”是客家鄉村民間鬧元宵的盛大狂歡活動,從清朝乾隆嘉慶年間以來,承傳不衰,人們通過這一活動,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相比羅坊走古事的狂歡,撫市走古事則是感受一種祥和的生活。
古事上街盛況古事上街盛況
撫市的客家人過完春節就開始了走古事的籌劃,正月初七初八晚上起,大鼓涼傘、花籃、舞龍、佯皋等古事每晚陸續在村里走門串戶,給每家每戶送去整年的喜慶祝福,家家戶戶都備好鞭炮迎接。到了十五、十六,隊伍會集中起來,加上裝扮好的彩車,到鎮上遊街,去祖祠拜祭祖先。
白天的古事是在天后宮集中並祭拜客家先祖和媽祖。古事集中後,規模較大的有三場,正月十五中午是社前村賴氏,十五晚上是中在村蘇氏,十六晚上是黃氏。現在姓氏區別已不是很重要了,很多別的姓氏、別村的親朋好友也加入隊伍,參與這一盛大活動,就是最後的拜祭祖祠回自家拜就行了。古事發展到近年,也已經沒有男女、老少之分了,重男輕女已經給取精華棄糟粕、移風易俗掉了,這些客家村子可謂是和諧社會新農村的最佳典範。
集中後巡遊的古事,既有“正神出巡”、“迴避”牌、大鑼等,也有墨鏡、牛仔帽、著馬甲、配獵槍的獵手等一起開路。古事配有繁複的十番樂、五色鑼鼓,大點的古事棚會配一組,隨行伴奏,民間韻味非凡。也有現代西洋樂隊,圓號、大號等。古事棚上,不僅用上了彩燈,還可以出現筆記本電腦、可以玩手機、看電視、喝飲料,相當現代化、年輕化。這些即保存有民俗傳統,又有洋為中用,體現了客家後代飄洋出海的全球視野和與時俱進,使民俗得到很好的傳承。 走古事多以歷代傳說故事、戲曲及現實生活中人物或情節裝扮,車載或抬著遊樂。常見故事有魁星點燈、桃園三結義、五虎將、六國拜相、七仙女下凡、八仙過海等。古事的表演形式多樣,有徒步走的、板車推的、騎馬的、轎子抬的、三輪車踩的、轎車/小貨車裝扮成彩車載的,即傳統又現代,可謂是人類地上運載工具史的完整演繹。
古事出發古事出發
古事中最具趣味性的莫過佯皋,又稱水滸,故事源自水滸眾英雄裝扮成各式人等,去法場劫人的事,有扮偷雞的、算命的、教書的、耍把戲的、瞎子、駝子、麻子、道士、二流子、和尚、男扮女裝帶孩子回娘家的小媳婦等,在踩街路上或開闊的地方有隨機表演,如偷雞、二流子揩油回娘家的小媳婦,麻子也上去湊熱鬧等,和觀眾互動性強,相當滑稽搞笑,生活感很強的民俗,絕不惡俗,是人民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
財神爺的古事棚向來是頗受歡迎的,沿途會向觀眾派金元寶/金幣/金條(徐福記的糖果或朱古力),向他叫聲財神爺,一般都會抓上一把向你那方向拋過去,搶到的人那可是相當的開心,叫財神的人高興,扮財神被叫的也高興,新年頭大家都圖個喜氣。
古事當然也少不了客家兒女下南洋的故事了:“船板燈”,一個洋味十足的小帥哥開著輪船載著一個個勤勞勇敢善良的客家兒女出南洋;“龍太子”,下南洋自然也仰仗龍太子們保一路風平浪靜、一帆風順。
古事走完,一般祖祠會加演傀儡仔戲,即客家木偶戲,或者播放電影。
古事吸引了遠近的人們,出古事、沒出古事的人家都忙裡忙外,要忙扮古事、組織隊伍,又要招待來觀賞熱鬧的親朋好友,不亦樂乎,全鎮沸騰。 目前撫市走古事已經列入福建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事中用到的十番樂演奏在福建和廣東也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元宵,走古事都吸引了許許多多的民俗愛好者前往觀賞、拍攝。
船板燈(下南洋)古事船板燈(下南洋)古事

風味小吃與特產

風味小吃以芋子包、芋子粄、風味獨特的“豬頭皮”和“牛肉巴”,以及煎豆腐、線面尤為出名。
園東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蜜餞、地仙草梅草茶和菜乾廣受歡迎,暢銷各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