撣邦

撣邦

撣邦,緬甸聯邦成員國,位於緬甸東部內陸,面積15.58萬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約609萬,撣族占60%。

首府在東枝市,是緬甸聯邦裡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據1996年統計,撣邦人口至少由26個民族組成,撣族占60%,有大量華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是一個以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通用撣語。行政區域上主要分為北撣邦、南撣邦和東撣邦。

撣邦多柚木林,以種植水稻為主,還有玉米、小麥、菸草、茶等。北部南渡附近有銀、鉛、鋅、銅礦。北部和西部有鐵路,分別由臘戍和東枝通向緬甸中部。中國畹町臘戌的公路是中緬陸上交通的重要通道。

撣邦境內有果敢佤邦勐拉等名義上歸屬撣邦的政治軍事實體。撣邦在歷史上曾為土司管轄領土,近代時被英國所占領,緬甸獨立後併入。撣邦與緬甸政府矛盾尖銳,1993年撣邦宣布脫離緬甸聯邦獨立建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撣邦
  • 外文名稱:Shan State
  • 行政區類別:自治邦
  • 所屬地區:緬甸東北部
  • 下轄地區:東枝、臘戌、景棟
  • 政府駐地東枝
  • 地理位置:中緬老泰交界
  • 面積:15.58萬平方公里
  • 人口:609萬(2017年)
  • 方言撣語
  •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南展機場
  • 火車站曼德勒火車站
  • 主要信仰:佛教、基督教等
歷史發展,行政區劃,軍事,民族,地理位置,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土地資源,交通運輸,航空,鐵路,公路,文化藝術,服裝,舞蹈與音樂,農業產品,教育衛生,旅遊觀光,獨立運動,

歷史發展

唐時,南詔興起於雲南西部,天寶十四年以後,形成了一個不受唐朝中央政府管轄的地方民族割據政權。緬甸境內的傣族或傣撣民族的先民均處於南詔的統治下。
緬人勢力崛起,建立了蒲甘王朝。蒲甘王朝興起後,緬族的勢力在向南部孟人地區和西南部阿拉甘地區擴張的同時,也開始向北部和東北部的傣撣民族地區擴張。
大理國時期的西部邊疆一直與印度為界,元朝時期雲南行中書省的西部邊界線亦沿襲不改,這一帶地區的傣撣民族仍在中國元朝的管轄之下。
蒲甘王朝末期,緬甸一度控制了“金齒” 的一些地區,元緬戰爭以後,蒲甘王朝衰亡,元朝先後於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在今緬甸太公城一帶設了太公路,至元二十七年 (1290年)在今瑞麗縣西南部境外的瑞麗江南北兩岸設了蒙憐路和蒙萊路,後又在今緬甸興威一帶的木都之地設了木邦路,後至順四年(1333年)又在緬甸本部設了邦牙等處宣慰司。因緬王領地“處雲南極邊”,雲南行省鞭長莫及,於1342年撤消了邦牙等處宣慰司,將其轄地仍交由緬王治理,作為元朝的屬國,不再隸屬雲南省,雲南行省西南部的一段邊界仍退回到太公路南部地段。這一帶地區的絕大部分傣撣民族當時仍在中國元朝的統治下。
元朝末年,今雲南西部中緬邊境一帶地區的傣撣民族以麓川為中心逐漸擺脫元朝的控制,明朝初期除了車裡等地區外,今中緬邊境兩側幾乎所有傣撣民族地區均被“麓川”所兼併。建文元年 (1399年),思倫法卒,原先被麓川兼併的傣族各部,紛紛脫離麓川政權而自立,明廷分別建立了許多土司政權,先設了孟養、 木邦、 孟定三府 ,隸雲南,又設乾崖 、 潞江、 大侯 、 灣甸四長官司,隸金齒。重新控制了傣撣民族的廣大地區。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緬甸東吁王朝統治者莽應龍攻占阿瓦後,便開始向今緬甸撣邦地區和德宏境內侵擾。先後奪去了木邦,侵占了隴川、乾崖、孟養等地。莽應龍死後,莽應里繼續為東吁國主,進一步向傣撣民族地區進犯,並一度侵入內地。明代後期,許多原先屬於中國的傣族地區淪於緬甸。
清朝初年, 一些早先附緬的傣族首領又在中緬之間徘徊 。
1885年,第三次英緬戰爭後,英國占領了緬甸王都曼德勒,隨即揮師北上占領整個緬甸,其殖民統治也隨之向上緬甸擴展。
1886年,英國將除了撣邦的上緬甸劃定為規劃區,即無須議會通過法律,總督可自行頒布行政法令直接管理的地區。眾撣邦仍然由撣族土司們統治,不隸屬緬甸本部。
1887年6月,南撣邦投降,1888年1月, 英國軍隊占領了北撣邦,基本上控制了撣邦大部,1890年,英軍才越過薩爾溫江,征服了撣邦的最後一個地區景棟。
1920年3月,撣邦土司接受了建立撣族聯邦的計畫。
1922年8月,英屬印度政府批准了該計畫。撣族聯邦由北部撣邦6個地區和南部撣邦35個地區組成,是與緬甸本部同級別的行政區,由總督直接管理。
1925年,改名為撣族聯邦行政區,為撣族聯邦專員所管轄,專員駐東枝。
1947年,撣邦與緬甸簽署彬龍協定。
1948年,共同從英國手中獲得了聯合獨立,是年基於彬龍協定與緬甸組建了緬甸聯邦。
1949年,緬甸以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名進入撣邦。
1960年,中緬雙方協商劃分邊界線,本來名義上屬於中國的果敢佤邦小勐拉南坎木姐等地,正式劃入緬甸撣邦。

行政區劃

東枝為整個撣邦首府,是喬冶、斯克特爵在英國統治時代所建,撣邦共有57個城市、1,705縣、15,775鄉,城市人口比例24.0%。撣邦共分為北部、南部、東部三個地區。撣邦北部包括24個城市,以臘戌為主要城市。撣邦東部包括8個城市,以景棟為主要城市。撣邦南部包括24個城市,以東技為主要城市。
撣邦
撣邦的地區
首府
主要的地方
北撣邦
臘戍
木姐、臘戍、昔卜、皎脈、瑙丘、南坎、南渡、南散
東撣邦
景棟
景棟、大其力、果敢、佤邦、小勐拉
南撣邦
東枝
南桑、東枝、萬薩拉、孟薩、孟別、育瓦迪
撣邦管轄11個縣和54個鎮區。
縣:木姐臘戌、皎脈、東枝滾弄老街景棟、孟薩、孟別、萊林、大其力
主要鎮區:木姐市:緬中邊境城市為緬甸對中國貿易門戶。
臘戌市:撣邦北部的一個重要的鐵路運輸樞紐,航空線路可通往各地。
南渡市:南渡市因有冶煉廠而出名。
景棟市:位於薩爾溫江以東,是一個重要城鎮。
東枝市(Taunggyi):撣邦的首府,人口38.1萬多人,其中男性18.5萬(2014年)城市人口26.4萬,通鐵路和公路。黑霍的機場。
行政區劃圖行政區劃圖

軍事

撣邦內的民族武裝主要有6個,分別是:果敢同盟軍、佤聯軍、小勐拉軍、德昂軍、北撣邦軍、南撣邦軍等等。
撣邦軍撣邦軍

民族

據1996年統計,撣邦人口至少由26個民族組成,撣族占60%,有大量華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是一個以撣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地區,通用撣語。撣邦為多種族邦,總人口約為582萬人。
撣族,在中國叫做傣族, 撣邦民族當中以撣族居多數,撣族人多居住於平原地帶。
果敢族漢族),居住撣邦北部,主要分布在果敢,多以農業、飼養蓄牧以及貿易為生。
佤族,居住於薩爾溫江東畔,多以農業為生。
僳僳族,多居住於撣邦南部,不習慣群居生活,多以農業謀生。
德昂族(波龍族/崩龍族),多居住于山嶺地帶氣候較冷地區,主要分布於南山市屬於撣北地區,多以種茶葉謀生。
景頗族(克欽族/景波族),居住於撣北山嶺地帶,多以農業為生。
在撣邦居住的景頗族在撣邦居住的景頗族
拉湖族(拉祜族),居住於撣邦東部,主要居住於和寮國交界的山嶺,以農業為生。
巴噢族,多居住在山嶺地帶,多以農業與種植洋蔥和馬玲薯謀生。
啊卡族(苗族),居住於撣邦東部,主要居住於和寮國交界的山嶺地帶,多以農業為生。
巴懂族(嘎央族),居住於“猛蘇”屬撣邦南部,多以農業謀生。
黑央族,紅央族以及花央族居住在撣邦南部和中部,主要在〝南展、可西、猛蘇〞等地,多以農業為生。
特努族,居住於撣邦西部平原地帶,多以農業為生。
安沙族,居住於茵萊湖旁邊,以農業、種菁菜、手工藝以及打鐵鑄刀為生。
懂樂族,多居於撣邦南部,多以農業謀生。
少數民族有安、卡木、他諾、巴列等民族等,多以農業為生。
其它還有英國統治時代自印度遷移到撣邦的印度人,居住撣邦北部地區,飼養家蓄和農業為生。85%的撣邦人民信仰小乘佛教,其餘信仰基督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原始宗教等。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撣邦位於緬甸東部,北與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接壤,東面與寮國和泰國相接壤,西面與克欽邦克耶邦克倫邦曼德勒省實皆省相連。
撣邦高原撣邦高原
撣邦位於撣邦高原,著名的山嶺間有江河谷地有黑河盆地、錫波盆地、登尼盆地和景棟盆地等。主要河流為薩爾溫江,該江發源於中國,流經撣邦,南流去。撣邦和寮國之間有湄公河界河。

地形地貌

撣邦大部份被雲貴高原包圍,一定意義上撣邦高原屬雲貴高原的外延。北部多為崇山峻岭,平均海拔1200米,約4000英尺,最高是2400多米。詹姆斯·約翰·斯文特在《上緬甸地區指南》中寫到:“除多牛(即麻栗壩)是幾英里起伏不平的盆地之外,整個果敢很少有大塊的平坦土地。薩爾溫山脈的山頂上沒有高原,也沒有完整的山脊,西面山坡,被小溪切割成大大小小的丘陵山地。這些山地多石灰石,布滿了山洞,有的山洞還特別深。這些岩溶裂縫,把水帶往地下。乾季,很多地方缺水。有很多地方,寨子在斜坡上,就像在香港和馬爾地夫的一些地方一樣。要蓋房子,先要把地基挖平。”撣邦平均海拔500-600英尺,萊良山為撣邦高原最高處,海拔8,777英尺。萊莊山(相威),萊班農山(景東),萊占山(猛耿)都高達8,000英尺以上。撣邦國內山谷廣闊、山巒森林遍布、丘陸起伏不平,自然景觀十分壯麗。
撣邦位置圖撣邦位置圖
亞洲最長的河流之一薩爾溫江(怒江)自中國西藏高原從北向南把撣邦一分為二,兩邊流域高山陡險達到6000-7,000英尺,這條江穿過撣邦、克倫尼邦、克倫邦、孟邦然後在莫拉明市流入莫答瑪灣。在撣邦,主要流入薩爾溫江的支流為西部的南帝河、南寧河、南班河、南定河、南淜河等;東部的南馬河、南男河、南卡河、南形河、南含河、南他河、南美工河等。湄公河是撣邦與寮國的分界線,在國之間的湄公河岸線長達120英里,自撣邦流入湄公河的主要支流是南浪河、南雷河、南邦河等,撣邦北部主要河流是南卯河(瑞麗江)和南渡河,撣邦南部主要河流是南作基河、南藍河、南擋帕河、南皮路河等。
撣邦許多江河隨著高山陡險流過,形成無數風景優美的瀑布,撣邦最大的瀑布位於景懂縣(猛乃)名叫“中昂瀑布”,最大的湖泊為海芽湖(茵箂湖),當地居民於湖面上築屋而居,為難得一見的景觀。

氣候

撣邦的氣候分為三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從3月至6月,氣溫平均在華氏(華氏溫度)70度至80度,唯有猛邁市扎龍縣溫度高達100度至104度(華氏溫度)之間,秋季從6月至9月,冬季從10月至12月,氣溫降到60度至40度(華氏溫度),若是高山地區溫度會降到30度(華氏溫度)左右。

自然資源

森林資源

較冷的高山嶺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主要為松林和竹類,氣候較熱的低洼地區,主要為柚木美登木、美抱木等,在峽谷平原地區,主要為草地平原,珍貴木材有:柚木、松樹、美登木、美抱木、美樂木、美梯桗木、美扎藍木、美麻邊木、香油木等等。

礦產資源

撣邦擁有豐富的礦物,如銀,鉛, 黃金,銅,鐵,鎷,錫,鎢,錳,鎳,煤,銻,雲母,寶石,大理石,鋅,鋁等。
班雍礦場(南渡市)出錫、鉛、銀、鎳、銅、銻等礦物,早在14世紀就有中國人到此尋找挖采各種礦物,1891年一名英國人繼續挖采,直到1909年才立成一個公司名為(BURMA CORPORATION LIMITED),1965年 前緬甸聯邦政府與公司方面經過商談合作之後更改名為 (BUMAR CORPORATION 1951 LIMITED),1965年緬甸軍政權以國有化之名沒收為己有。
拉咑哪點基礦場(作米市)出鉛、銀、錫、鎳等。摸彩礦場(摸彩市)出產鉛。
自然資源自然資源
嘎羅礦場(嘎羅市)。
萊麻礦場(排昆市)出產鉛和鎷。
朗考礦場(冒賣市)出產大理石。
南麻礦場(南奔市)出產煤、中等煤。
萊耿礦場(猛崩市)出產錫。
班別礦場(東技市)1963年發現,主要出產鐵和鎷,產量多達63噸。
此外,於猛堯、景東、冒賣、景康等市也都出產鐵礦。海燕、嘎、藍呵等市出產銅,互地區和薩爾溫江出產黃金,撣邦各地區出銻、雲母,荷奔市出錳,萊有、昔波、南馬南崩、東技、勐侗、崩巴景、嘎羅、打基等市出產煤,勐谷、勐密和勐蘇等市出產各種寶石,在撣邦至今尚未發現的有礦物之地還有很多地區。

土地資源

撣邦土地總面積2.3億畝,其中,耕地2080.7萬畝,保留林5103.2萬畝,原始森林6783.4萬畝,未開墾土地2802萬畝,不可用土地6330.1萬畝。

交通運輸

航空

撣邦共有7座機場⑴ 駭荷市⑵南展市⑶景棟市⑷猛薩市⑸大其力市⑹猛密市⑺臘戍巿。

鐵路

北部曼德勒(瓦城)-臘戍、南部打基-東技、南展-猛乃、昂班-萊菓。

公路

北部自木姐南坎)到曼德勒(瓦城),自相雨到滾弄-荷班,南部自打基到景棟 -大其力,中部昔波到萊良。此三條主要公路都可以通往每個城市,此三道血脈之路大部分都是自英國時代建立開通,新的路線較少,因此,某些路段都已進入過時損壞壯況,雨季時路面泥濘通行非常困難。撣邦除了和緬邦作邊界商貿之外,也與中國、泰國、寮國做邊界經濟來往。
撣邦最美麗的城市——景棟撣邦最美麗的城市——景棟
撣邦著名之橋共3座:大鍋橋(薩爾溫江)為公路橋,位於滾享-猛邊之間,柯格橋為鐵路橋,位於農口-作米之間,滾弄橋(薩爾溫江)為公路橋,位於滾弄-荷班。

文化藝術

撣邦撣語成為國語,大部分民族都會說撣語。在各民族地區也有自己民族方言,撣邦所用文字主要以撣文最為普遍,另外中文、英文、緬文、巴噢文、景波文、佤文、拉湖文等也被使用。

服裝

傣族男人一般穿大褲管長褲,喜愛用長布包頭,唯有女裝稍有區別。

舞蹈與音樂

撣邦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舞蹈,撣族主要舞蹈為孔雀舞、鹿舞、雙刀舞、棍舞、武舞等,主要樂器為長鼔、短鼔、笛子葫蘆笛、二胡一鑼等。

農業產品

撣邦適種經濟作物有:水稻、小麥、土豆、洋蔥、蒜、玉米、花生、芝麻、豆類、棉花、咖啡、茶葉、菸葉、香蕉、芒果、橘子、柚子、荔枝等。
土豆:撣邦土豆產量占全國產量的85%,總種植面積為32.811萬畝,產量36.49萬噸。其中南撣邦種植面積為26.1066畝,產量31.97萬噸;北撣邦種植面積為4.6194萬畝,產量3.08萬噸;東撣邦種植面積為2.0850萬畝,產量1.44萬噸。
玉米:撣邦玉米種植總面積382.07萬畝,產量為376.8億升。南撣邦種植面積為150.97萬畝,產量145.2億升;北撣邦種植面積為201.5萬畝,產量143.2億升;東撣邦種植面積為29.6萬畝,產量88億升。
芒果:撣邦芒果種植總面積12.19萬畝,產量為1.94億個。其中南撣邦種植面積為9.11萬畝,產量1.34億個;北撣邦種植面積為1.43萬畝,產量0.29億個;東撣邦種植面積為1.65萬畝,產量0.31億個。
畜牧業方面:撣邦的奶牛數量約為3205頭。
養殖業:撣邦皎邁養殖區占地468畝,有138家養殖場,撣邦約麻畜牧養殖區占地2578.02畝,共165家養殖場。

教育衛生

學校教學語為緬文和英文,當地民族之語言和文字,完全被緬甸當權者隔絕於校內教授,根據1985年緬甸軍政權管治之下的撣邦衛生方面,城市醫院共93所、 鄉村醫院31所、邊境地區醫院4所,其中不包括眉苗市與莫谷市。
居住於鄉村地區的撣邦人民85%得不到新進醫術治療權利,大部分仍依據傳統醫學治療病患,撣邦人民至今正面臨著各種災害疾病。

旅遊觀光

因萊湖是緬甸第二大湖,南北長22公里,東西寬10公里。該湖靠近撣邦首府東枝,以浮動的島嶼、水上房屋和漁民高超的划船技術(划船時將一隻腳纏繞在槳上)而聞名。
因萊湖的風景因萊湖的風景

獨立運動

1947年2月12日,撣邦克欽邦欽邦緬甸本部於撣邦境內彬龍小鎮上籤署〈彬龍協定〉,協定之目的為聯合撣邦、緬甸、克欽邦、欽邦及英國統治下的各邦,聯合向英國爭取聯合獨立。
1948年1月4日,聯合獨立成功,緬甸聯邦誔生。國家依《緬甸聯邦憲法》運作。
1952年,緬甸藉驅逐中國國民黨殘軍為由,進軍撣邦。
1964年,撣邦人民組織正式之撣邦軍,正式為收復撣邦國土而努力。
1968年,緬甸共產黨進入撣邦東部,並於當地成立人民軍,人民軍主要由當地佤族組成。
1988年10月26日,撣邦眾民族民主聯盟成立。
1989年3月12日,彭家聲的部隊於果敢宣布脫離緬甸共產黨。並建置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定。4月,林明賢之815軍區宣布脫離緬甸共產黨,並另立門戶組織撣邦東部同盟軍。同年,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定。4月17日,鮑有祥之佤部隊於佤邦宣布脫離緬甸共產黨,並成立緬甸國家團結黨隨後更名為佤邦聯合黨,武裝部隊命名為佤邦聯軍。5月18日,佤邦與緬甸軍政權逹成停戰協定。
1990年,緬甸舉行全國普選,昆吞屋領導撣邦眾民族民主聯盟在撣邦地區取得壓倒性勝利。同時,翁山蘇姬女士領導之全國民主聯盟在緬甸本部地區也取得壓倒性勝利。選舉結果被緬甸軍政權否定。
1993年12月12日,撣邦軍領導坤沙,宣布撣邦脫離緬甸聯邦獨立建國。
1996年1月24日,坤沙領導撣邦軍在佤軍、緬軍、泰國政府壓力下,向緬甸軍政權投降。11月16日,撣族民主聯盟在海外成立。撣邦軍分裂為北撣邦軍和南撣邦軍,分別與緬甸軍政權達成停戰協定。
2003年,撣邦軍不願投降之部隊於南撣邦老泰亮山正式建置南撣邦軍,並繼往開來為收復撣邦國土而努力。
2005年3月25日,流亡於加拿大的緬甸聯邦第一任總統蘇瑞泰之長子召坎帕與南撣邦軍第758旅合作建置撣國過渡政府。南撣邦軍因此而呈現分裂狀態。4月17日,撣國過渡政府又再次正式對外宣布撣邦獨立。
2006年5月24日,撣邦憲法起草委員會,公布第一版撣邦憲法草案。7月16日,撣國過渡政府軍方不支緬甸軍政權圍剿,與緬甸軍政權達成停戰協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