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動脈穿刺術

撓動脈穿刺術是一種內科與外科治療之間的手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與股動脈穿刺、頸動脈穿刺同屬於介入治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撓動脈穿刺術
  • 方式:介入治療
  • 介於:內科與外科治療之間
  • 性質:新興的學科
技術簡介,經撓動脈造影術,撓動脈,撓動脈穿刺導管射頻消融術,RA-介入栓塞術,

技術簡介

RA(撓動脈)-介入治療術是介入治療的一種方式,介於內科與外科治療之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與股動脈穿刺、頸動脈穿刺同屬於介入治療。通過在介入成像系統DSA的引導下,將治療藥物,設備直接作用病灶部位,具有安全、微創、副作用小、治療費用低、術後恢復快等優勢。對於腫瘤、骨科疾病、心血管疾病都能起到很好的療效
DSA血管減影成像系統DSA血管減影成像系統

經撓動脈造影術

RA-冠狀動脈造影術,是目前最佳的冠心病診療方式,手術的醫生能夠直觀的看到冠狀動脈病變的範圍和病變程度,對於冠心病的診斷率達98%以上,被醫學界譽為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
64為彩超64為彩超
RA-冠狀動脈造影術禁忌症
RA-冠狀動脈造影術作為一種更為安全、快捷的治療方式,深受患者青睞,值得注意的是RA-冠狀動脈造影術是存在一定的禁忌症的,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需加以注意:
1.對碘過敏者;
2.合併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3.合併嚴重心律失常和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等;
4.電解質紊亂;
5.嚴重肝、腎功能不全。
RA-冠狀動脈造影術優勢
一、 不影響正常生活,患者在術後便能自己走回病房,大小便能完全自理;
二、 痛苦小,在術後只需要進行繃帶加壓處理,無需進行沙袋加壓,無需制動臥床;
三、 不易感染,撓動脈穿刺便於術後消炎護理,因而不易出現感染;
四、 不易形成血栓,撓動脈穿刺無需進行沙袋加壓,對血流影響小,因而不易形成血栓;

撓動脈

A-介入支架置入術為中國心臟介入治療中心目前採用的冠心病診療方式,通過使用不同的介入耗材,藉助血管成像設備將造影劑、支架等作用冠狀動脈,除了是能夠用於冠心病的支架治療外,還能明確診斷關心病,以及在術後進行療效評估。
一、不損傷正常組織:通過介入導管直接到達狹窄的冠狀動脈,無需開胸,切開心臟,因而對正常器官無損傷;二、微創:不需由胸或經背部切開,只需經撓動脈穿刺,不影響美觀,創口只有2mm;
三、無副作用:無需全身麻醉,避免了麻醉藥劑對身體器官的損傷。病人在術中始終保持清醒狀態,能隨時將自身感受告知手術醫生,提高了手術安全性和成功率;
四、術後無需制動臥床:手術只需一小時就能完成,術後即可自己走回病房,大小便能完全自理,無需制動臥床;
五、實時療效評估:藉助血管成像設備DSA能即時對手術療效進行評估。
RA-介入支架置入術適應症
1.冠心病。主要有冠狀動脈狹窄、阻塞以及由於冠狀動脈狹窄導致的不穩定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塞、不穩定型心絞痛、勞力型心絞痛、法洛四聯症等;
2.腎動脈狹窄;
3.複雜先心病,包括肺動脈狹窄、肺動脈阻塞以及肺動脈狹窄引起的肺動脈高壓等。
RA-介入支架置入術操作
RA-介入支架置入術是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對撓動脈進行穿刺。在介入系統DSA的引導下將導絲精確送到血管狹窄位置,隨後將帶球導管送至狹窄病灶處。使用球囊擴張狹窄血管後釋放處於球囊上的支架,即完成手術。
RA-介入支架植入術的術前注意事項
1.術前準備:術前應預先口服抗血小板藥物3天,術後連續口服9個月,同時有效控制血壓、血脂,預防支架內再狹窄或血栓阻塞,保證治療效果;
2.術前檢查:術前通常要做心臟二位片、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查,明確病變程度、病變性質。還需要抽血化驗血常規、凝血常規、肝腎功能電解質、血脂、血糖、血型,還有傳染病等的篩選;
3.術前注意事項:術前需要禁食6小時,禁水2小時,但是除停服手術當日降糖藥及手提阻滯劑外,要照常服用日常的口服藥(服用巴米爾請用溫開水泡服)。術前半小時排空大小便,取下身上所有飾物。
RA-介入支架置入術後注意事項
RA-介入支架置入術雖然併發症極少,但在術後如果是不加注意,依然是會給身體帶來一定傷害的,所以在術後的護理是必不可少的,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穿刺局部:本手術是穿刺動脈拔除動脈鞘管後壓迫20分鐘左右,彈力繃帶加壓包紮,觀察傷口處有無出血,如包紮的敷料有滲血應及時通知醫生;
2.觀察機體狀況:查看血運是否通暢;有無明顯發涼皮溫過低現象;皮膚顏色是否紫紺;有無局部疼痛麻木;觸摸足背搏動情況,是弱還是無及時鬆綁;
3.飲水和飲食:病人回房後多飲水以加速造影劑排泄。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吃得過多過飽。不宜喝奶製品或生冷食物,待可下床活動後再如常進食;
4.病情觀察:患者回病房後嚴密觀察生命體徵的變化並聽取患者主訴。做術後心電圖並給與24小時心電血壓監護。

撓動脈穿刺導管射頻消融術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指心搏頻率與節律、心律起源部位、衝動傳導的一項或者是多項存在異常。正常的心律起源於竇房結,頻率為60次~100次/min,比較規則。竇房結衝動經正常房室傳導系統順序激動心房和心室,每次衝動的傳導時間 恆定;衝動經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肯野纖維到達心室肌的傳導時間也恆定。一旦衝動傳導時間出現異常、紊亂等情況時,就會出現心房、心室的異常搏動,引發房顫、室顫、早搏等症狀,我們稱之為心律失常。
如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的話容易出現早搏、心動過速等。患者常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睡眠質量差,除影響到正常工作外,如存在冠心病的患者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心肌梗塞病人出現室性早搏,會有生命危險。嚴重心律失常患者可出現心前區劇烈疼痛、抽搐、暈厥及猝死,冠心病的猝死率最高,約占總猝死病人的70%~90%因而對於冠心病需引起高度的重視。
RA-介入導管射頻消融術優勢
RA-導管射頻消融術是孫秀成帶領的專家團隊歷時5年開創的一種全新的心律不齊治療手段。集合了射頻消融、DSA介入技術、血管成像技術等多種醫療手段,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最佳方式,對於各類型生理電異常引起的心律失常都有極佳療效。相比於經股動脈穿刺介入導管射頻消融術而言,經撓動脈穿刺的RA-導管射頻消融術具有更好的療效,且術後無需制動臥床,極大降低了受到感染和形成血栓的幾率,具有明顯的優勢。
一、不損傷心臟:射頻電流對心肌局部造成損傷非常局限,約3-4毫米直徑範圍及深度,不會影響心臟功能;
二、微創:不需由胸或經背部切開,只需經撓動脈穿刺,不影響美觀,創口只有2mm;
三、無副作用:手術是在局麻狀態下進行,病人在整個手術中都是清醒的,隨時可將自已的感受告訴醫生,避免了全麻的副作用和手術風險;
四、恢復快:手術時間短,手術時間在一小時內就能完成,手術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動,兩到三天就可以出院;
五、痛苦小:RA-導管射頻消融術是在撓動脈進行穿刺,易於術後護理,不會出現感染,不會形成血栓,無需忍受制動臥床的痛苦,大小便能完全自理;
六、實時療效評估:經心內電生理檢查便能證實手術是否成功。
RA-導管射頻消融術適應症
RA-導管射頻消融術作為目前最好的治療方式,對於絕大多數的心律失常患者都能取得很好的療效,患者在進行治療前需積極配合醫生做好各項檢查,只有在符合治療條件的情況下才能接受治療,避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1.房室折返型心動過速:房室間存在著先天性“旁路”。
2.房室結折返型心動過速:房室結形成“雙徑路”,電流在適宜條件下,在兩條徑路形成的折返環快速運行,引起心動過速。
3.心房撲動:房撲是心房存在大環路,電流在環路上不停地轉圈,心房跳動250-350次/分,心室一般在150次/分。
4.房性心動過速:房速是左心房或右心房的某一局部有異常快速發放電流的“興奮點”或者在心房內有小折返運動。
5.室性期前收縮:主要用於臨床症狀明顯的單源性的頻發室早;常常由於心室“興奮灶”引起。
6.室性心動過速:包括特發性、束支折返性和疤痕性室速等。
7.心房顫動:房顫是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研究發現房顫的觸發是因為與心房相連的大靜脈上的“心肌袖”發放快速電衝動,另外房顫的持續與心房自身重構也有關。
RA-導管射頻消融術前準備
在進行RA-射頻消融治療前,醫生會詳細的告知患者需注意哪些事項,患者應遵從醫囑,積極的進行配合,避免給手術造成影響,從而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1.加強心理護理,根據病人的年齡、文化程度、心理素質不同,採用適當形式向病人及其家屬說明所治疾病的發病機制、RFCA的治療目的、意義及大致過程、術中術後注意事項和術中配合。對精神過度緊張的病人術前可遵醫囑給予地西泮10mg肌肉注射。
2.做好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小板計數,B肝表抗,肝腎功能,血型測定,ECG、都卜勒超聲心動圖等檢查。
3.術前一日備皮,清潔雙側撓動脈預選穿刺點皮膚。術前常規要求病人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至少5個半衰期,對於依賴抗心律失常藥物控制症狀的病人可收入院後在監護下停藥。術前1~2日訓練床上排尿,手術當日早餐禁飽食。
4.物品準備,備好氧氣,吸痰器,除顫儀,心電圖,心電監護儀和各種急救物品及藥品。
RA-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步驟
患者在術前如果是對治療過程有所了解的話,能夠減少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以下就是進行RA-導管射頻消融治療的步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進行穿刺點皮膚消毒,在穿刺點進行局部麻醉;
2.穿刺預定部位的靜脈/動脈血管,建立穿刺點到心腔通路導管路徑,進行電生理檢查;
3.記錄心臟不同部位的電波活動,進行適當的電刺激誘發心律失常,對異常電波進行分析,準確找到病灶;
4.將射頻消融電極準確送到病灶部位,傳送射頻電流進行消融。阻斷異常電波傳播路徑,從而根治心率失常;
5、進行心內電生理檢查,檢查結果正常則手術完成。
RA-導管射頻消融術術後注意事項
中國心臟介入治療中心孫秀成主任指出,RA-介入導管射頻消融術雖然損傷小,但在術後如果沒有做好相關的護理的話依然是會給身體帶來一定傷害的,所以術後護理顯得尤為重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射頻消融術後患者須按照醫囑臥床靜養,靜脈穿刺處沙袋壓迫6小時,動脈穿刺處沙袋壓迫8-12小時,並患肢制動(限制不動),注意觀察是否出血;
2.臥床期間飲食宜選擇易於消化的食物;
3.射頻消融術後應密切觀察患者心率和心律情況,如有不適及時向醫生匯報,必要時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和胸片等檢查;
4.射頻消融術後患者會存在一定的不適,此時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
5.術後1周后可恢復正常活動;
6.出院後如有復發,應及時前往醫院接受治療;
7.射頻消融術後需要抗凝治療,一般需要1-3個月的抗凝藥物,具體視患者的心律、年齡和全身情況而定,其他藥物需遵醫囑和患者具體情況而定。

RA-介入栓塞術

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常見類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總數的約15%。胎兒期動脈導管被動開放是血液循環的重要通道,動脈導管未閉常見於早產兒,在妊娠滿28周前出生的嬰兒中發生率可占80%,出生後約15小時發生功能性關閉,出生後一年在解剖學上應完全關閉。若持續開放,並產生病理生理改變,即稱動脈導管未閉。
RA-介入封堵術是在介入系統DSA的引導下,經撓動脈穿刺,建立病變部位到穿刺點的通路,置入傘狀封堵器、鋼絲圈等封堵材料,達到阻斷異常血流信號,恢復機體正常血運的目的,目前主要用於治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以及動脈導管未閉等心血管疾病。對於動脈導管未閉治療效果尤為明顯,該技術具有手術時間短、及時療效評估、副作用小、術後恢復快等優勢。
RA-介入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是孫秀成主任在經股動脈穿刺進行介入封堵的基礎上研究發展而來,其最大的技術亮點就是通過較細的撓動脈進行動脈導管未閉的介入封堵。術後無需進行沙袋加壓處理,對於血運影響小,不易形成血栓,且術後護理簡單,不易出現感染。RA-介入封堵術充分考慮了患者的感受,術後無需制動臥床,在極大的程度上減少了患者在治療後承受的痛苦,在多次學術研討會上被譽為心臟介入治療的最新創舉。
RA-介入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優點
RA-介入動脈導管栓塞術為孫秀成在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深造期間帶領研究小組經過5年的反覆臨床試驗所創立,技術水平遠遠高於國內,處於國際領先水平。相比於以往的介入治療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進,具有以下幾大優勢:
優勢一、損傷小,術後恢復快,無需在胸背部切口,僅在腹股溝部有2~3毫米的切口。無需打開胸腔和心包,更不需要切開心臟,對心臟幾乎毫無損傷,術手48小時可下地走路術後恢復快,更重要的是不影響以後的勞動能力;
優勢二、無副作用,只需要進行局部麻醉,避免了全身麻醉對大腦、肝臟、腎臟等器官的毒副作用,避免了全身麻醉帶來的風險;
優勢三、不需要輸血,由於介入治療出血少,不需要輸血,避免了輸血可能引起的傳染病,如肝炎、愛滋病等;
優勢四、手術、住院時間短,介入治療手術時間較短,以封堵一個房間隔缺損為例,手術所需時間僅需30分鐘左右,一般不超過一周可出院。
優勢五、無排異現象,由於目前使用的封堵器均為鎳鈦記憶合金製成,無抗原性,在體內不會產生排異反應
優勢六、費用低,相比開胸手術治療費用低,並可以通過醫保正常報銷,也可享受到當地的新農合報銷政策;
優勢七、痛苦小,術後患者即可自行會病房,大小便能完全自理。術後無需進行制動,患者痛苦小;
優勢八、無需沙袋加壓,不易形成血栓、易於護理,減少出現感染的幾率。
RA-介入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注意事項
RA-介入封堵術術前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做好術前的相關檢查及準備工作,避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1.術前檢查: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血型、肝腎功能等常規檢查。此外還需要根據患者病情進行聲心動圖、胸部X線片以及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專項檢查。
2.術前準備。①局部備皮、抗生素皮試等;②患者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專家解答相關問題;③術前應禁食水8~10小時,保證良好的休息和睡眠;④封堵術前2天應開始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類藥物,在專家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病情服用相關藥物。
RA-介入封堵術治療步驟
因RA-介入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相比於經股動脈穿刺行動脈導管未閉封堵對於手術醫生、設備和技術的要求更高,因而患者需選擇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
1.在局麻或全麻下經皮穿刺撓動脈;
2.進行血管造影,將介入導管插至正確的動脈、靜脈血管,進行造影劑的注射;
3.確定缺損部位大小,選擇合適封堵器;
4.建立輸送軌道,通過撓動脈建立通往動脈導管未閉部位的通道;
5.植入封堵器。將導引鞘管裝載進輸送長鞘,通過輸送鋼纜將封堵器推入輸送長鞘,通過建立的軌道到指定位置,釋放封堵器,確定完全封堵,無分流後撤出導管。
RA-介入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的術後護理
完成RA-介入動脈導管未閉栓塞術後,患者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使得身體能夠儘快回復,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命體徵監護:患者術後入ICU,24h持續心電監護,橈動脈有創血壓持續監測,專有護士持續床旁監護,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搶救;
2.呼吸道護理:患者術後病情重,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部感染,肺不張;
3.術側肢體的護理:介入封堵術後24h內肝素化,所以術後穿刺部位防止出血形成血腫。術後ICU護士要觀察穿刺部位包裹壓迫的紗布卷的鬆緊是否適度,注意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血,傷口周圍皮膚有無腫脹、疼痛,肢端皮膚的顏色、溫度有無異常等。一旦存在異常,需及時進行處理;
4.體溫監測:術後患者因為手術反應一般體溫均高於平常。此外術中切口污染也可致體溫升高,導致心內膜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