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控

控,出自日語“コン(kon)”,取complex(情結)的前頭音,指極度喜歡某東西的人,喜歡的東西要冠在“控”字之前,例如:蘿莉控、正太控、女僕控、軟妹控、御姐控、大叔控、明星控、減肥控、星座控等。在名詞後加上即成為“很喜歡某物”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搜尋控
  • 表現:搜尋依賴症
  • 時間:2010年1月12日早上7點
  • 狀態:打不開百度就心慌
名稱與起源,“搜尋控”激增的原因,為何國內“搜尋控”多是“百度控”,“搜尋控”的日子,專家提醒:四招遠離“搜尋依賴症”,“搜尋控”小測試,

名稱與起源

搜尋控指的是由於百度等搜尋引擎,因為其強大的功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讓很多上班族染上了“搜尋依賴症”,從而導致“打不開百度就心慌”的狀態。

“搜尋控”激增的原因

從草根到精英 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剛從浙大畢業來津工作的小曼,因為工作性質,往往要東奔西走。她習慣於在出門之前上網,給自己要去的地方“定位”:“我是個路痴,搜尋引擎提供的地圖服務救了我。”
“我的電腦主頁就是百度搜尋,”南開大學大一學生小陳說,“小到門口的蓋澆飯好不好吃,大到畢業應該選擇哪個工作,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是現在網上搜不到的。”
小曼和小陳這些80後、90後,被稱為“搜尋引擎一代”——出門前搜尋一下天氣情況甚至運氣指數,吃飯前搜尋一下美食地圖,逛街前搜尋一下打折信息,放假前搜尋一下最新電影、音樂,火車飛機票價,工作前搜尋一下相關資料。如果無法通過搜尋解決,還可以通過“百度知道”、“愛問”等渠道將問題提出來,只要地球上有人知道,就會有答案。
25歲的媒體從業者杜琳這樣概括:“從早上睜眼到晚上閉眼,我的生活離不開搜尋。這年頭,還有誰上網不用搜尋的嗎?”
去年,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搜尋引擎市場調查報告》中顯示,44.71%的網民每天至少兩次使用搜尋引擎。此外,每天使用一次搜尋引擎的用戶也占到了17.2%,這意味著每日使用搜尋引擎用戶數高達61.9%。
可以說,不管你是專家教授,還是農民學生,只要一根網線、一個搜尋框,就能打開一扇通往信息世界的大門。更重要的還在於,打開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不管你是歐巴馬,還是平頭百姓,結果都一樣。這背後體現了一種樸素追求——信息面前,人人平等。
2007年,第三代智慧型中文搜尋引擎的主設計師、被稱為“中國搜尋引擎第一人”的陳沛在其《搜商:人類的第三種能力》一書中,第一次提出“搜商”的概念,並把它稱為人類除“智商”、“情商”之外的第三種能力。“搜尋引擎能幫我們搜尋到想要的信息,還能幫助我們尋找秩序感,消除我們對信息的焦慮感。”

為何國內“搜尋控”多是“百度控”

國內最早:百度是國內最早的商業化全文搜尋引擎,成立於2000年1月。
市場份額最大:百度占中國搜尋市場的收入份額是70%。
詞條最多:中文百科已經有接近200萬個詞條,相當於20本大英百科全書;百度知道已經解決了7000萬個網民提出的問題,相當於700本《十萬個為什麼》。
信息最全:目前,百度收錄的所有網頁,一個人看完需要整整1500年。
點擊率最高:獨立IP應該在2千萬到4千萬之間,日點擊率在3億左右。

“搜尋控”的日子

2010年1月12日早上7點,“百度搜尋”遭到黑客攻擊,長時間無法正常訪問,範圍涉及國內絕大部分省份。
把百度作為生活、工作常用工具的“搜尋控”們,這一天早上遭遇了大杯具。最開始,有網民認為這只是一次小故障,留言多是“圍觀”、“鼓掌”之類,頗有點“幸災樂禍”。還有網友調侃說:“百度被黑了,谷歌的今日音樂推薦《今天是個好日子》。”然而,隨著百度不能訪問時間的拉長,一些“依賴”百度的網友們發現,“太不方便了,什麼時候好啊”,“沒有了才知道重要啊”。
也有網友藉此次事件,反思日常生活對搜尋引擎對網路的依賴。“沒有了百度,就找谷歌;沒有谷歌,就找Bing……突然發現,如果沒有這些搜尋引擎,工作癱瘓,連鎖反應就是生活癱瘓,這就是依賴,無原則的依賴。會不會有那么一天,人類失去對網路的控制力,變成了奴隸。”
近年來,心理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強迫症”——“關鍵字搜尋”:有一部分人群,手握滑鼠,每見到生疏一點的辭彙,必然搜尋一下;如果哪天搜尋引擎罷工,他們會坐立難安,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特別是一群“史上最牛的職場達人”宣稱自己達到了“三不境界”:不記憶任何資料、不思考任何問題、不撰寫任何文案。這都是因為百度等搜尋引擎的強大功能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讓很多上班族染上了“搜尋依賴症”。
本市網友“vivi”表示自己就是標準“搜尋控”——從來不記網址,都是利用搜尋引擎來尋找;在寫一點東西之前,不搜尋一下,根本無法下筆。而她自己甚至在寫一些工作總結或者回答老總問題前,都要直接在搜尋欄里輸入問題。
由此,一些搜尋引擎更是“順應”這種心理,推出網友互動形式的搜尋服務,讓網友來互相回答這些問題。
搜尋控”一族的口號是:“知之為知之,不知搜尋知。”於是什麼東西都懶得去記了,反正到時候一搜就是了。這也是一個無法炫耀博學的時代,因為給任何人5分鐘,一搜,他就和你一樣博學了。
以前有“搜尋控”的“晚期患者”沉痛地告誡後來者說,搜尋什麼都行,可千萬別搜尋自己或別人的名字,否則後果是很嚴重的。但是越不讓人搜,人家越要搜,結果就是又一位“患者”誕生。
當然,對於信息的迷戀,還有其他的表現:比如部落格裸奔,或者在維基百科上瘋狂投稿等。而網上一個有關“百度知道”的帖子,更是讓人失笑:一位網友在“百度知道”中提出問題:“百度的網址是什麼?急啊!”一位網友回答:進入一個入口網站,然後搜google,進入google主頁,然後搜“百度”,就可以找到百度的主頁。

專家提醒:四招遠離“搜尋依賴症”

著名心理學家張怡筠表示,由於對搜尋引擎的過分依賴,讓太多網民不再費力去記憶,不再絞盡腦汁思考問題,不再為一個觀點而爭論,“不記、不想、不爭”,已經是許多都市白領最普遍的網際網路行為。“以前人們覺得自己的大腦應該是知識的蓄水庫,然而現在年輕人的大腦卻像抽水馬桶一樣,一切知識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喪失了基本的積累。”針對不少迷戀搜尋的白領朋友,張博士建議:
1.不要給自己太高的要求,如果已經有了搜尋成癮的情況,分步驟慢慢戒,不如先要求自己雙休日不接觸電腦。
2.每一次看電腦時都有意識地提醒自己、問自己,做這些事情是不是必要的,給自己設定10分鐘搜尋時間,如果持續太久,不如乾脆喝個茶,上個洗手間,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轉移一下對電腦的注意力。
3.經常讓自己跟自己的大腦做辯論:“我真的有必要了解這些東西嗎?”“這些信息對我很重要嗎?”如果上網的時候被網頁上的大標題所吸引,要及時制止自己的好奇心。
4.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每天只有24小時,不能沉溺在網路搜尋和連結中,因為怎樣合理利用自己的時間決定著你有什麼樣的人生。

“搜尋控”小測試

(凡回答是的,請加1分,回答否的,不加分)
1.當別人向你請教問題無法想出答案時,是否會上網搜尋一下?
2. 在需要斟酌某個字句時,是否會打開搜尋引擎尋找答案?
3. 在網上無所事事時,是否會打開搜尋引擎發獃或隨便輸入一個詞搜尋?
4. 看到網站廣告時,是否基本不去留意網站網址,而只是記住網站的名稱,留待以後需要時搜尋?
5. 需要編寫年終總結、畢業論文、會議論文時,你是否會先搜尋一些範例並參照編寫?
6. 頭腦里冒出一個可能讓你發財的新想法時,你是否會趕緊上網搜尋一下看看是否已被別人捷足先登?
7. 如果馬上要和別人討論一個你並不熟悉的領域時,你是否會趕緊先搜尋一下,儲備背景知識,然後出動?
8. 當你即將奔赴一個陌生的地方,你是否會先打開搜尋引擎頁面,查閱當地的地理人文、風俗習慣,然後再啟程?
9. 當你被突然問到一個複雜的問題時,你的頭腦中是否會冒出若干個關鍵字,而非連續的句子?
10. 你是否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凡是我想到的,別人都想到了;凡是我想知道的,一定有人知道答案?
讓我們來看看你的得分
10分至8分:糟糕!你已經染上嚴重的搜尋引擎依賴症!
7分至5分:注意!你已經具有搜尋引擎依賴症的典型症狀,並逐漸走向搜尋引擎依賴症的黑洞。
4分 至1分:萬幸!脫離搜尋引擎你可以過正常生活。
強烈建議首先做一下上方的測試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