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奇獵異在瑤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搜奇獵異在瑤山
  • 地理標誌:廣西巴馬、都安、馬山、隆安、平果等縣
  • 節日:達努節、盤王節
  • 民族:瑤族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山地民族,它的分布很廣,遍布中國的廣西、貴州、雲南、廣東、湖南、江西六省區的140多個縣,乃至海外許多國家。其族系分支也多不勝數:有盤瑤、茶山瑤、花籃瑤、山子瑤、坳瑤、東山瑤紅瑤、番瑤、花頭瑤、蘭靛瑤、大板瑤、土家瑤、白褲瑤、過山瑤、八排瑤、布努瑤、平頂瑤......等等等等,各支系及不同地方的瑤族各有各的風俗、方言和服飾,如果讓各支系的族人聚會一堂,光是五花八門的服飾已叫人看得眼花繚亂了。
不過,如果你到廣西金秀的瑤族博物館來,就真的可以看到瑤族大家庭琳琅滿目的服飾;這個世界上唯一的瑤族博物館之所以設在這裡,是因為世界各地的瑤族人尋根問祖時,必定會來到廣西這個“瑤族之鄉”。族系龐雜的瑤族,要觀全貌可不容易,但是在廣西卻能看到瑤族最豐富多彩的奇風異俗,儼然是一座活的瑤族博物館。
盤瑤歡天喜地“跳盤王”
生活在桂北地區的盤瑤,是瑤族的一個主要支系。
盤瑤人相信,他們是瑤王(又稱盤瑤王)的子孫。傳說中的盤王是古代一位大智大能的英雄,為民族立過不少汗馬功勞,被招為國王的駙馬。盤王與公主結婚後,依山而居,男耕女織,生下6男6女。有一天盤王上山打獵,被一頭羚羊撞下山崖,不幸身亡。他的子女為了念父王,便用羚羊皮蒙成長鼓,擊鼓以示悲憤。
這個故事,據說就是盤瑤每年在瑤王生日的農曆十月十六過盤王節的來歷。
儘管盤王節的來歷似乎帶些傷感的色彩,但是盤王節卻是歡樂的節日。在金秀大瑤山,瑤族人從十月十五日就開始展開(跳盤王)。節日當天,瑤寨的祭堂掛起了盤王的畫像,人們在族長的帶領下用供品祭祀盤王,族長唱差盤王歌,歌中敘述了盤王的功績。
次日清晨,在鑼鼓喧天、鞭炮轟鳴中,人們聚集在廣場上(跳盤王),載歌載舞以謝盤王的恩德,並祈求盤王保佑瑤民安泰。跳盤王時最主要的舞蹈是黃泥鼓舞,黃泥鼓便是由前述的那種羚羊皮鼓演變,那噼啪鼓聲和翩翩舞步,令人感到在歡樂中充滿了神聖的氣氛。
因為盤王節正是秋收後瑤家較為富足而又有閒暇的時節,所以瑤家人又是把盤王節視為慶豐收的的節日,家家戶戶喜氣洋洋,人們都加入到歌舞狂歡之中。許多人家的婚禮也會選擇在這時舉行,以圖喜上加喜。當然,敬盤王始終是節日的核心,新郎新娘不但要拜祖宗、拜高堂,還要拜盤王,唱盤王歌,還盤王願。
在娛悅盤王后,也要娛悅自己。當暮色四合,歌舞之聲便會向山坡、樹林、田野間擴散,對歌傳情成為男女青年的餘興節目。 盤 王 舞
八月十五(游婆婆)
在瑤族社會中較流行的宗教主要是道教,而往往又結合了各支系特有的自然崇拜,同時敬奉各自的創世主神。居住在都慶嶺山脈的盤瑤,不但敬奉創世英雄盤古王,他們還有自己的神聖女神——(目母婆)。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時,鑿開的天凹凸不平,目母婆便用自己的羅裙把天變得很平滑勻稱,染得七彩流光。她不但幫助盤王開天地,又造人、造山、造水、造米糧,所以目母婆享有和盤王同樣的崇高地位,被尊為(開天聖母)。每到農曆八月十五,目母婆生日,這裡的瑤家就要進行祭祀目母婆的活動。由於敬奉的是女神,瑤家婦女更是活動的積極參加者,以盛裝打扮來迎接節日。
八月十五那天,頭人請來道公,帶領祭祀隊伍吹起嗩吶,敲鑼打鼓來到盤古王廟,請目母婆的神像上轎,一路吹打巡遊回到寨子的祠堂,婦女們恭恭敬敬地將供品上供給目母婆,祈求女神保佑。
翌日,人們用花轎抬目母婆興高采烈地遍游各村寨,這活動叫做(游婆婆)。主持(游婆婆)的頭人帶領道公和遊行隊伍浩浩蕩蕩地串村過寨,每到一處,都由道公跳目母婆舞,並有4位姑娘伴舞,祝寨寨不安,迎接(游婆婆)的村寨,要放起36股組合的連珠炮,以表示對開天聖母的崇敬之情和娛悅村人。村寨的人們同時也合著(游婆婆)的鼓樂節奏翩翩起舞,場上一片咚嗒咚嗒的踏步聲,令人心情激盪。
節日之夜,要在祠堂舉行祭祀儀式。先是由把壇師傅敲響大鼓,擂出密如雨點的鼓聲,同時高唱目母婆歌。他的歌聲甫落,其他樂器便緊接著奏起樂來,目母婆降壇跳神便開始了。但見扮作目母婆的道公戴著目母婆面具,跳起了慶目母婆舞。他邊輕移蓮步邊撫發整衣,然後合著鼓樂輕巧靈活的舞起來,舞姿剛柔相濟,即流露出聖母的慈祥,又表現了開天闢地的氣慨。舞罷,道公唱起了請神歌和訟贊目母婆功績的創世長歌。
這樣的敬奉活動一連3天后,人們才把目母婆像送回盤王廟,節日才宣告結束。

布努瑤過達努節 敬奉祖神密洛陀
生活在廣西巴馬、都安、馬山、隆安、平果等縣的布努瑤,他們所崇拜祖神是密洛陀和布洛西。傳說在農曆五月二九日,布洛西山和密洛陀山兩座神山突然各迸出一個人來,女的是密洛陀,男的是布洛西,兩人結成夫妻,成為布努瑤的始祖。密洛陀造成了天地,和布洛西一起又造成了森林、房子及人,因此,每逢五月二九日這一天,達努瑤人都要過(達努節),在節日中祭祀他們的祖神密洛陀。(達努),在瑤語中是(永不忘記)之意,蘊含了不忘密洛陀創世功績的意思。這個節日又是叫(祖娘節)、(二九節)、(瑤年)。
達努節時,布努瑤的族人便聚集在預定的場地一起吃團圓飯,又在村寨擺歌台,敲銅鼓跳舞。銅鼓在布努瑤人心目中是祖神賜予的神物,銅鼓舞便成為節日歌舞中最神聖的樂舞。鼓聲鏗鏘雄渾,舞姿粗獷剽悍,非常感人。自然,也少不了豐富多采的文娛節目:唱歌、點大炮、武術、射擊的斗鳥等等。入夜後大家跳起了在達努節才跳的(興郎鐵玖舞)——一組反映瑤民生活、勞動的舞蹈。人們一真舞到深夜,最後在老人們集體對唱的密洛陀頌歌中結束,而男女青年們剛各自覓意中人繼續他們的情意綿綿的對唱去了。

笑 酒
都安瑤族自治縣七百弄鄉的瑤族民眾,性格活潑,語言幽默,逢年過節保留著其少數民族少有的獨特習俗“吃笑酒”。
在宴席上,酒過數巡,興味正濃時,高潮出現了。飲酒人們的彼此之間必須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講一段言簡意賅的話,或者哼一段比較簡短的曲調,巧妙地以比喻的手法轉彎抹角,含蓄而風趣地揭露同席中某一個人的“短處”,帶有嘲諷之意。
有趣的是這些被挖苦的人,非但不惱慍,而且靈機一動,笑著進行“快速反擊”,以同樣的方法“回敬”對方,引起同席就餐者捧腹大笑,彌溫著歡樂的氣氛,加深了友誼,達到了團結和睦的目的。  
茶山瑤小伙子求婚要“爬樓”

雖然說瑤族的風情在節日時來得特別熱烈、奇特和激動人心,但即使在瑤鄉的日常生活,也處處可見獨特的民俗風采。
在農曆四月的插秧季節,金秀在瑤家起早貪黑龍江財忙碌起來。茶山瑤有在插秧時互相幫助、集體搶插的傳統,大家集中到一片田,插完了又插另了片。集體插秧又成為瑤家聚會交際的機會,於是秧田上便形成一個歡聲笑語不斷、山歌此起彼伏的場面。意猶未盡的,還會在晚上收工後擺起歌堂,在從歌的愉悅中消除一天的疲勞。有 好些姻緣,便是在這分不清是勞作還是娛樂的時光中悄悄地萌發。
不過,在不時,男女接觸的機會卻是有一定的規矩的。(爬樓)就是其中一種男女追求的傳統方式。
茶山瑤的房子多是二層高的吊腳樓,女孩成年後,就住在吊樓上,吊樓即是閨房,又是社交的地方。小伙子要與姑娘談情說愛,都不走大門進屋上樓,而是從吊樓一側的柱子爬上吊樓與姑娘對歌。
入夜是(爬樓)的好時機,小伙子首先在樓下唱起(香哩情歌),姑娘如辨出歌聲是自己意中人的,便打開樓門爬上樓來:或是雖未相愛,但已被其歌聲打動了芳心,便會以歌相對。小伙子知道(有望)了,立即邊唱邊攀上柱子,這時歌聲不能斷,因為姑娘會一直細察這小伙子的人品和歌才。自然,(爬樓)並不是一夜就能定情的,小伙子再有本事,也不免要爬很多次,才能被姑娘完全信賴,定下親事,堂堂正正的從正門上樓呢。
當然,結了婚的男子不許爬樓,訂了親的姑娘更不能讓他們爬樓,這是不可違反的族規。 
白褲瑤的奇特葬俗
白褲瑤是瑤族中較為獨特的一個支系,主要居住在桂西南丹縣。白褲瑤,顧名思義,便是穿白褲的瑤族。
他們的衣著的確別具一格。男的下身都穿長只及膝的半截子白褲,膝以下打著繡有米字圖案的花綁腿;上身的V形對襟衫無領無扣,胸前左右兩邊各繡一個一寸見方的白色圖案;頭部留長髮,用白布和黑布盤頭,女的下身穿色彩鮮艷的蠟染刺繡百褶裙,上衣是無領無袖無扣的,外加一件方形的掛衣,前面一幅、背後一幅,背幅的絲繡圖案看起來好像一個方印。
這樣奇特的裝束,原來是大有來歷的。相傳古時有外來的土司為侵占白褲瑤的家園,用計偷走了瑤王的例子符;瑤王領導族人奮起反抗奪回印符,但身體受了重傷,膝蓋以下的褲腳全被鉤爛,後來更不治身亡。後人為了紀念他,以後穿的褲子都長僅及膝,至於男子上衣的胸印和婦女褂衣後幅的方形圖案,正象徵了瑤王的印符是永遠拿不走的。
白褲瑤也有自己獨特的風俗,其中喪葬習俗尤為奇特。每當有人去世,死者家屬就派人帶著吹牛刀去身舅爺報喪,舅爺一看砍牛刀便知原委。翌日,舅爺帶領數十人,背著銅鼓去到死者家中,打響銅鼓,寓意是為死者(開路),同時讓村人知道,好讓他們來參加葬禮。
葬禮時要進行隆重的砍牛儀式。砍牛前,先把牛拴在木椿邊,死者家屬安男女排隊,用谷穗來餵牛,同時要拜牛、哭牛。然後,主持砍牛的巫師一邊撒白注,一邊念念有詞地說出祖先的功德、死者的經歷和後人的懷念等等。念畢,砍牛手從舅爺手中接過刀子,把牛砍倒,將牛血倒入預備好的酒中,再以牛血酒依次序敬鼓手、親人的村人。
砍牛之後,便進入每二個祭祀儀式:打銅鼓和跳猴鼓舞。打銅鼓前,要先用香火、牛頭和酒飯來祭鼓,唱起祭鼓勵歌。祭鼓之後,主鼓手啟鼓,領導眾鼓手和號角手演奏起來,沉渾在銅鼓聲和牛角號聲齊鳴。接著,為死者送行槍炮聲響起來了。打銅鼓的都是男子漢,他們用左手握槌敲鼓面,右手執鐵手輕打鼓身,同時另有一人用木製的風桶在鼓背面接音,按一定的節奏前後晃動,使銅鼓產生同鳴,鼓聲可傳出數十里。當山民們聽到鼓聲後,便會紛紛背著銅鼓,或挑著糯米趕來參加葬禮。
主鼓手一邊指揮眾鼓手演奏,一邊跳起老猴舞,以送死者的靈魂升天。
最後,死者被下葬在族人聚葬墓地,墳堆前要豎立兩根木柱,兩柱間插上被砍的牛角,牛角越多越是死者的尊容,也顯示了這次葬禮共砍了多少頭牛。安葬完畢,家人把牛肉和大家帶來的糯飯分送給所有送葬的人,人們才漸漸散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