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練子·邊堠遠

《搗練子·邊堠遠》是北宋詞人賀鑄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詩以搗衣為題材,表現了思婦與征夫互通音訊的困難以及思婦對征人的懷念,流露出詞人對於征夫、思婦悲慘生活的深切同情。全詞寫得哀婉曲折,詞的語言樸素自然,耐人尋味,哀怨感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搗練子·邊堠遠
  • 外文名稱:望書歸·邊堠遠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賀鑄
  • 詞牌:搗練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搗練子
邊堠遠,置郵稀,附與征衣襯鐵衣。連夜不妨頻夢見,過年惟望得書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搗練子:詞牌名,又名《詠搗練》、《搗練子令》,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
⑵邊堠(hòu):邊防偵伺敵情用的土堡。
⑶置郵:馬遞為置,步遞為郵。古代的郵遞工具和設施,即指驛車、驛馬、驛站。稀:少。
⑷附:捎帶,寄遞。征衣:為出征將士縫製之衣。鐵衣:鎧甲。
⑸頻:多次。
⑹過年:來年,明年。書:書信。

白話譯文

你駐守的邊關十分遙遠,郵遞的設施也少得可憐,寄去禦寒的衣服,你襯在鐵甲裡面穿。你我二人隔得遠,只願常在夢裡見,更盼望過了年就能收到你寄回約書簡。

創作背景

在中國歷史上,北宋是最為孱弱的王朝之一,從開國時起,邊疆少數民族政權便不斷對之進行侵擾。正因為如此,被朝廷徵發,駐守在北陲苦寒地帶的戍卒為數巨多,他們遠離家鄉、親人,生死卻不為封建統治者所關心。“誰知營中血戰人,無錢得合金瘡藥!”(劉克莊軍中樂》)便是戍卒生活的真實寫照。戰爭和死亡時刻威脅著他們的生命,朝廷又無絲毫體恤,自然而然,親人牽腸掛肚的思念就成了極為正常亦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賀鑄在《部兵之狄丘道中懷寄鼓城社友》詩中就曾描述過元豐七年(1084)冬他在徐州親眼看見的慘狀:“役夫前驅行,少婦痛不隨。分攜仰天哭,聲盡有餘悲。”詞人是一位對人民疾苦深懷同情的文學家,面對這種殘酷的社會現實,他創作了幾首《搗練子》,代思婦征夫們訴說他們的痛楚,這首詞即其中一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是賀鑄所創作《搗練子》的最後一首詞,內容承前邊幾首意脈,語言質樸,也是以搗衣為題材,詞中表現了思婦與征夫互通音訊的困難以及思婦對征人的懷念,流露出詞人對於征夫、思婦悲慘生活的深切同情。
前兩句:“邊堠遠,置郵稀”寫思婦搗制好征衣,準備寄給遠方征人。“邊堠”是邊境上瞭望敵情的土堡,是邊境駐紮軍隊的地方,也就是征人戍守的地方。“稀”字型現了當時的置郵非常少,古代郵遞本來就不方便,駐地既“遠”,而置郵又“稀”,更見寄衣的困難。大意是說:邊關千里迢迢,而官家的驛車馬配備甚少。分明隱藏著對於封建統治者的譴責。因為邊堠再遠,也不應是“十書九不到,一到忽經年”(賈島寄遠》詩)的理由。蘇軾寫供帝王妃子享用的新鮮荔枝龍眼是如何萬里及時貢進,有詩句“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荔枝嘆》)之句為證。根本原因還是執政者對戍人及其家屬的苦痛,置若罔聞,熟視無睹造成的,主觀上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這一層深的思想意義,就蘊藏在“置郵稀”三字的輕描淡寫中。
第三句“附與征衣襯鐵衣”,承上兩句意脈,既然官家驛車配備甚少,難得今天見到驛使,寄言之外,還附與趕製的征衣,有它襯裡,征人披上鐵甲便不會感覺寒冷了。這樸實無華的語言中,傾注了思婦的無限深情,體現了她對征人無微不至的體貼關懷。
詞的結尾兩句“連夜不妨頻夢見,過年惟望得書歸”,說征人回鄉既不可能,只好指望多多在夢中相見,只盼望明年開春後能接到征人來信。這是寫思婦對生活要求低到再不能低的限度,思婦不敢想真的重逢,只希望夢中相會就滿足了。思婦不敢想人歸,只寄希望於明年能收到回信,就是無限安慰。這是不知曾有多少個幻想變成泡影,多少次熱望化成灰燼,而得到的寶貴教訓。這樣寫,顯而易見,比直接寫盼望征人早日歸來,感情要蘊含深沉千萬倍,因而耐人尋味,哀怨感人更深。

名家評價

近代·夏敬觀《手批東山詞》:觀以上凡七言二句,皆唐人絕句作法。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宋代詞人。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老,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孫。曾任泗州通判等職。晚居吳下。博學強記,長於度曲,掇拾前人詩句,少加隱括,皆為新奇。又好以舊譜填新詞而改易調名,謂之“寓聲”。詞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有嗟嘆功名不就而縱酒狂放之作。風格多樣,盛麗、妖冶、幽潔、悲壯,皆深於情,工於語。嘗作《青玉案》,有“梅子黃時雨”句,世稱賀梅子。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又稱《東山寓聲樂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