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曲·菱葉縈波荷颭風

採蓮曲·菱葉縈波荷颭風

這首小詩採用民歌的形式,寫得清新、明快。《採蓮曲》是古代民歌的一種,盛行於江南一帶,為採蓮女所唱。一說為梁武帝所創,見《樂府詩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採蓮曲·菱葉縈波荷颭風》
  • 創作年代:中唐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白居易
作品原文,注釋,白話譯文,作品鑑賞,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注釋

菱葉:菱角的葉子。
縈波:縈繞水波。縈,瀠。水流環繞迴旋。
颭zhǎn:風吹顫動。
逢:逢遇。
郎:郎君。情郎。對年輕男子的稱呼。
欲語:將要言語。想要說話。
碧玉:碧玉簪。用碧玉製成的髮簪。人名。南朝宋汝南王妾。借指年輕貌美的小家女。
搔頭:簪的別稱。以指甲或他物爬搔頭部。

白話譯文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採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 ,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作品鑑賞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首句即展現出非常美妙的意境。水面上碧波蕩漾,浮游水面之菱葉,上下左右搖擺,是為縈波;加上荷花迎風招展,與菱葉交相爭艷,令人心曠神怡。而荷花深處,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動態感。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處小船通”而來,由寫景轉為寫景中之人。荷花深處,遮天蔽日,涼風習習,是水鄉少男少女在勞動之餘私下相會的極佳場所。這裡並沒有說明他們是故意尋找還是無意撞見,也許是兼而有之吧。詩歌僅以欲語而止、搔頭落水兩個動作細節的描寫,就活靈活現刻畫出一個痴情、嬌羞、可愛的少女形象。戀人相遇,互訴衷腸,何止千言萬語,而此時此地,這個嬌羞的少女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惟有低頭含笑而已;而且情貫一心,甚至不小心將碧玉搔頭落入水中,這些都是初戀少女在羞怯、微帶緊張的狀態上才會有的情態,被詩人細心地捕捉住並傳神地再現出來。
這首詩表現了一位採蓮姑娘靦腆的情態和羞澀的心理。全篇語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潑、風趣,猶如一幅純潔、質樸的愛情的畫面。

創作背景

此詩創作於白居易出任杭州(公元822~824年)之時。此時,詩人遠離上層政治集團的勾心鬥角,沉醉在旖旎的江南風光和與友人的詩酒酬和之中,生活輕鬆、舒心。詩人無意間捕捉到一對年輕男女在荷塘上相遇的有趣一幕,隨即創作了本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祖籍山西太原。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他的詩文流傳極為廣泛,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白居易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現存詩有2800多首,為唐代存詩數量最多的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像白居易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