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苦繡球

掛苦繡球

掛苦繡球,虎耳草科繡球屬植物。產四川各地、貴州(雷山、水城)、雲南(綠春、麗江、永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掛苦繡球
  • 拉丁學名:Hydrangea xanthoncura Diel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虎耳草科
  • :繡球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至小喬木,高1-7米;當年生小枝黑褐色或灰黃褐色,無毛或疏被柔毛,二年生小枝色較淡,常具明顯的淺色皮孔,有時一年生小枝亦具皮孔,樹皮稍厚,不易脫落或呈小塊狀剝落。葉紙質至厚紙質,橢圓形、長橢圓形、長卵形或倒長卵形,長8-18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密而銳尖的鋸齒,上面綠色,葉脈淡黃色,無毛,僅中脈和側脈上被小糙伏毛,下面淡綠色,面上常無毛,脈上被稍密的灰白色短柔毛,極少近無毛,脈腋間常有髯毛;側脈7-8對,直,斜舉,近邊緣稍彎拱,向上延伸,彼此以上橫脈相連,並有支脈直達齒端,三級脈通常明顯,橫出,與小脈在下面微凸,網眼小而密集,明顯;葉柄長1.5-5厘米,新鮮時紫紅色,乾後黑褐色,被疏毛。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直徑10-20厘米,頂端常彎拱;分枝3,不等粗,亦不等長,中間1枝常較粗長,被短糙伏毛;不育花萼片4,偶有5,淡黃綠色,廣橢圓形至近圓形,長1-3.5厘米,寬1-2.5厘米;孕性花萼筒淺杯狀,長約1毫米,萼齒三角形,與萼筒近等長;花瓣白色或淡綠色,長卵形,長約2.5毫米,先端風帽狀;雄蕊10-13枚,不等長,短的約等於花瓣,長的長3-4.5毫米,花葯近圓形,長和寬約0.5毫米;子房大半下位,花柱3-4,結果時長約1毫米,上部略尖,基部連合,直立或稍擴展,柱頭稍增大,狹橢圓狀。蒴果卵球形,不連花柱長3-3.5毫米,寬約3毫米,頂端突出部分圓錐形,長約1毫米,約等於蒴果長度的1/3;種子褐色或淡褐色,橢圓形或紡錘形,不連翅長約1毫米,扁平,具縱脈紋,兩端各具長約0.5毫米的狹翅。花期7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腰密林或疏林中或山頂灌叢中,海拔1600-2900米。

主要價值

【藥 名】:掛苦繡球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掛苦繡球的根。
【功 效】:化瘀療傷。
【主 治】: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筋骨疼痛、骨折等。
【性味歸經】:辛,溫。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2克。外用:搗敷或研末。
【別 名】:黃枝掛苦子樹、六蛾戲珠(四川)、黃脈繡球(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考 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