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

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

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是一種傳統音樂。成立於雍正九年(1731年),以明崇禎后妃娘娘所賜半副鑾駕(即儀仗)予掛甲寺,掛甲寺人於清雍正年間憑此鑾駕成立了慶音法鼓老會,距今已400多年。她是一個既有精美道具,又有高超的表演技巧,優美的舞蹈動作的法鼓老會。老會初為民間文法鼓,後於嘉慶六年(1801年)傳入武法鼓,加入飛鐃、飛鈸,技藝代代相傳。

脂粉地得賜半副鑾駕

這面天津最老的法鼓鼓面直徑48厘米,中心直徑63厘米,高54厘米。談起大法鼓的來歷,明末崇禎年間,掛甲寺原名大孫莊,代管四十八村,所繳納錢糧供宮中娘娘所享,為娘娘的“脂粉地”。明末由於亂世年荒,各地均沒有向宮中繳納錢糧,唯有大孫莊豐收繳稅,皇帝后妃娘娘欣喜,在南巡時將鑾駕賜予大孫莊,由於沒有賜輦,故稱為“半副鑾駕”。大法鼓就在“半副鑾駕”之中,距今近400年歷史,在此基礎上,掛甲寺人於清雍正九年(1731)成立了掛甲寺慶音法鼓老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
  • 地理標誌:天津市掛甲寺
  • 批准時間:2008年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成立:雍正九年(1731年)
  • 法鼓打擊樂器:鐺子 、絡子、鈸 、鐃、鼓
樂器,現狀,

樂器

作為一種民間音樂,鑾駕由日月龍風扇,九曲黃羅傘,輪 、螺、傘 、蓋、金瓜、斧、朝天蹬、花、罐、魚、長、蝠、元、扇、慶、茹、艾、方、軟對、硬對、高照等器物組成一堂,統稱鑾駕。
法鼓有五種打擊樂器:鐺子 、絡子、鈸 、鐃、鼓 。有樂譜曲套數十種,常用的有集合隊員的樂譜,開場樂譜,改點樂譜等,大量曲套有對聯、橋頭、瘸腿、銹球、連珠炮、雙橋 、老河西等。最獨特的是五套隔一套,變化多樣,優美動聽,有韻遐邇。
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

現狀

該老會經常在年節和大型民俗文化活動中出會表演 。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歷經三百年的風雨歷程,特別是解放以後,黨和政府對老會鑾駕資助維修倖存至今。近幾年來,在區政府、街辦事處領導的支持下 ,老會踵事增華重放光彩。2005年,掛甲寺街被命名為“天津市民間藝術之鄉”。
掛甲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