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莊永音法鼓會

楊家莊永音法鼓會

法鼓是天津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娛樂活動。法鼓是天津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娛樂活動。原是一種佛教法器的名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家莊永音法鼓會
  • 外文名:yangjiazhuangyongyinfaguhui
  • 類別:鼓會
  • 地點:楊家莊
信息,簡介,表現形式,楊家莊永音法鼓,

信息

楊家莊永音法鼓會省級 Ⅱ-2
楊家莊永音法鼓會

簡介

法鼓是天津民間流傳很久的一種娛樂活動。原是一種佛教法器的名稱,鼓形體積較大,鼓面蒙江豚皮。傳說首倡人是清朝康熙年間天津西頭大覺庵的一位和尚,距今有300年左右,他將佛教里的音樂,剔出宗教因素,創造了一些鼓牌子,傳教於附近的村莊,建立法鼓會,在年節喜慶日出會表演。相傳天津法鼓的極盛時期是上世紀20年代前後,當時全市有法鼓會90多個(不包括天津郊縣的法鼓會)。 永音法鼓會坐落在天津市河西區掛甲寺街的楊家莊。永音法鼓起源於清乾隆年間,流傳至今約有200多年的歷史。
楊家莊永音法鼓會

表現形式

永音法鼓出會,表現的是太子出遊的盛況場面,一般情況下出會的人數在40人左右,一行中分“文場”、“武場”。文場挑擔(主要肩挑茶炊、龍梢、點心箱、衣飾箱等十餘挑),輕柔慢步、起伏有序、款款而行,武場(主要使用大鼓、鈸、鐃等樂器)表演節奏緊湊、情緒激昂、氣氛爆裂。文場器具和裝飾大多是玻璃鑲嵌,飾有彩繪、鏤花浮雕等圖案,雕刻精緻。各種道具、器械、裝飾都是成雙、成對、成套。行會儀式:會標開路,子旗護衛,門旗前導,纛旗殿後,九龍燈昂首其間;設擺則對稱排列,層次分明,整齊有序;如在夜晚,燈火通亮,更具神奇魅力。武場鈸、鐃等樂器在法鼓曲牌、曲譜的伴奏下,上下翻飛,左右開弓,纏頭裹腦,海底撈月。打擊樂器演奏的有:富貴圖、陰陽魚、對聯、四時如意、八卦圖、繡球等六種曲牌。 “永音法鼓”是天津市鄉土氣息濃郁的民間藝術奇葩,深深紮根於民間,是增進鄉情和友誼的橋樑和紐帶。

楊家莊永音法鼓

法鼓一詞源自佛教,是指法堂上做法事時專用的鼓。不過,天津法鼓經過幾百年的沉澱,早已褪盡了宗教色彩,演化為民間一種純粹的遊藝民俗。 坐落在掛甲寺街的楊家莊永音法鼓老會和慶音法鼓鑾駕老會,有著200多年的歷史,是天津兩道傳統民間花會。其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設定的擺設主要包括:軟對、硬對、高照、茶炊、茶食箱、點心梢等道具,這些器具和裝飾大部分都是用玻璃鑲嵌,飾有彩繪、浮雕、鏤花,做工精細,造型精美,並裝飾有多家流派的字畫。每件道具都是成雙成對、成套,並配有與之相配套的木友架等。設擺時,對稱排列,整齊有序,如在夜晚,華燈初上,燈火通明,更具神奇魅力,頗為壯觀。其武場,俗稱“家什場”,表演道具主要有:鼓、鐃、鈸、鑔歌、鐺襠。鼓為五音之首,這些樂器在萬樂之首“鼓”的統領下,按曲譜、詞牌各司其職,表演時,鼓、鐃、鈸默契配合,鼓樂齊鳴,頗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壯觀之勢。
歷經滄桑,幾度坎坷,在民間藝術家的精心保護下,法鼓的民間古韻今猶在。這些歷史瑰寶多年來在幾十名花甲、古稀老人的精心保護下,時而進行一些演出,但缺乏後繼之人。慶音法鼓老會年逾七旬的老會長揚奎舉說:“津門法鼓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全體會員正在積極按照國家‘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搶救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希望能採取辦培訓班等形式,培養一批新人,以使民族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楊家莊永音法鼓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