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反應

排斥反應

移植物中同種異型反應性T細胞識別宿主同種異型組織抗原而誘發針對受者的排斥反應,此為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 GVHR)。GVHR主要見於骨髓移植後,是影響骨髓移植成功的首要因素,也可見於胸腺、小腸和肝移植以及免疫缺陷個體接受大量輸血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排斥反應
  • 外文名:Reject Reaction
醫學知識,特別說明,研究成果,

醫學知識

GVHR的發生條件:①供、受者間HLA型別不相配合,②移植物中含一定數量成熟的淋巴細胞,尤其是成熟的T細胞; ③宿主的免疫功能狀態低下(被抑制或免疫缺陷)。
GVHD主要引起皮膚、肝臟和腸道等多器官上皮細胞壞死,臨床表現為皮疹、黃疸、腹瀉等,嚴重者皮膚和腸黏膜剝落,導致死亡;慢性GVHD引起一個或多個器官纖維化和萎縮,導致器官功能進行性喪失。為確保骨髓移植術成功,術前須進行嚴格的HLA配型,或預先清除供者骨髓中成熟T細胞。
根據排斥反應發生的時間和機制的不同可以將排斥反應分四種:超急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和慢性排斥反應。
(1)超急性排斥反應:超急性排斥反應是術後最嚴重的排斥反應,常發生在移植腎血循環重建後即刻至24小時內,常表現為突然無尿,當然還得與其他引起無尿的原因相鑑別,如腎動脈血栓、尿路完全梗阻等。超急性排斥反應無有效治療方法,一旦確診應切除移植腎,以免強烈的排斥反應危及生命。
(2)加速性排斥反應:加速性排斥反應多發生在術後3-5天內,移植後腎功能逐漸恢復過程中,突然出現尿量的減少或無尿,體溫上升,高血壓,移植腎腫脹、壓痛。原已下降的血肌酐又迅速升高,出現此類排斥,病情嚴重,不易逆轉。治療常用甲基強的松龍,但效果不佳,其他抗淋巴細胞製品可能效果略好,但總的療效不滿意。大多數移植腎在術後一個月左右嚴重受損。
(3)急性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多發生在術後 一周到6個月內,臨床表現為發熱、尿量減少、血壓增高、腎功能惡化、移植腎區不適等。近年來,隨著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急性排斥反應已經不是很典型了,可以以較輕的形式出現。若發現及時,處理得當,此類排斥反應多可逆轉。對急性排斥反應,大多使用甲基強的松龍或抗淋巴細胞抗體治療,也有移植醫生用普樂可復治療,發現可以逆轉某些難治性排斥反應。
(4)慢性排斥反應:慢性排斥反應發生過程緩慢,一般發生於術後6個月以後,呈漸進性加重,可出現蛋白尿、血尿、血壓增高、貧血、腎功能逐漸惡化。一般呈不可逆轉性改變, 是移植後期移植腎喪失功能的主要原因,也是影響患者長期健康存活的主要原因。對慢性排斥反應目前尚無肯定的有效治療方法,多數移植醫生認為,急性排斥反應的降低,可以有效的延緩或降低慢性排斥的發生率。近年來的研究表明,使用普樂可復不僅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急性排斥反應,而且長期使用普樂可復治療的患者慢性排斥反應發生率較低,在慢性排斥反應的早期轉換為普樂可復治療,可以有效地延緩病情繼續惡化的進程。

特別說明

(1)排斥反應是俗稱,醫學上職業名詞叫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2)排斥反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排斥反應慢性排斥反應
(3)目前幾乎所有的器官移植都可以發生排斥反應。
(4)由於免疫抑制劑的廣泛使用,目前對於急性排斥反應已經基本控制。由於科學技術的原因,對於慢性排斥反應無法控制和治療。
(5)無論哪種排斥反應(急性、慢性),控制不及時都可以導致病人死亡。

研究成果

2018年10月13日,排斥反應是人體器官移植面臨的最大問題。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梁高林教授課題組與南京醫科大學學者合作研究,發現了一種“智慧型施藥”克服肝臟移植排斥的新方法,在大鼠實驗中成效明顯,有望推廣到臨床。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先進材料》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