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排斥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急性排斥反應
  • 外文名:acute rejection
  • 性質:一種移植排斥反應
  • 發生時間:移植術後1~2周
  • 提交:張子迷
醫學術語,註明,

醫學術語

急性排斥反應(acute rejection)是最常見的一種移植排斥反應,一般發生在移植術後幾個小時至六個月內,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全身不適,移植物腫大和疼痛同時伴有移植物功能突然減退。CD4 Th1細胞介導的遲髮型超敏反應是造成移植物損傷的主要原因。移植物的HLA抗原刺激受者T淋巴細胞使之分化增殖,產生大量具有特異性的致敏淋巴細胞,可直接殺傷或通過釋放各種淋巴因子殺傷靶細胞,排斥移植物。

註明

排斥反應與慢性排斥反應,很多人都會錯誤地認為,這兩種排斥反應的區別只是發生時間早晚的問題。其實不然。
移植後器官存在排斥的風險是因為機體免疫系統能夠識別供體的抗原並發生應答,這種應答是通過淋巴細胞激活(細胞反應)和抗體(體液反應)而實現的。
急性排斥反應最早可發生於移植後7~10天,此時移植物表面的抗原已經被識別為外來或非己分子。在識別過程中,淋巴細胞遊走到該區域,浸潤至間質或血管周圍。另外,及時器官移植1年以後,也還會發生急性排斥反應。如果急性排斥反應伴有細胞壞死,通常認為排斥反應很嚴重,需要增加免疫抑制的強度。
而慢性排斥反應則通常指的是可以導致血管病變的抗體反應(體液反應)。此種血管病變由不同器官移植而獲證。譬如,心臟移植可以加速移植物動脈粥樣硬化,肺移植出現阻塞性支氣管炎,腎臟移植後腎動脈出現狹窄,肝臟移植後膽道無功能等。
另外,急性排斥反應和慢性排斥反應的預後也有所不同。急性排斥反應若能及時診斷和及早治療,絕大多數患者的急性排斥反應都能被控制,並得到逆轉;而慢性排斥反應雖病程緩慢,但治療效果不佳,約有50%的患者的移植物會在1年之內完全失去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