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族(經常乘坐捷運的人群)

捷運族(經常乘坐捷運的人群)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捷運族是指經常乘坐捷運列車實現上學、工作或其它活動的人群。

捷運所醞釀的風尚文化、它所彰顯的精神特徵、它所代表的符號標識、它所提供的通勤便利,顯然已讓它走向魅力化,並產生強勁的心理凝聚力和經濟催引力。如果說,“愛生活,愛捷運”的口號讓捷運給了“捷運人”一個精神後花園,而“捷運一響,黃金萬兩”的經濟定律又讓捷運走向推動捷運沿線經濟帶的所在和引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捷運族
  • 精神特徵:風尚文化
  • 主題:大都市,蛛網密布般
  • 主要紐帶:捷運成為城際
民眾簡介,捷運主導城市交通,捷運成為城際主要紐帶,捷運族群作為新城市物種出現,捷運成為出行首要交通工具,捷運成為商品定價等行銷的核心要素,捷運超出交通概念範疇,演變為城市商業概念,捷運商住地產成為捷運經濟最大利益獲得者,全新的城市文化形態和文化標籤,捷運媒體場形成,

民眾簡介

捷運族是指經常(每天或每個周末)乘坐捷運列車(實際也包括城際列車、市域列車等各種城市中短距離通勤火車)的一類人群。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軌道交通逐漸成為很多城市居民重要的公共設施,捷運列車不斷成為更多民眾上下班、上學放學、逛街購物、出差辦事和周末遊樂的出行方式,因此也誕生了相應的捷運文化。

捷運主導城市交通

城市加大地面和地下拓展,城市格局、功能、規模逐步演變
縱觀國際大都市,蛛網密布般的捷運線路成為交通的一大主題,24小時運行的紐約捷運總長1142公里,490個捷運站散布全市,而巴黎市區各捷運站的距離都在幾百米之內。捷運這種MRT(大運量快速軌道交通)的出現帶來了土地的高強度開發及混合利用,使TOD(交通引導發展)模式更加明顯,城市這時也呈現出有別於“小汽車交通為導向”的新型結構。捷運帶來的高通達性提高了沿線土地的價值,影響商業空間結構和土地利用形態,交通重塑了高密度城市的空間,捷運經濟帶也應運而生。

捷運成為城際主要紐帶

一小時都市生活圈逐漸形成,“雙城記”、“多城記”上演
捷運族捷運族
廣佛都市圈、滬杭都市圈、京津都市圈……,中國有不少兄弟城市、星雲城市在做著“抱團成圈”的經濟夢想。如果說城際高速公路、鐵路讓“抱團”成為可能,那么城市輕軌和城市捷運乾脆把它們納入同一個時空下、同一個有機體內,捷運開到哪裡,經濟的血脈就通到哪裡。
《廣州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顯示,廣州捷運總規劃通車裡程726公里,到2010年建成九條線路255公里,屆時,廣州中心城區及人口大於50萬的邊緣組團、衛星城(除南沙片區)的時空距離,基本控制在30分鐘以內,並通過與廣佛等城際軌道交通的銜接,使廣州與佛山、東莞等周邊地區交通時間基本控制在1小時內。在佛山買房、在廣州上班;在杭州開廠、在上海下單;白天在北京游恢弘太廟、傍晚去天津夜市吃狗不理包子……捷運來了,城市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共享、城市功能的分工與合作、人們生活方式的擴張化,這一切變得迅速而自然。

捷運族群作為新城市物種出現

羊城通就是“戶籍證”,通勤和消費成為捷運出行兩大目的
城市的地下都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年齡大都在18~35歲之間、受過大專以上教育、從事著職業化的穩定工作,通勤和消費成為乘坐捷運的主要目的,他們需要以捷運為通勤工具,也需要依賴捷運選擇衣食物品甚至房產,以完成他們關於都市的“光榮與夢想”。他們或者是同伴中的潮男達女,穿著套頭衫帶著PSP、口袋書在捷運里穿行暴走;或者是西服男套裙女,優雅地夾著通勤包,勤勉充電工作;他們是現代社會的購物寶貝,熟知每個捷運口的商場和小店,靈通哪裡打折,精於貨比三家,坐上捷運,他們的購物袋裡裝的是“物美價廉”的“牌子貨”,玩的是最富挑戰性的娛樂,買的是掛著捷運牌的房子。他們不屑於打車的浪費、不忍於公交的蹉跎,又不敢於私家車的昂貴和繁瑣。捷運乾淨舒適、高效快捷,提供給他們一個值得信賴的時空,短時間的聚合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來自族群的向心力和安定感,捷運以自己的魄力戰勝漫長、戰勝黑暗、戰勝孤獨,捷運內外的他們也一樣。羊城通“嘀”的一聲,就像識別族群身份一樣,讓他們得以富有朝氣地進閘出閘。
這樣一群人,我們叫他們捷運人,或者捷運族群。捷運不僅僅是他們生活工具,還有可能已經上升到生存工具。對於城市來講,與捷運族群緊密相關的職場經濟、地產經濟、商業經濟拔地而起。

捷運成為出行首要交通工具

“有車族”逐漸變為“捷運族”
汽車社會逼近極限的同時,越來越塞車的交通和越來越講效率的社會博弈的結果就是布點廣泛、準時高速的捷運成為公共運輸的主流。即使對於“有車一族”,能源價格上漲、交通擁堵的影響加上接駁設施的逐漸完善,“寵車族”(只養車少開車、平時坐捷運)、“接駁族”(停車在城郊,坐捷運進城)漸趨龐大,同時,被捷運壓縮的城市時空讓“交通弱勢群體”的出行需求也被激發出來,通勤方式的改變和通勤時間的減少帶來更多的通勤出行,捷運族群將更加鼎盛和活躍。捷運串聯起他們的生活、工作和休閒空間,勝任他們各種身份的自如轉換。

捷運成為商品定價等行銷的核心要素

成為商業價值和市場前景標桿
捷運展示交通、經濟魅力之後,掛“捷運”字號的行銷接踵而至。捷運呼嘯過處,沿線地段也被點石成金。通達性的改變、可開發空間的拓展、消費流的集聚讓市場的槓桿偏向捷運地產捷運商業捷運旅遊等任何一個可能的“捷運”招牌。行銷4P中的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promotion)齊齊被捷運影響,針對捷運族群設定的產品、產品的推廣渠道、促銷方式,特別是至重環節的定價,都成為各路商賈研究的新課題。

捷運超出交通概念範疇,演變為城市商業概念

全面催熟城市商業,從“一站式消費”到“商圈式消費”、“商業帶式消費”的過渡 捷運的“市區網路+郊區放射線”的普遍構造模式,讓市區的商業點得以連結,讓郊區消費流的消費需求得到保證。由點及面、由線而串,捷運輸送的人流也成了讓商家賺得盆滿缽滿的資金流、眼球流和價值流。有意思的是,人的消費空間變大,消耗時間變小,商業形態也因為捷運經濟的出現而更加繁複成熟。人們慣常印象里堆滿特價處理品的地下商場如今成為潮流地,以往不知道隱蔽在城市哪個角落裡的格子鋪、同人館如今都堂而皇之轉入“地下”,繁榮商業的同時,也成為如火如荼的捷運文化的一部分。而傳統商家津津樂道“一站式消費”概念因為捷運的出現被刷新,捷運站點凝聚而來的各類商場形成有性格有特色的商圈,帶動起“商圈式消費”,無數商旅點又因為捷運的串聯而形成商旅長廊或商旅網,貨比N家,轉瞬就到。此外,大量人口被吸納到軌道交通的沿線,特別在交通樞紐的部位,更有助於形成城市的“新中心”商業中心也由單中心向多中心轉變。
捷運族捷運族

捷運商住地產成為捷運經濟最大利益獲得者

捷運牌”成為核心競爭力
沒有捷運之前,地產商賣得是“地段盤”,有了捷運之後,地產商開始賣“捷運盤”,“地段盤”尚有變遷之險,而“捷運盤”卻無貶損之憂。這也是為什麼一眾小白領敢於叫囂“捷運有多遠,我們就敢買多遠”、地產商高唱“捷運讓我們近一點點、再近一點點”的原因。捷運的高度通達性提升了土地利用程度和價值。捷運給商住地產的行銷模式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原則上,我們將捷運站口方圓1500米以內的捷運樓盤定義為捷運盤。這個範圍,讓捷運族的通勤效率有了保證,讓捷運盤保值增值的金字招牌長盛不衰。每個捷運站像一個個聚能環,即便是在郊區,也帶動起一片片迷你“衛星城”,網羅雨後春筍般的樓盤,籠絡捷運族們營建小家的人心,畢竟咱家的距離用的不是公里里程,而是分鐘裡程!

全新的城市文化形態和文化標籤

交通工具不再是“文化沙漠”,捷運始為之變。倫敦捷運的樂隊演出、紐約捷運的塗鴉、巴黎捷運周邊的戶外咖啡館遍布、平壤捷運里則是思想教育的勝地,香港地下鐵總是和愛情劇情相關的曖昧意味,捷運給了城市另一個公眾文化空間,它包羅萬象又自成一派。短暫的凝聚性讓具備類似身份背景和心理背景的捷運族群有了精神交流的可能,文化間的隔閡也更容易消弭,新的文化形態也有了生存之地。

捷運媒體場形成

捷運媒體經濟成為商業藍海
區別於大眾媒體與小眾媒體,我們把捷運媒體稱作聚眾媒體或精準媒體,它不像大眾媒體那樣覆蓋面廣,也不用為此支付過多的成本,又不像小眾媒體只做窄眾化的內容滿足小部分客群的閱聽需求,它順應捷運渠道這一極富凝聚力的時空而生,主做新聞資訊類、商業廣告類的內容,快速、快樂、價值等性徵成為閱讀到達率的根本保證,新銳成為捷運族形容他們在捷運空間內媒體的關鍵字,以免費形式的捷運報、生動的捷運電視還有無處不在的燈箱和招貼等形式出現。簡明精確富於價值的“信息條”打敗傳統媒體的“信息塊”和網路媒體的“信息流”,寓廣告於娛樂、寄文化於商業讓精明的捷運族的心理防備迅速歸零。它開闢了媒體經濟的商業藍海,也“二次銷售”最富性價比的眼球到達率。
眼球經濟大過天,而精準高質的眼球經濟更是讓商家垂涎三尺。捷運媒體蘊藏著多大的經濟能量無人可以做出精確估量,以日前德高中國與上海捷運簽訂的戶外廣告15年契約為例,預期將實現廣告收入達到150億元人民幣。也有調研機構表示,通勤路上的捷運媒體,加上捷運族離不開的網路媒體,外加寫字樓媒體的“捆綁媒體團”就足以將捷運族的視聽需求一網打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