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性發熱

持續性發熱(persistent fever),持續4周以上的發熱稱為持續性發熱。引起發熱的病因很多,可大致區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而且以感染性發熱為常見。治療宜針對病因。長期發熱原因不明者,除腫瘤外可以進行診斷性治療,但必須持慎重態度,選擇特異性強,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藥物。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persistent fever
  • 常見病因:感染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或大手術後、內出血、大血腫、大面積燒傷、腫瘤、風濕病、甲亢等
  • 常見症狀:持續發熱4周以上
  • 傳染性:無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引起發熱的病因很多,可大致區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而且以感染性發熱為常見。
1.感染性發熱
由於感染了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引起。
2.非感染性發熱
原因很多,可見於大手術後,內出血、大血腫、大面積燒傷、腫瘤、風濕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鑑別診斷

1.原發性肝癌
中國國內原發性肝癌80%以上合併肝硬化。臨床特點是起病隱襲,早期缺乏特異症狀一旦出現典型症狀則多屬晚期。表現為持續性發熱或弛張熱,或不規則低熱少數可有高熱(如炎症型或瀰漫性肝癌)易誤為肝臟腫或感染性疾病。及時檢測甲胎蛋白(AFP),其靈敏性特異性均有利於早期診斷。
2.惡性淋巴瘤
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多見於20-40歲,以男性多見臨床物無症狀或有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盜汗、消瘦皮疹或皮膚症癢等。凡遇到未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按炎症或結核治療1個月無效者;不明原因的發熱,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確診主要依靠病理。可以做淋巴結活檢、骨髓穿刺肝穿、B超、CT等檢查並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淋巴結結核、慢性淋巴結炎轉移癌、風濕病及結締組織病等鑑別。
3.惡性組織細胞病
本病臨床表現複雜,發熱是常見的症狀。有的病例似敗血症傷寒。結核病、膽道感染等但經過臨床系統檢查治療均無效,至晚期才確診。
與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鑑別要點是:①臨床似感染性疾病但找不到感染灶,病原學與血清學檢查均為陰性;②進行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顯著;③肝脾大與淋巴結腫大的程度顯著;④隨病程進展進行性惡病質;⑤抗生素治療無效。
4.急性白血病
可有發熱,經血塗片、骨髓檢查可以確診不典型白血病僅表現為原因不明的貧血與白細胞計數減少,易誤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塗片有異常改變可以診斷。
5.血管一結締組織病
①類風濕關節炎:典型病例較易診斷。②少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Still病):可有畏寒、發熱、一過性皮疹關節痛不明顯,淋巴結腫大,肝脾大,虹膜睫狀體炎,心肌炎,白細胞數增高,血沉增快,但類風濕因子陰性,抗核抗體與狼瘡細胞均陰性。
6.結核病
為低熱的常見病因,以肺結核多見,早期無症狀體徵及時進行胸部X線檢查。其次為肺外結核,如肝腎、腸、腸系膜淋巴結、盆腔、骨關節結核等除局部症狀外,常有結核病的中毒症狀,血沉增快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抗結核治療有確切療效,有助於診斷老年肺結核起病症狀不明顯,其肺部併發症多,結核菌素試驗陰性易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
7.慢性腎孟腎炎
為女性患者常見低熱原因。可無明顯症狀、體徵甚至尿檢查無異常,以低熱為唯一表現。及時檢測尿Addi細胞計數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養及菌落計數,如尿白細胞>5/HP,細菌培養陽性,菌落計數>105可以確定診斷。
8.愛滋病(AIDS)
愛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簡稱HIV)的反轉錄病毒感染後,因免疫系統受到破壞,逐漸成為許多伺機性疾病的攻擊目標,促成多種臨床症狀,統稱為綜合徵,而非單純的一種疾病,而這種綜合徵可通過直接接觸黏膜組織的口腔、生殖器、肛門等或帶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液、乳汁而傳染。臨床表現複雜,其基本特徵是HlV造成人體細胞免疫受損使機體處於嚴重的、進行性的免疫缺陷狀態,從而並發各種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表現為長期不規則發熱,慢性腹瀉超過1個月,對一般抗生素治療無效消瘦,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結腫大,反覆細菌真菌、原蟲等感染,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及時進行抗HlVP24抗原檢測。
9.巨細胞病毒感染
可持續低熱,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據抗CMVIgM檢測診斷。
10.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表現早期低熱伴心悸、脈搏快、多汗食慾亢進、消瘦、手顫、甲狀腺腫大,局部雜音等。檢測T3T4、rT3等。對無突眼的甲狀腺功能亢進需進行131I攝取試驗以除外甲狀腺炎時激素外溢引起血中T3、T4水平升高。

檢查

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地進行檢查,結合臨床表現分析判斷。如血常規、尿常規、病原體檢查(直接塗片、培養、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分子生物學檢測等);X線、B型超聲、CTMRI、ECT檢查,組織活檢(淋巴結肝、皮膚黍膜)、骨髓穿刺等。

治療原則

1.病因治療
查找引起持續性發熱的原發疾病,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診斷性治療
長期發熱原因不明者,除腫瘤外可以進行診斷性治療。但必須持慎重態度,選擇特異性強療效確切、副作用最小的藥物。
3.對症治療
(1)使用退熱藥:不明持續性發熱不能濫用退熱藥。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侵襲的反應之一。建議體溫38℃以上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藥。
(2)物理降溫:雖然不及藥物見效快,但也可以適時選用,用紗布浸泡30%~40%的醫用酒精或白酒,塗擦腋窩、大腿根、頸部、肘窩等處。酒精的蒸發可帶走一定的熱量,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持續發熱,應該及時用藥物緩解。
(3)溫水拭浴:將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可使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退熱貼:使用退熱貼有助於散熱,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液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
(5)多喝水:助發汗,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並補充體內的失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