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寄父母的風俗

拜寄父母的習俗 是古時候流行於中國局部地區的具有地域特徵的風俗,現仍少數存在於海門北部的通東語言區,是一種流行的拜寄父母的做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寄父母的風俗
  • 概述 :拜寄父母的習俗  是古時候流
  • 重男傳統:頭生侯或者多子女中唯一的
  • 贖命成婚:寄侯成人後在結婚之際
重男傳統,贖命成婚,

重男傳統

頭生侯或者多子女中唯一的男孩,家族是特別重視的。首先關注的是男孩生命的平安成長。由於貧困、衛生醫療知識的缺少,兒童夭折並不罕見。人們對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條件感到無法控制,充滿擔憂。按照命相先生的說法,孩子生命脆弱,得有三重父母才能托住其生命。人們孩子生下後,根據肖屬,把孩子的生命委託生肖相配的人(一般是親友熟人)保佑,譬如屬與屬的。屬蛇的孩子叫做“寄侯”,屬猴的男子稱為“寄爺”,其妻則為“寄媽”。這種把孩子命運委託另一對父母照看的做法,叫做“拜”。一般說成“把屬蛇的孩子拜給屬猴的男子做寄侯”。從此,兩家父母成為親眷,時常往來。每年的過年、端午、八月半,寄侯或者其家人須給寄父母送禮,禮物一般是菸酒、砂糖、鮮魚、鮮肉等食物,或者其他生活用品如布料服裝等。寄父母不會白收禮物,也會饋贈相應的禮物。例如過年時給寄侯壓歲錢,端午節前則給寄侯送百索子、鎖片、兜肚。百索子是彩色絲線編織成的細繩,長約60厘米,約滑鼠電纜粗細。鎖片是銅質或銀質的金屬薄片,製成五邊形,上有孔眼。端午節時,以百索子穿過孔眼系住的鎖片,掛在孩子頸項上。兜肚只有嬰兒階段夏天戴一下,兒童稍大則穿上服裝,因此戴兜肚的機會實在很少,於是寄父母並不實際贈送兜肚,而是以一段布料代替。

贖命成婚

寄侯成人後在結婚之際,有一個手續,就是去寄父母家進行“贖生”。因為拜寄的時候,把生命部分委託寄父母照顧,在兩重或三重父母看護下,保障平安成長。現在寄侯已經長大成人,即將成家自立,獨自生活,得首先把寄附於模擬父母的生命贖回來,才算具備自主資格,成為自由之身,然後才能結婚成家。(張遂英講,周建高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