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詩

招隱詩

《招隱詩》,西晉時以“招隱”為題詩作蔚然成風,現存“招隱詩”與“反招隱詩”仍存11首。現收錄左思創作的詩兩首,通過描寫隱士的生活及居住環境,表達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全詩寫景細緻、真切,語言簡潔,風格古樸。陸機招隱詩一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招隱詩
  • 創作年代:西晉太康(280年四月-289年)間
  • 作品出處:昭明《文選》)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左思
簡介,左思《招隱詩》,《招隱詩》一,《招隱詩》二,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賞析,雪夜訪戴,作者簡介,陸機招隱詩,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簡介

中古時期,由於社會動盪多變,士人的生命朝不保夕,隱逸觀也隨之深入士人的思想並進而影響了士人的行為,在士人的文學創作中,也出現了繼淮南小山的《招隱士》之後大量的招隱詩和反招隱詩,首先表現在西晉時以“招隱”為題詩作蔚然成風,這從《文選》招隱詩的收錄情況就可以判斷出當時的繁榮景象。但是,現存“招隱詩”與“反招隱詩”僅11首。從內容上看,除閭丘沖《招隱詩》秉承了淮南小山的原意,有招隱士出山命意之外,其他同題詩作均有相反的命意,多數詩作的旨義已經不在“征隱”,而是以尋隱為契機,領略自然山水的美景之後,產生遺世高蹈的隱逸情懷,實際效果是詩人由“慕隱”進而“投隱”了。一招隱詩題名的由來及其擬作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早以“招隱”為題的作品,儘管屬於楚辭,但對後期的影響卻不可忽視。據王逸《楚辭章句》,《招隱士》為西漢淮南小山模仿楚辭《招魂》而作。王逸曰:“招隱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劉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鹹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之有小雅大雅也”。

左思《招隱詩》

《招隱詩》一

杖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
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石泉漱瓊瑤纖鱗或浮沉。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

《招隱詩》二

經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前有寒泉井,聊可瑩心神。
峭蒨青蔥間,竹柏得其真。
弱葉棲霜雪,飛榮流余津。
爵服無常玩,好惡有屈伸。
結綬纏牽,彈冠去埃塵
惠連非吾屈,首陽非吾仁。
相與觀所尚,逍遙撰良辰。

作品注釋

①策:細的樹枝。招:尋。這句是說手持樹枝去招尋隱士。②荒塗:荒蕪的道路。橫:塞。橫古今:從古至今被阻塞。這句是說道路荒蕪,好象從古代到現在都沒有通行過。
③岩穴:山洞。結構:指房屋建築。這句和下句是說只有山洞沒有房屋,山丘之中卻有人彈琴。
④白云:《世說新語·任誕》篇注作“白雪”,可從。陰:山北為陰。岡:山脊。丹葩(pā趴):紅花。陽:山南為陽。陽林:山南的樹林。這兩句是說山北停白雪,山南曜丹葩。
⑤漱:激。瓊瑤:美玉,這裡指山石。纖鱗:小魚。或浮沉:時沉時浮。這兩句是說泉水激盪于山石之間,小魚沉浮於溪水之中。
⑥絲:弦樂器。竹:管樂器。這句和下句是說不須管弦樂器,山水自有清妙的聲音。
⑦嘯歌:吟詠。灌木:叢生的樹木。這兩句是說何必歌唱,風吹灌木的聲音自是一種悲戚的吟喔了。
⑧餱(hóu侯):食。兼餱糧:兼作糧食。間:雜。間重襟:雜佩在衣襟上。這兩句是說食物里兼有秋菊,衣襟上雜佩幽蘭。
⑨躊躇:徘徊。煩:疲乏。這句是說在世途上徘徊,腳力疲乏。
⑩簪:古人用它連結冠和發。投簪:猶棄冠,指放棄官職。這句是說且棄官在此隱居吧!

作品譯文

手拄樹枝尋隱士,道路荒蕪古今阻。隱居岩穴不見屋,山中傳來琴鳴音。白雪停在北山樑,紅花盛開南山林。石泉衝出瓊瑤池,小魚浮沉起漣猗。無須簫管與絲弦,山水自然有清樂。因何非要聽嘯歌,灌木隨風發悲吟。採摘菊花兼作糧,幽蘭佩戴我衣裳。猶豫不前腿勞累,率性拋簪脫頂戴。

作品賞析

詩其一描寫隱士的生活及居住環境,表達了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自古隱者就是體現士階層一種價值傾向的不容忽視的群體,它既是道家高尚其志,不事王侯的冷峻人生觀的產物,也是儒家,天下無道則隱的狷介人格的結果。因此,隱者常常作為道德力量的承擔者,在不平靜的價值混戰時代,通過與世俗的對立,達到自我人格的完善,甚至大眾靈魂的拯救。隱者和隱者生活很早就成了文學中的重要主題。
詩篇開頭兩句即直接點題,說要到橫斷古今的荒途之外去找尋隱士。接著用大段篇幅對隱士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詳盡的描寫:山岡之上白雲飄飄;山林之中紅花閃耀;激盪的泉水清澈可鑑,其中有魚兒婉然遊動,這四句是所見。其下四句寫所聞:沒有絲竹的喧囂與吵鬧,卻有山水奏出的清響之音;不須撮口作歌,自有灌木發出的悲吟。不管是見還是聞,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的自然、和諧,沒有一點人工雕琢的痕跡。緊接著,秋菊二句,詩人從衣食著手來表現隱士的高潔與簡樸。最後二句,詩人直抒胸臆,誓欲掛冠歸去,追步隱士。本詩寫景細緻、真切,語言簡潔、古樸,詩末議論過渡自然,體現了詩人高潔的情志。
《魏晉南北朝詩鑑賞辭典》魯同群評析
《楚辭》中有淮南小山的《招隱士》《文選》中有左思的《招隱》詩,題目相似,而意趣不同。《招隱士》是召喚隱士離開山林回到人群中來,到宮廷里去;而左思的《招隱》卻是去招尋隱士,欲與之同隱。
首句「杖策招隱士」,開門見山,點清題目。「策」。據揚雄《方言》,是樹木細枝。中國人向來強調「見微知著」:紂設象筋,比干以為奢侈之漸;五月披裘,即可知其人之不貪。折樹枝為杖,則持杖者舊袍蔽屐的形象及厭棄豪華的性格已可見一斑。「荒塗橫古今」和「岩穴無結構」兩句寫隱士居室及其周圍的道路。既是隱士,當然就應當絕交息游,摒棄繁華。室開三徑、蛙作鼓吹這些傳為佳話的典故,「草堂」、「蓬戶」這些常見的作為隱士(或寒士)居室代稱的文字,便足以說明這一點。然而,作者筆下的隱士豈只是「草萊不翦」、「茅屋數椽」而已,他根本就沒有房屋,而是像巢父一般的岩居穴處;他的住處周圍也根本就沒有道路,好像從古到今無人從這裡走過(橫,塞)。然則其人避世之深,可以想見。唯有山丘中傳出的隱隱琴聲,才能顯示出他的存在。這幾句寫的是眼前近景。其中「荒塗橫古今」也隱寓著與紫陌紅塵的對比,「岩穴無結構」則隱與高堂華屋作比,這一點讀到下文自可領悟。接下來「白雲」二句寫仰觀,「石泉」二句寫俯視。白雲飄忽,去來無跡,正是隱士們最愛欣賞、最感會心的景物;樹木蔥蘢、丹花掩映,清泉潺潺,游魚嬉戲,這又是多么寧靜、自由、充滿生機和自然之美的世界!莊子不是非常羨慕濠水中的鯈魚之樂么?曹孟德不是把「枕石漱流飲泉」。《秋胡行‧晨上散關山》)看作是神仙生活么?這些與喧囂嘈雜、勾心鬥角、扼殺人性的現實社會是多么鮮明的對比!作者對隱士生活環境的描寫,處處在在,都流露出他對現實的強烈憎惡。
以上六句多寫所見,是隱士的生活環境;「丘中有鳴琴」則是寫所聞,寫隱士的活動。彈琴在古人詩文中向來是高雅之士、尤其是隱逸之士的愛好,這種例證太多,無煩列舉,只須看不會彈琴的陶淵明也要取一張無弦琴在手上擺弄擺弄,就可知它在隱士生活中的地位了。而在這樣一個幽靜空寂的所在獨坐拂弦,更可見其人情逸雲上,非尋常隱士可比。
「非必絲與竹」四句續寫所聞。這四句的寫法與上文相比稍有變化。上面都是直陳所見所聞而暗寓對比之意,這裡卻是首先提出了用作比較的對象。絲竹猶言管弦,指官僚貴族飲酒作樂時所欣賞的音樂。(需要說明,一般講「絲竹」時,是指由女伎演奏的音樂,所以高士獨自彈弄以遣懷的琴,是不包括在內的。所以劉禹錫的《陋室銘》既說「可以調素琴」,又說「無絲竹之亂耳」。把琴排除在絲竹之外了。)聒耳的笙歌與山水之音相比,前者代表的是富貴和庸俗,後者代表的卻是高情雅趣。史載梁昭明太子蕭統「(嘗)泛舟後池,番禺侯軌盛稱此中宜奏女樂。太子不答,詠左思《招隱詩》云:『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軌慚而止」。就很可以說明這一點。嘯歌則是魏晉以來名士包括隱士常常喜歡用來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說諸葛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西晉的阮籍也是善嘯的;《晉書‧阮籍傳》說他遇到過一個蘇門山真人名叫孫登的,嘯起來「聲若鸞鳳之音,響乎岩谷。」如此看來,嘯歌和彈琴一樣,也是高人雅士的舉動。然而作者對此卻不以為然。在作者看來,再動聽的人為之音也無法與泉水漱石,泠然清越,風吹陽林,嗚嗚悲吟的「天籟」相比。在這四句中,前兩句用的是對比手法,後兩句則是襯托,更突出地強調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
在著力描寫了隱士的居處環境之後,作者又將視線投向他的衣著食物。古來寫隱士衣食,多以「黃精白朮」、「石髓茯苓」以見其食之稀少而精潔;「鶉衣百結」、「短褐不完」以見其衣之破舊單寒。然而作者寫食只用了一句「秋菊兼餱糧」,寫衣也只用了一句「幽蘭間重襟」。秋菊幽蘭之為物,具芳香之性,秉貞潔之姿,正是隱士人格與形象的象徵。只此一點,足蓋其餘。紆青拖紫、懷金佩玉,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貴族與以秋菊為食、以幽蘭為佩的隱士比起來,其蠢俗不堪愈見明顯了。詩至此,已寫足了隱士的居行服食,不著一主觀評價,已足以使人悠然神往。於是乎詩人不由得感慨系之:「躊躇足力煩,聊欲投吾簪。」他也要抽去帽子上的簪子,意欲掛冠棄仕,追步隱者遺蹟去了。這兩句是詩中唯一的直抒,但置於對隱士所居的精心描繪之後,寫來猶如水到渠成,略無突兀之感。而此二句亦是畫龍點睛之筆,以此收勢,亦使全詩顯得神完氣足,發人深思。
此詩寫景簡淡素樸,語言亦高古峻潔,非有如詩人者之胸襟,不得出此。「詩如其人」。信夫!

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王子猷]王徽之,羲之子。[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左思招隱詩]左思,西晉時有名文人。其招隱詩曰:策杖招隱士,荒塗橫古今。岩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戴安道]戴逵。[造]到。[剡]剡縣,即今嵊縣。有剡溪,為曹娥江上游,自山陰可溯流而上。

作者簡介

左思,中國西晉文學家。字太沖。臨淄(今山東淄博)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寒微,其貌不揚,然而才華出眾。晉武帝時,因妹棻被選入宮,舉家遷居洛陽,任秘書郎。晉惠帝時,依附權貴賈謐,為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員。永康元年因賈謐被誅,退居宜春里,專心著述。後齊王司馬冏召為記室督,不就。 太安二年(303),因張方縱暴洛陽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左思
左思是太康年間成就最高的作家。今存者僅賦兩篇,詩14首。《三都賦》與《詠史》詩是其代表作。《晉書·左思傳》載,他曾以10年時間寫出《三都賦》,“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詠史》詩八首,見於《文選》,雖非一時之所作,但大都錯綜史實,融會古今,名為詠史,實為詠懷,“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沈德潛古詩源》)。其主旨是表達自己建功立業的宏偉抱負,猛烈抨擊不合理的門閥制度,表現了對門閥制度的極端蔑視和反抗。如第一首(“弱冠棄柔翰”),借史事來展示自己的才華,表現了自己“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的宏偉抱負和“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的高尚情操。第二首(“鬱郁澗底松”),以澗底松和山上苗取喻,形象地揭示了“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極不合理現象,鞭撻了腐朽的門閥制度,抒發了自己強烈的憤慨與不平。這8首詩明顯地繼承了建安風骨,辭采壯麗,情調高亢,充滿著一股英豪之氣,具有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氣息。鐘嶸詩品》稱之為“左思風力”。
左思曾以《三都賦》名震京都,但奠定其文學地位的,卻是其《詠史》詩八首。(見於《文選》)這八首詩錯綜史實,融會古今,連類引喻,“詠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見”(沈德潛古詩源》)。把深刻的現實內容以巧妙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是《詠史》詩的基本特點。

陸機招隱詩

作品原文

明發心不夷。振衣聊躑躅。
躑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
朝采南澗藻。夕息西山足。
輕條象雲構。密葉成翠幄。
激楚佇蘭林。回芳薄秀木。
山溜何泠泠。飛泉漱鳴玉
哀音附靈波頹響曾曲
至樂非有假。安事澆淳樸。
富貴久難圖。稅駕從所欲。

作者簡介

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晉文學家,書法家,與其弟陸雲合稱“二陸”,後死於“八王之亂”,被夷三族。曾歷任平原內史祭酒著作郎等職。,故世稱“陸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晉書 陸機傳》),與弟陸雲俱為我國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其實陸機還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他的《平復帖》是我國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書真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