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英鄉

拔英鄉舊名大富足,以革命烈士曾拔英而命名的拔英鄉,位於中國江西瑞金市南部,東鄰福建省長汀武平兩縣,南毗會昌縣富城鄉文武壩鎮,西連謝坊鎮,北與武陽鎮澤覃鄉接壤,距瑞金市區50公里,素有“瑞金南大門”之稱。拔英鄉總面積223平方公里,轄8個行政村,即拔英、新逕、赤沙、榮新、大富、紅門、高嶺、邱坑,拔英鄉有102個村小組,2259戶,人口11592人,4482個勞力,耕地面積11450畝,林地224290畝,2005年居民人均收入1291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拔英鄉
  • 外文名稱:Bayi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拔英、新逕、赤沙等8個行政村,105個村小組
  • 政府駐地:大富圩鎮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2511
  • 地理位置:瑞金市西南部
  • 面積:223平方公里
  • 人口:11592
  • 方言客家語-寧龍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機場瑞金機場(在建)
  • 火車站瑞金火車站
  • 車牌代碼:贛B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基礎建設,基本簡介,特色農業,發展成果,自然地理,資源特產,社會事業,飛雲仙庵,歷代,現代,

歷史沿革

1950年為赤石、柱青鄉,1958年合置拔英公社,
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223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拔英、新徑、背塘、邱坑、桂清、榮新、白竹、紅門、赤沙、高嶺、沙告、大富1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拔英圩。2007年將拔英鄉白竹村劃歸武陽鎮管轄,併入武陽鎮粟田村。

行政區劃

全鄉下轄新逕、邱坑、榮新、紅門、赤沙、拔英、高嶺、大富等8個行政村,共有102個村民小組。鄉政府設在大富圩,每逢農曆一、四、七為當圩日,是拔英人民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

基礎建設

隨著時代的進步,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長足的發展,電力能源已輸送到各村絕大多數村莊;交通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每日到市區交通車輛有數趟,還有通往各村的簡易公路、水泥路;通訊事業發展較快,已有拔英村、新逕村、榮新村、赤沙村、大富村接通了通訊光纜,未通光纜的村也有無線電話,拔英鄉已有固定電話1000餘門,在拔英鄉境內還建有2座行動電話基站,通訊條件方便。小城鎮建設日臻完善,一個以圩鎮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輻射到各村,新農村建設正在逐步推向高潮,各村均已建起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衛生事業發展較快。拔英鄉有一所中心衛生院,8個衛生所,13名醫院員工,7名鄉村醫生。設有內科、外科、中醫科、婦產科、功能科,能做各種基本檢查和醫治常見的一般的疾病。
毛竹毛竹
教育工作成績顯著,現有學校12所,教師72名,45個班級,1335名在校學生,加上高中、大學的在校生,學生數達1400餘人,教學質量名列全市同類學校前茅。
人文環境和諧優越。秉承光榮革命傳統的拔英人民,民風純樸,勤勞務實,開明開放,惜譽如珍。鄉黨委、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廉潔高效、優質服務、依法行政”的理念,狠抓幹部教育培訓,提高幹部總體素質,切實轉變幹部作風;多方並舉努力營造了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安全穩定的治安環境、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團結鼓勵的輿論環境,形成了人心思上、人心思進、人氣興旺的良好發展氛圍
基礎設施有了長足進步。50千伏變電站正式投入使用,電力能源已輸送到各村莊;交通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個村都通有水泥路,還有通往各組的簡易公路及部分水泥路,每日到市區交通車輛有數趟;改造了礤逕和火煙龍兩座小二型水庫,各村水陂、水圳等設施日益完善;通訊事業發展較快,全鄉8個行政村已全部接通了通訊光纜,已有固定電話1000餘門,通訊條件便利。小城鎮建設日臻完善,以土坯房改造為平台,以圩鎮為中心的小城鎮建設輻射到各村,圩鎮正成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樣本。

基本簡介

2000年來,拔英鄉黨委、政府繼承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把發
拔英鄉香菇拔英鄉香菇
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富民強鄉作為第一目標,按照“工業富鄉、三產活鄉、農業穩鄉,把拔英建成瑞金南部小康鄉鎮”的發展思路,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開拓創新的進取精神,在更高的層次上定位發展,在全方位對接中闊步先行,拔英鄉上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年一個新台階,連年實現新跨越。隨著時代的進步,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的發展。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資源豐富,吸引大量廠商來拔英投資。已引進的項目有:水電站建設、竹筍罐頭加工、竹蓆編制、紅門花崗岩開採等。還有正在洽談中的稀土、矽礦的開發項目。總進資上千萬元,年產值500餘萬元。

特色農業

“紅門毛竹瘋著長,榮新西瓜變著賣,大富香菇棚綿延”那裡的農民編著順口溜說農業結構調整發生的喜人變化。紅門、榮新、大富是拔英的三個村,三個村的毛竹、西瓜、香菇各具特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2000年來,拔英鄉立足於邊遠山區鄉的實際,闖出了一條拔英特色的農業結構調整路子。變劣勢為優勢,工農聯動開闢“山上銀行”:在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中,拔英對一直認為是“瓶頸”是劣勢的大山重新審視,以發展竹木加工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之路,做活山上文章。拔英鄉充分利用竹木資源豐富的優勢,先後引進多家竹木加工企業落戶拔英。這不僅為往日愁賣的竹木找到了銷路,而且就地消化富餘勞力,更重要的是催生了拔英竹木結構的一場大革命,新型高產毛竹林快速擴張。統計顯示,拔英鄉高產毛竹林正以每年3000畝的速度遞增,毛竹產生的林業特產稅達4萬餘元。毛竹林數量的膨脹和質量的提升,給民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紅門村民眾劉雲富近千畝毛竹原來年收入不過幾千元,他家僅竹筍收入就達1萬餘元,竹枝竹屑也變廢為寶一併由廠家回收,毛竹這一昔日難嫁的“醜女”一年給他帶來10多萬元的豐厚“彩禮”。直樂得紅門、高嶺、桂清、邱坑等60%村莊的農民向山上開闢自己的“綠色銀行”。
冬筍冬筍

發展成果

變主導為引導,角色轉換換來田野錦繡:拔英鄉幹部曾在結構調整中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一應全包,事事躬親。項目不對路,出現歉收,結果出力賺吆喝還惹得百姓不高興。事實讓拔英鄉幹部很快從主導角色上退了出來。結構調整農民是主體,幹部應重在引導,做好服務。這一角色的轉換讓拔英鄉幹部看到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新景觀。白竹、大富兩村農民想種香菇,但缺技術,底氣不足,幹部不再包辦一切了,請“中國香菇之鄉”浙江慶元的種養大戶來此栽培授技,培訓農民,然後成立產品銷售服務組,解決產品賣難問題。結果農民積極性大增,大富村面遼口一個小組即種了20多萬袋香菇,戶平年收入1.6萬餘元。 變治標為治本,綜合治理治出嶄新天地:拔英的毛竹漫山遍野為什麼只見毛竹不見效益?榮新的西瓜瓜甜質好為什麼賣不出好價錢?這些曾經是拔英人困惑的問題,都已一一破解。如果結構調整不成功,簡單地變換項目,只是治標,拔英有過這方面的教訓。如果透過項目看到當地本身存在的問題認真加以解決,才能治本。這5年,拔英鄉在調整農業結構的同時,十分重視基礎設施的完善。數據顯示,鄉里每年對農業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達40餘萬元,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興建和修復水利工程30餘處,引資1500多萬元興建農村小水電8家。基礎設施的快速完善使拔英鄉農業結構調整走出了落後的陰影。拔英鄉農產品銷售價格明顯高於往年,銷售範圍已覆蓋廣東、上海等近10個經濟發達省市和20多個周邊縣市,毛竹、西瓜等種養規模日益壯大,近20家竹木加工、小水電等涉農企業進駐拔英。
拔英鄉拔英鄉

自然地理

境內氣候宜人,自然資源豐富,以林、農兩業為盛,主產木材、水稻、菸葉、香芋、秈米草、西瓜、花生、甘蔗等;礦產資源也較豐富,境內主要有矽、稀土、螢石、鎢、大理石等。常年平均氣溫18.9℃,年日照時數平均1838小時,年無霜期268天。

資源特產

拔英鄉是個山區農業鄉鎮,經濟收入大多來源於林業,森林資源豐富,並且又盛產毛竹、冬筍、筍乾、香菇、木耳、藥材等;水資源十分豐富,拔英鄉已建有9座電站,還有2座正在籌建中;礦產資源主要有矽、稀土、螢石、鎢等。

社會事業

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全鄉有一所中心衛生院,8個衛生所,14名醫院員工,10名鄉村醫生。設有內科、外科、中醫科、婦產科、功能科,能做各種基本檢查和醫治常見的一般性疾病。
教育工作成績顯著,現有國中1所,中心國小1所,村小4所,教學點3個,幼稚園5所,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所,國中在校學生293人,國小在校學生860餘人,幼兒在園人數157人,全鄉現有在職教師75人,其中國中20人,國小55人。教學質量名列全市同類學校前茅,考取重點高中人數逐年增加。

飛雲仙庵

歷代

飛雲仙庵位於拔英鄉拔英東部,坐落在珠長洞六華里的奇峰之上,看上去好像五朵白雲在騰空飛翔,所以得名叫“飛雲仙”。此庵建於明朝正德年間,距今四百九十八年,歷史悠久、聞名內外。仙境地處群山環繞、峰戀錦秀、柏翠蒼松、實為奇峰獨秀之名山。
此庵場由十七世祖劉金雩太,妣朱氏太婆妝嫁錢承買,包括四周山地至山腳為界,共買了九百多圓銀洋。同年間即公元一五一零年建立庵宇、座北朝南、字向立癸山兼醜、乙丑分金、牛宿七度、水出坤方、寶殿正中門口有七個台階、第二坪分有左右兩邊至廚房、每邊各有十七個台階,並在庵腳一連建了四間泥木結構實地進樓住房,一間廚房。庵內供奉滿堂諸佛大神共有十三位,其中有:釋迦佛、觀世音、文大仙、文二仙、文三仙、武大仙“騎麒麟”、武二仙“騎獅”、武三仙“騎象”、龍王、五穀、土地、太子、彌陀滿堂神聖、香火旺盛、神祗顯赫、恩澤萬民。
建立庵宇後,朱氏太婆連生四子:元璁、元珙、元瓏、元瑤(稱謂四房)。長子元璁生於明朝正德皇帝辛未歲(1511年),長大後婚配楊、朱、胡氏,生有四子十一孫;二子元珙生於明朝正德皇帝甲戌歲(1514年)。婚配朱、鄧氏,生有四子十一孫;三子元瓏生於明朝正德皇帝戊寅歲(1516年),婚配鐘氏,生有二子五孫;四子元瑤生於明朝嘉靖皇帝壬午歲(1522年),婚配文、羅氏,生有五子十五孫。在乾隆公元一七五三年癸酉歲,四房嗣孫同心協力壯大庵宇規模,庵立方位不變,庵腳砌了九托台階,當時花台砌不穩,寶殿後花台留了五個小孔,水閉三天。地理先生根據庵宇的龍勢和座山字向論斷,四房嗣孫至少有三個萬金出(當時很有名的富豪稱號)。在清朝前後果真出了四個萬金。元璁房出有采文名登煥(生於乾隆乙亥歲:即1755年九月丁丑日);元珙房出有德瑛(生於道光丙戌歲:即1826年十一月);元瑤房出有科歷(生於乾隆戊午歲:即1798年三月);德鴻(生於清道光庚戌歲即1850年三月)。官銜有八至五品,為數眾多,自立庵後可謂四房嗣孫房房興盛,代代榮昌。
民國一九三五年間因久旱不雨,白竹壩謝馬金之父燒田堪失火燒山,導致寺庵、住房等全部被火燒毀。在一九三七年丘坑宗訓,大富足立康等為首重建庵宇,塑立佛像,庵宇轉為醜山兼癸,丁丑分金,斗宿二度,水出未方。直至解放後文革破除迷信運動期間,將此庵及住房全部拆除,十三位金身只保藏武大仙、武二仙,其餘十一位金身被火焚化,只留空坪,雜木叢生,四周山場至山腳劃為國營林場所管。

現代

在一九八三年癸亥歲幸逢改革開放,四房嗣孫趁此機遇,由立庠、立杲、立灼、厚煊(下橫)、厚烋(xiū)、厚樣、立勤,宗林(半嶺)、厚富(纏崗丘)等人為首,召集各自然村二十多名傑士商討籌備錢糧。此年間在周邊附近居住的四房嗣孫只有九百多名男女丁,每丁攤排收取人民幣壹拾元,由於大家信心百倍、團結一致。為繼承祖宗遺業,克服重重困難、重建庵宇、住房、廚房、塑立金身,金身內以元璁、元珙、元瓏、元瑤太公名入卜文。在二月二十四日動工,六月竣工恢復庵貌,當月二十六日寅時十三位佛祖重登寶殿。後因在一九九七年建冬醮,人多未注意一位武二仙被盜。又在一九九八年分管在各戶的佛祖,因一戶家庭不幸發生火災,一位龍王佛像被火燒毀。還有一位武三仙在一九八三年重塑佛像時,塑匠工藝水平不夠,本來騎“象”的塑為騎虎,但既不像虎又不像“象”。為此,在一九九九年由立灼、厚宜、建昌、世逢、立錩等五名組成理事會,經理事會研討,把遺失佛像重新塑立,騎“象”的武三仙重新塑立騎“象”,全堂佛像開卜點光,按璁、珙、瓏、瑤太公名入進卜文,描過金漆,騎“虎”那位佛像命名為“財神”菩薩,所以現有十四位金身大神,同時已恢復、制有:萬人傘、堂牌、廻避、肅靜、堂旗、龔、柳、楊三面令旗、一個佛牌、三隻谷斗、二個金瓜,二把月斧、二張耙頭、二把陰刀等兵器。還有七座轎、一把黃涼傘已(還)未制,自後十四位大神更加顯應十方,有求必應、房房興盛,由一九八三年重建時九百多人至二○○七年統計已有一千六百多人。(由於徙居外地的不好統計、這裡沒有統計在內、現指每年春、冬兩醮鴻丁人數)。
社會發展步伐緊緊跟,政府發出修通鄉村道路的號召,在二○○二年從大富足拔英圩至下橫、半嶺、白竹壩公路經過飛雲仙坳修通後由兆龍、厚富(石公坑)、立灼、繼發為首召集四房嗣孫部分人士協商興修飛雲仙至庵腳下機車路,再向四房嗣孫和外姓仁人志士募集資金四千餘元修通了機車路。
今逢盛世、國泰民安,在二○○三年恰好農電改造時期,由立灼、金生(石蜦井)、繼發(圩鎮),厚富(石公坑)等人成立理事會,經理事會召集會議研討,誠懇向電力部門請求,立項列入計畫從珠長洞至飛雲仙庵引上照明電燈。後來得到電力公司和各級部門領導的支持,列入計畫專線供電至庵六華里路線,二十一根電桿。因資金短缺,發啟緣簿一本,向社會各界仁人君子募捐外並由四房嗣孫攤排一部分總計人民幣壹萬四千餘元,其中一部分以資代勞,並建三日四晚醮開支,還按上豆腐機、抽水機、電話、電視使其電燈長明,庵貌增輝,光耀萬年。
為更好維護我們祖太的歷史文化遺產,根據二○○四年經眾神和四房嗣孫意見,同意申報參加佛教組織,在二○○七年二月五日經審核發證,此證款式是:“宗教簡易活動點登記證,證字(贛)F070650145號: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的規定,經審核,準予登記為宗教簡易活動點,活動點名稱:飛雲仙寺,地址:拔英鄉大富足,負責人:劉世逢,二○○七年二月五日,瑞金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章)。”
此庵坐落、地處山高勢陡,路峭道窄、行走崎嶇、實為不便、雖是修通了機車路,隨著社會的飛躍發展,眾信民迫切呼籲、要求修通公路、為方便百姓,善信來往,車行速便,更好活躍經濟文化生活等,今由厚財(石公坑)、世逢、瑞金(老村)、繼發、三妹(老村)、金生(石蜦井)、厚仁(老村)、瑞金(杉頂)、立宣、厚鑒(鑒)等人組成理事會。修通飛雲仙公路,其造價預算十萬餘元,除修通公路之外,又經理事會提議佛祖決定,同時佛殿一定要進行整修,庵立方位要轉到原來的癸山兼醜,乙丑分金,牛宿七度,水出坤方,並蓋上琉璃瓦,住房粉刷,鋪地板,住房右側新建設圍牆,從圍牆至禾坪崗鋪上水泥台階共五十五個,竣工時建立七天八晚陰陽醮事。要完成上述程式,現金開支龐大,資金短缺,從何而來,為(如)何解決?經理事會協商表決,一定要為祖宗爭光,辦好這些事,一致認為發啟緣簿十二本,向社會各界仁人君子募捐資金共七萬餘元,順利辦好了按計畫急應做的千秋業跡。
為保護歷史文物,住房門前右邊原有桂花古樹一棵,二○○八年正月遭受天然冰雪災害被倒拔,後來移栽在禾坪崗,已長勢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