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爾進動

拉莫爾進動

拉莫爾進動Larmor precession是指電子、原子核和原子的磁矩在外部磁場作用下的進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莫爾進動
  • 外文名:Larmor precession
  • 學科:物理學
  • 套用:抗磁性
  • 時間:1897
  • 人物:約瑟夫·拉莫爾
簡介,拉莫爾進動解釋抗磁性,拉莫爾進動解釋磁致旋光效應,
拉莫爾進動

簡介

這是1897年由約瑟夫·拉莫爾爵士(1857—1942年)首先推論的。套用於磁通密度為B的磁場中,一電子繞原子核作軌道運行,該進動頻率為eB/4πmvμ,式中e和m分別為電子的電荷和質量,μ為導磁率,v為電子的速度。該頻率被稱為拉莫爾頻率。
具有自旋與磁矩特性的磁性核處於磁感應強度為B的均勻磁場中時,若此原子核的磁矩μ與B的方向不同時,在磁場作用下,原子核將受到一個垂直於μ與B形成平面的力矩T,在力矩T的作用下自旋角動量P的方向會連續發生變化,但大小保持不變,自旋核將發生像陀螺受重力作用是一樣的進動。原子核既自旋,又圍繞外磁場方向發生的進動也稱為拉莫爾進動。
在原子的經典模型中,電子在繞原子核的環形軌道上作高速迴轉運動.原子中電子(設質量為m,帶電量為e)繞核運動相當於一個圓電流,由於電子帶負電,所以這個圓電流的磁矩
的方向與電子角動量L的方向相反.在外磁場B的作用下,圓電流的磁矩
將受到一個力矩
的作用,如圖所示.
的方向既垂直於B,又垂直於
,也垂直於L的方向.由角動量定律(dL=
dt)可知,角動量將隨時間變化,電子在磁力矩作用下作進動(稱拉莫爾進動),即電子的角動量L將以外磁場B的方向為軸迴旋,進動頻率大小為
,進動的迴轉方向由角動量的增量dL的方向決定,即由的方向決定。
拉莫爾進動

拉莫爾進動解釋抗磁性

凡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均具有抗磁性.因為在外磁場下,原子內繞核旋轉的電子產生了與外磁場方向相反的附加磁矩.不同的物理教材,對物質抗磁性成因的描述方式不同.較多的一種方式是,在外磁場下繞核旋轉的電子不僅受到核的向心力,還受到外磁場所施加的洛倫茲力f,這個力的效果使電子產生了一個附加的磁矩ΔPm,它的方向始終和與磁場的方向是相反的.以圖中電子逆時針沿圓形軌道運動為例,未加外磁場時(圖(a)),設電子以速度瓫沿半徑為r的圓形軌道運動,角速度大小為ω,此時,僅庫侖力f提供向心力,庫侖力大小f庫=
,如圖(a)所示,角速度ω的方向垂直軌道運動平面豎直向上,電子的逆時針圓周運動可等效為沿順時針方向的電流強度為I的圓電流(I∝ω),軌道磁矩為Pm(Pm=IS,S為圓形軌道所圍面積;S方向豎直向下,與電流流向滿足右手螺旋關係),角速度ω和軌道磁矩Pm方向相反;加豎直向上的磁感應強度為B的外磁場後(圖(b)),電子除受指向圓心的庫侖力f庫外,還受指向圓心的洛倫茲力f洛,設外加磁場后角速度為ω′,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庫+f洛=mω′2r,在運動軌道半徑r大小不變的情況下,其角速度會增加,即ω′>ω.若圖(b)中等效的順時針圓電流記為I′,則軌道磁矩P′m=I′S豎直向下,由於ω′>ω,所以,I′>I,從而P′m>Pm.令P′m=Pm+ΔPm,則附加軌道磁矩ΔPm與軌道磁矩Pm同向而與磁感應強度B反向.對於電子做順時針圓周運動的情況,參考圖進行類似分析可得到相同的結果(附加軌道磁矩ΔPm與磁感應強度B反向).總之:洛倫茲力的效果使電子產生附加磁矩ΔPm,而ΔPm會減弱原來的外磁場強度,這就是物質具有抗磁性的成因.
拉莫爾進動
採用拉莫爾進動也可以解釋抗磁性的成因.由前面關於拉莫爾進動介紹可知,外加磁場情況下,電子的角動量L將以外磁場B的方向為軸迴旋,而進動的迴轉方向由角動量的增量dL或磁力矩MB的方向決定.結合圖,不難確定,對圖(a)中沿軌道逆時針方向運動和圖(b)中繞軌道順時針方向運動的電子,附加豎直向上的外磁場B後,電子均會沿圖中垂直於B的虛線軌道進動,且進動方向均沿逆時針方向.因為電子的進動也相當於一個圓電流,而電子攜帶負電荷,所以圖兩種情況下,電子進動的等效電流I的方向均與進動方向反向,具體如圖1中所示,又因為等效電流I的方向和附加磁矩ΔPm方向成右手螺旋關係,所以,圖(a)和圖(b)中均表現為附加磁矩ΔPm的方向與外磁場方向相反,這也正是抗磁性的來源.用拉莫爾進動來闡明物質的抗磁性被較少的物理教材所採用,我們要問,上述兩種方法哪種比較好呢?筆者認為後者較好,理由有以下3點:
  1. 由圖的比較可看出,圖中的電子軌道平面與外磁場方向垂直,圖中的電子軌道平面可以與外磁場方向成一傾角,這是普遍的情況,它較圖中的特殊情況要真實;
  2. 採用拉莫爾進動方式來闡明抗磁性的成因,要用到前面課程中已學過的磁力矩公式MB=Pm×B和角動量定理MB=dLdt,可以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3. 熟悉拉莫爾進動的知識,可以為以後學習核磁共振原理打下基礎.另外,拉莫爾進動還可以解釋磁致旋光效應.

拉莫爾進動解釋磁致旋光效應

凡透明物質都具有磁致旋光現象.這種現象指的是,線上偏振光透過透明物質的方向上施加一磁場,線偏振光的振動面會產生一個偏轉(見圖).由於這種現象首先由法拉第於1854年9月發現,所以這種現象又稱為法拉第磁致旋光效應.後來費爾德對法拉第磁致旋光現象做了全面的研究,得出偏振方向旋轉的角度θ與光在透明物質中傳播的距離l和磁場強度H成正比,即θ=VlH,式中的V稱為費爾德常數,不同的物質,旋光能力不同,即常數V不相同.此外,振動面旋轉的方向取決於磁場方向,而與物質的性質、狀態及光線方向無關,這一點是與石英晶體一類的自然旋光現象不同的地方.磁致旋光也有右旋和左旋之分,順著磁場的方向觀察,振動面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稱為右旋,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稱為左旋.磁致旋光效應可套用拉莫爾進動來解釋:經典電子論認為,原子中的電子由一線性彈性力所維繫,在光場作用下電子做線性受迫振動.根據矢量分解知識,一束傳播方向平行於磁場的線偏振光,可以看作是兩束等振幅的左旋和右旋圓偏振光的疊加.這樣,線上偏振光的電場作用下,電子的線性運動可被分解為左旋圓周運動和右旋圓周運動之合成.加入磁場後,物質的原子或分子中的電子繞著磁場產生一個進動(拉莫爾進動),這種進動的結果,使得對於處於磁場作用下的原子體系,有了兩條色散曲線nR(ω)和nL(ω),而右旋和左旋圓偏振光的傳播速度vR和vL分別由nR(ω)和nL(ω)決定,有
拉莫爾進動
其中c為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因此,左旋和右旋圓偏振光通過一定厚度的介質後,便產生不同的相位滯後,當光束射出介質後,左旋和右旋圓偏振光的速度又變得相同,合成為線偏振光,但相對於入射線偏振光,偏振面會有旋轉.換言之,由入射線偏振光分解出來的左、右旋圓偏振光,在磁光介質中有了不同的傳播速度,從而造成其偏振面的旋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