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爾夫·埃利森

拉爾夫·埃利森

拉爾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1914 -1994)出生在俄克拉荷馬州的俄克拉荷馬城。1933-36年,他在塔斯提吉學院(Tuskegee Institute )學習音樂,之後來到紐約,開始為聯邦政府的作家項目工作。二戰之後,他曾在美國的幾所大學任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爾夫·埃利森
  • 外文名:Ralph Ellison
  • 出生日期:1914 
  • 逝世日期:1994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主要作品,哈萊姆文藝復興,

人物生平

拉爾夫·埃利森(Ralph Ellison,1914 -1994)出生在俄克拉荷馬州的俄克拉荷馬城。1933-36年,他在塔斯提吉學院(Tuskegee Institute )學習音樂,之後來到紐約,開始為聯邦政府的作家項目工作。二戰之後,他曾在美國的幾所大學任教。

主要貢獻

拉爾夫·埃利森在自己的文學創作、文學評論和文化評論中表現出超前的文化思想,與哈萊姆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艾倫·洛克的文化思想一脈相傳,又對托尼·莫里森、伊斯米爾·里德和亨利·路易·蓋茨等一大批當代著名黑人作家和批評家產生深遠影響。拉爾夫·埃利森以美國現代作家的身份出現在世界文壇,文學界普遍認為,其《無形人》的問世標誌著黑人文學脫離現實主義和自然主義文風,邁入了現代文學的殿堂,但值得注意的是,拉爾夫·埃利森對美國非裔文學的里程碑式貢獻還遠不在此。
拉爾夫·埃利森是美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最重要的黑人文學作家,同時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美國文學評論家,還是20世紀美國文化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 他對美國黑人文學和美國文學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在整個美國非裔文學創作及文學理論的發展演變過程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主要作品

小說《隱形人》(Invisible Man)(1952年)贏得廣泛的好評。這部小說揉合了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風格,運用諷刺、反語和比喻,追溯了一位無名黑人的“隱形”歷史,因為他覺得自己在美國社會缺少個人認同感。主人公的經歷不僅象徵著埃利森的黑人同胞們的困境,也代表著所有人都在無法理解的現代社會中在尋找自我。《影子與行動》(Shadow and Act)(1964年)和《步入文學界》(Going to the Territory)(1986年)是兩卷文集。1999年,《六月慶典》(Juneteenth)出版,這是埃利森生前耗費42年完成的一份文稿。

哈萊姆文藝復興

又稱黑人文藝復興或新黑人運動,20世紀20年代到經濟危機爆發這10年間美國紐約黑人聚居區哈萊姆的黑人作家所發動的一種文學運動。領導者為蘭斯頓·休斯。  它的內容主要可以概括為兩點:1.在黑人的覺悟和民族自尊心大為提高的情況下,一些黑人青年知識分子開始重新評價自己的藝術創造才能, 並要求在文學藝術中塑造 “新黑人”的形象──一個不同於逆來順受的湯姆叔叔型的、有獨立人格和叛逆精神的新形象;2.在報刊上廣泛開展了“是藝術還是宣傳”的討論,大多數作家都認為必須加強黑人文藝作品的藝術表現能力。這一運動的主要領袖艾蘭·洛克曾說:“美是最好的牧師,讚美詩比布道更有效果。”結果,有一些黑人作家在運動中趨向極端,走上“為藝術而藝術”的道路;也有少數作家強調“黑人藝術”的特點,用自然主義筆觸宣揚哈萊姆區黑人“特殊情調”的生活,他們就被稱為哈萊姆派。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提高了黑人文學藝術的水平,從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詩人和小說家,對促進黑人文化事業的發展、提高黑人民族的自尊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